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最新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资源简介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
一、填空:
1.????
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2.????
如果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3.????
光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如:太阳能计算器、光导纤维、交通灯、激光手术等;如果不注意,光也可能伤害我们的身体。例如:长时间看电视会伤害眼睛、玻璃幕墙会产生光污染等。
4.????
在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的微小的水滴有关。
5.????
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是可以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6.????
面粉等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食油含有丰富的脂肪;肉类、蛋类和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
7.????
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依次为: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等。
8.????
人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组成。
9.
传染病人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交叉传染。
10.
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心脏和血管。
11
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
12.
常见的力有:动力(外力)、重力(地球引力)、大气压力、弹力、浮力、(阻力)、摩擦力等。
第1课:白兰和银杏
1、白兰和银杏都属于乔木,植株高大,有明显且坚硬的主干。
2、白兰叶薄革质,长椭圆形,上面无毛,下面布有微柔毛,干时两面网脉均很明显,花洁白清香,通常不结果实。银杏叶扇形,有细长的叶柄,3至
5
枚成簇生状,果实成熟时呈黄色或橙黄色。
第2课:月季和茉莉
1、月季和茉莉都属于灌木,植株较乔木矮小,且分支众多,较难找到明显的主干。
2、黄榕、大红花、假连翘、九里香等,都是分布十分广泛的绿篱植物,属于灌木。
这类植物的茎都有共同的特点:植株较乔木矮小,且分支众多,较难找到明显的主干
月季和茉莉两种植物的茎、叶、花和果实差异明显,它们的形态特点可以用来辨识月季和茉莉。
第3课:凤仙花和狗尾草
1、凤仙花和狗尾草都属于草本植物,植株低矮,具有质地柔软的草质茎。这类植物在自然界中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是公园、郊野等处较容易见到的一类植物。
2、叶下珠、黄鹌菜、马唐、蔓花生等,都是分布十分广泛的草本植物,这类植物的茎都有共同的特点:植株比较低矮,通常具有质地柔软的草质茎。
第4课:葡萄,爬山虎
1、葡萄,爬山虎属木质藤本植物葡萄和爬墙虎都长者细长的藤。它们的茎、叶、花和果实等器官有明显差异,可作为它们的辨识特征。
2、葡萄和爬山虎都长着长长的藤。这类植物不能直立生长,它们或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或借助卷须、吸盘等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3、豌豆、茑萝松和牵牛等这都是分布十分广泛的藤本植物,这类植物都有共同的特点:不能直立生长,它们或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或借助卷须、吸盘等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第5课:睡莲和荷花
1、睡莲、荷花、金鱼藻、凤眼莲等,都是分布十分广泛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都生长在水中,一般都有根、茎、叶、花等器官,都需要阳光、空气等。金鱼藻的全株都沉没于水中,是沉水型的水生植物;凤眼莲的植株漂浮于水面,是浮水型的水生植物;荷花的植株挺出水面生长,是挺水型的水生植物。
2、睡莲和荷花发育有特殊的通气组织,如莲藕的气孔和叶柄上的导管等中空组织;水生植物的叶面积通常比较大,有较丰富的叶脉组织等等。这些结构特点帮助它们能获得足够的氧气,从而适应水生环境。
第6、7课:
1、可以根据植物的高度、颜色进行分类,可以根据植物是否开花进行分类,可以根据秋天是否落叶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叶子的形态进行分类,等等。
2、有的植物高,有的植物矮;有的具有明显的树干,有的则杂枝丛生。
根据茎的特点,可以将植物分成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等几类。
3、标注植物的学名、别名、科属和原产地等简要且必须的信息。植物标牌要求简单清晰、准确易懂、轻巧美观和经久耐用
第8课:动物需要空气
1、鱼的口腔与鳃相连的,当我们仔细观察水中的鱼的呼吸,能见到水流从口进入后,经过鱼鳃流出。
2、青蛙的呼吸器官是肺,在空气中靠肺进行呼吸,皮肤也能辅助呼吸;龟的呼吸器官是肺,在空气中靠肺进行呼吸;家兔的呼吸器官是肺,在空气中靠肺进行呼吸;家鸽的呼吸器官是肺,在空气中靠肺进行呼吸;金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在水中靠鳃进行呼吸;鲸的呼吸器官是肺,通过头部上端凹处的鼻孔在水面进行呼吸;等等。
3、有些动物像鱼一样,通过鳃来呼吸;有些动物通过肺来呼吸。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如松鼠、羊和各种鸟等,以及一些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如鲸、龟、青蛙等,它们都是通过肺来呼吸,获取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第9课:动物需要水价
1、羊和马等家畜像人一样,需要经常喝水来补充水分。
2、凤头鹀捕捉昆虫,猴子爱吃含水分较多的果实,蚕(桑蚕)则主要食用桑叶,猎豹食用动物的肉。这些行为能帮助动物获取水分
3、在自然界中,各种动物摄入水分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动物可以在湖泊、河流等水体中饮水,直接摄取水分,例如斑马、牛等;也有的动物主要通过进食含水分丰富的食物,从食物中获取水分。但是,大多数动物获取水分的途径并不是单一的。
4、动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足够的水分来维持生存。水是构成动物身体的主要成分,也是动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在动物体内被输送到身体各处。没有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第10课:动物需要食物
1、各种动物的食物并不相同。有的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有的动物则以其他动物为食,还有的动物食性较杂,既吃植物,也吃其他动物。
2、食物里含有一些主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分等。
3、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维持体温等生理活动,都需要利用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分等营养物质,并消耗能量。而这些物质,正是从外界摄取食物、消化吸收而来。不同的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同;动物从不同的食物中摄取的主要营养物质可能不同。
4、当季节变化时,动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动物会向食物丰盛的地方迁移,减少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有些动物会在食物匮乏时减少活动,甚至休眠。
第11课:动物的行为
1、动物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家兔吃草、鸟儿(戴胜)捉虫、东方菜粉蝶吸食花蜜和家猫捕鼠。在自然界中,各种动物对食物的需求不同,它们摄取食物的手段也不同。
3、动物的食性多种多样,因此其摄食的手段也各不相同,各种动物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摄食方式及摄食器官。例如猎豹、虎等猛兽具有发达的犬齿和尖爪;长颈鹿、牛、羊等食草动物具有发达的臼齿;昆虫具有各种口器(蝶类的虹吸式口器、苍蝇的舐吸式口器、蚊类的刺吸式口器、蜂类的嚼吸式口器等);海葵具有触手;等等。
4、动物通过身体的移动或身体部位的活动,来寻找食物、逃避敌害或繁殖后代等,从而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5、动物所进行的各种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大都是通过它们的运动器官来完成的。不同动物的运动器官不同,它们的运动方式也不同。有的动物有翅膀,能在天空飞翔;有的动物有鳍或蹼,能在水里或水面游动;有的动物有足,能在地上行走、跳跃或奔跑。
第12课:动物的巢穴
1、不同鸟的巢穴外形有很大的区别,鸟巢的材料、形状、位置也有明显的区别。
鸟巢
  
