资源简介 (共38张PPT)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八年级下4.7.1自由平等的真谛新知讲解广州:疫情防控区域内禁止巡游出租车、网约车运营暂停快递揽收请分析近几天由于广州出现多例本地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政府对该地区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是否与公民享受的自由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点击画面观看视频新知导入我国政府于近日对广州出现疫情实施管控隔离,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为了全国各地更多人的自由(大局意识),是为了早日防控好疫情,早日享受健康的自由(长远意识)。美国就是很好的反面例证,疫情到来之时,追求所谓“自由”,导致疫情扩散,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失了大局),导致今天仍未能摆脱疫情带来的灾难和影响(失了长远利益),反失了自由。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自由需要理性,需要用法治维护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新知导入名人名言唯有接受真理的限制,我们才能得到至高无上的自由享受。——泰戈尔评传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孟德斯鸠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金斯伯格自由是进步的象征。——英格索尔新知讲解一、无法治不自由新知讲解向往自由、渴望自由、追求自由!——我好想!!我想玩游戏谈谈你对他们渴望自由的认识。他们如果放任自己如此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发胖变懒颓废无知无能他们希望拥有没有任何束缚的自由!结果……探究与分享新知讲解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充分地行动;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思考:人们为什么会对自由如此的渴望和向往?新知讲解1、拥有自由的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新知导入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啊!怎么是这个样子啊!好吧,我给你来阵大风,弄断那根线!苍天啊!让我挣脱那根线,自由地飞吧!探究与分享新知讲解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红绿灯对车辆的限制轨道对火车的限制新知导入运用你的经验无锡一网民在朋友圈公开发表关于袁隆平的侮辱、诋毁性言论被警方刑事拘留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无锡警方接到举报,网民“顺顺”在微信朋友圈公开发表侮辱、诋毁性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经工作,警方于23日晚将该网民高某顺(男,39岁)抓获。目前,高某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中阳:一男子发表诋毁袁隆平院士言论被行政拘留在全国人民深切哀悼、送别袁老之时,中阳一男子在新浪微博中发表侮辱袁隆平院士的文字,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该用户名为“闻西2005”的微博用户高某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已被中阳县公安局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一微博用户诋毁袁隆平院士,被北京警方刑拘据@平安北京朝阳?消息,近日,群众举报一新浪微博用户发布诋毁袁隆平院士内容,经警方调查,发现该微博用户还曾多次发表辱华言论。5月26日,警方将该网民袁某(男,38岁)查获。目前,该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新知讲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为所欲为,公民必须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行使自由和权利。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是遵守道德和法律。说一说,网民有没有言论自由权?他们为什么被刑拘?案例警示我们,自由的边界是什么?新知讲解《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相关链接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新知讲解2、自由的含义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主要”一词:除了法律的约束,还有道德和纪律。新知讲解探究与分享对比以上两条宪法规定,你能悟出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吗?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第五条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新知讲解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自由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新知讲解二、法眼看平等说一说你对班上这样的做法的理解。新知讲解探究与分享参加班委会选举的时候一人一票是平等的;男生女生同班学习,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高考取消优秀学生加分项目,让每一位考生平等地参与竞争,实现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新知讲解1.平等的含义平等有两层含义新知讲解机会平等结果平等新知讲解探究与分享你知道以上三句话分别的意思吗?从时间发展的角度,谈谈人类社会在对待平等问题上的进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西汉成书的《礼记·曲礼》。“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南宋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杨么提出的关于政治经济要求的口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新知讲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新知讲解探究与分享材料一: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980名。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14.7%,各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妇女代表742名,占24.90%。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15.70%。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11名,占33.93%…材料二:根据统计快报,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14亿元,比上年增长5.65%。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7.10%,出台相关政策使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新知讲解在宪法总纲第六条中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均享有男子平等的权利。”继承法明确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妇女享有拥有、管理、处理财产的权利等。上述两则材料说明我国公民在政治、经济权利的享有上是一种什么状况。请你列举出我国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新知讲解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1)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新知讲解探究与分享你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如何理解的?“当共产党的官,当人民的公仆,拿着国家资源去搞行贿受贿、去搞权钱交易,这个账总是要算的。”“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新知讲解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2)平等地适用法律新知讲解2020年7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赵正永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21年1月29日上午,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赖小民执行了死刑。不论官大官小,不论名气大小,触犯法律,必将受到法律制裁。法律面前无特权。2021年2月19日,网民“辣笔小球”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南京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案例感悟新知讲解民法典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相关链接拓展空间针对这一疑惑,请大家一起谈谈自己的想法。在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对法律意义上平等的两层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有同学认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新知讲解意思就是遇到相同的情况,就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即平等参与,享有平等的机会,用同样的方法处理。遇到不同的情况,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差别对待,达到结果平等。共享建设成果,追求结果上的真正平等。课堂练习1.“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宜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③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④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课堂练习2.2020年我国政府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从平等角度看,对这些特殊群体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B.在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C.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D.人们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不同C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先行对一批责任人实施问责,对一些公职人员予以撤职、降级等处分。下一步还要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和失职渎职行为,并根据案件查处情况,提出进一步问责处理意见。坚决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和失职渎职行为体现了( )①人民利益至高无上????????????②公职人员违法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③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课堂练习D课堂总结 自由,平等,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板书设计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7.1《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课题自由平等的真谛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2.视频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3.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广州:疫情防控区域内禁止巡游出租车、网约车运营暂停快递揽收请分析近几天由于广州出现多例本地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政府对该地区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是否与公民享受的自由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提示:我国政府于近日对广州出现疫情实施管控隔离,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为了全国各地更多人的自由(大局意识),是为了早日防控好疫情,早日享受健康的自由(长远意识)。美国就是很好的反面例证,疫情到来之时,追求所谓“自由”,导致疫情扩散,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失了大局),导致今天仍未能摆脱疫情带来的灾难和影响(失了长远利益),反失了自由。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自由需要理性,需要用法治维护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名人名言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孟德斯鸠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金斯伯格唯有接受真理的限制,我们才能得到至高无上的自由享受。——泰戈尔评传自由是进步的象征。——英格索尔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名言阅读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认识到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进一步认识自由是有限制的引入新课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探究与分享(漫画呈现)向往自由、渴望自由、追求自由!——我好想!!谈谈你对他们渴望自由的认识。他们如果放任自己如此下去,会有什么后果?提示:他们希望拥有没有任何束缚的自由!结果……小结: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充分地行动;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思考:人们为什么会对自由如此的渴望和向往?小结:1、拥有自由的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探究与分享——断了线的风筝(教材P99)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提示: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运用你的经验无锡一网民在朋友圈公开发表关于袁隆平的侮辱、诋毁性言论被警方刑事拘留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无锡警方接到举报,网民“顺顺”在微信朋友圈公开发表侮辱、诋毁性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经工作,警方于23日晚将该网民高某顺(男,39岁)抓获。目前,高某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中阳:一男子发表诋毁袁隆平院士言论被行政拘留在全国人民深切哀悼、送别袁老之时,中阳一男子在新浪微博中发表侮辱袁隆平院士的文字,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该用户名为“闻西2005”的微博用户高某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已被中阳县公安局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一微博用户诋毁袁隆平院士,被北京警方刑拘据@平安北京朝阳?消息,近日,群众举报一新浪微博用户发布诋毁袁隆平院士内容,经警方调查,发现该微博用户还曾多次发表辱华言论。5月26日,警方将该网民袁某(男,38岁)查获。目前,该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说一说,网民有没有言论自由权?他们为什么被刑拘?案例警示我们,自由的边界是什么?提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为所欲为,公民必须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行使自由和权利。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是遵守道德和法律。相关链接——《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PPT呈现)小结:2、自由的含义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主要”一词:除了法律的约束,还有道德和纪律。探究与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四条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第五条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对比以上两条宪法规定,你能悟出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吗?小结: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自由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法治保障自由的实现。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目标导学二:法眼看平等探究与分享参加班委会选举的时候一人一票是平等的;男生女生同班学习,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高考取消优秀学生加分项目,让每一位考生平等地参与竞争,实现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说一说你对班上这样的做法的理解。提示:平等参与平等选择平等竞争小结:1.平等的含义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探究与分享“礼不下庶人(?https:?/??/?baike.?/?item?/?%E7%A4%BC%E4%B8%8D%E4%B8%8B%E5%BA%B6%E4%BA%BA?),刑不上大夫”,出自西汉成书的《礼记·曲礼》。“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南宋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杨么提出的关于政治经济要求的口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你知道以上三句话分别的意思吗?从时间发展的角度,谈谈人类社会在对待平等问题上的进步。小结: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探究与分享材料一: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980名。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14.7%,各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妇女代表742名,占24.90%。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15.70%。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11名,占33.93%…材料二:根据统计快报,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14亿元,比上年增长5.65%。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7.10%,出台相关政策使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上述两则材料说明我国公民在政治、经济权利的享有上是一种什么状况。请你列举出我国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提示:在宪法总纲第六条中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均享有男子平等的权利。”继承法明确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妇女享有拥有、管理、处理财产的权利等。小结: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1)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探究与分享——习近平讲话摘录“当共产党的官,当人民的公仆,拿着国家资源去搞行贿受贿、去搞权钱交易,这个账总是要算的。”“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你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如何理解的?小结: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2)平等地适用法律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案例感悟2020年7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赵正永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21年2月19日,网民“辣笔小球”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南京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2021年1月29日上午,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赖小民执行了死刑。感悟:不论官大官小,不论名气大小,触犯法律,必将受到法律制裁。法律面前无特权。相关链接——法律关于平等的规定(PPT呈现)拓展空间在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对法律意义上平等的两层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有同学认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针对这一疑惑,请大家一起谈谈自己的想法。提示:意思就是遇到相同的情况,就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即平等参与,享有平等的机会,用同样的方法处理。遇到不同的情况,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差别对待,达到结果平等。课堂练习漫画分析交流分享讨论交流漫画欣赏交流分享材料阅读交流讨论链接阅读法律条款对比分析,交流分享材料分析交流分享名言分析讨论交流事例数据分析讨论交流材料分析讨论交流案例感悟交流分享认识到无限制的自由会造成的后果了解人们对自由的向往、渴望了解拥有自由的意义以寓言故事,提示风筝“无力回天”的根源,诠释出行为失去限制和约束的危害性,道出自由的真谛所在。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感知,网络世界不是法外之地,同样有边界。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自由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到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就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认清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给学生更多的关于平等的感性认识了解平等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引导学生认识妇女在政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从而加深对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平等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增进学生对我国法律的认同感。感悟到任何公民,触犯法律,必将受到法律制裁,法律面前无特权的道理。深化对平等内涵的认识,正确认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课堂小结自由,平等,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与追求。板书总结本框内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7.1《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设计.doc 4.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pptx 广州:疫情防控区域内禁止巡游出租车、网约车运营 暂停快递揽收.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