发现位置
  鸟巢外形
   
建巢材料
喜鹊
高大的树上
    
 底部是圆形
   
由许多小树枝组成
家燕
屋檐下
 碗状
泥、枯草茎、草根,并以唾液混合而成
大拟啄木鸟 
大树的树干
凿于树干内 , 圆形或椭圆形
   木材
凤头鸊鷉 
长有芦苇水草的湖泊浮于水面上, 
圆台状
 水生植物的叶或茎
织雀
吊于树木的枝梢上
   长梨形
细草、粗草、苔藓或叶柄等
2、动物们常会在栖息地寻找合适的地方来营造巢穴,例如山洞、树洞等;或者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如树枝、树叶、杂草、土块等来搭建巢穴。
3、动物筑巢是为了养育幼崽、对抗恶劣的环境和天敌。虽然动物的巢穴各式各样,但用途大多相同,都有躲避敌害、睡觉休息、繁殖后代、御寒取暖等作用。
第13课:帮鸟儿建个家
1、动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食物和水,那么,建造鸟巢时,要为鸟儿提供条件,方便它们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对人工鸟巢的放置要求进行整理。
①隐蔽性。鸟类会选择一个不容易看到的地方建巢。人工鸟巢悬挂时应注意合适的高度,可以树干上,也可选在房檐和楼板下,给鸟一个安静的环境;
②避光性。鸟巢的出入口放置的方向应以向阳避风为宜;
③安全性。鸟巢的入口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造成鸟儿不敢飞进去,也以防有蛇、猫之类的动物在外面伺机埋伏,造成威胁;
④合理性。鸟巢应选在植被丰富、水源充足的地点,每年的
4、5
月份是鸟类繁衍的季节,所以这段时期也是人工鸟巢需求率最高的时候。还要考虑林区面积大小和鸟类巢区食物资源等因素,不要把鸟巢挂得太密集,起不到充分利用的目的。
第14课:车动了吗
1、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某些物体,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另一些物体,它是静止的。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先要确定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的。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先要确定以什么物体作参照,再根据参照物的位置来判断该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第15
课《物体的运动方式》
1、物体有多种运动方式。人们常把物体从滑梯上滑下来的这样一种运动叫作滑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直线为轴作圆周运动,叫作转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叫作振动。转动的物体沿转动方向移动的运动,叫作滚动。以一个基点摇摆的运动,叫作摆动。
2、推乒乓球,乒乓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吹乒乓球,乒乓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让乒乓球弹跳,乒乓球的运动方式是振动;把绳子粘在乒乓球上,让乒乓球旋转,乒乓球的运动方式是转动;把绳子粘在乒乓球上,让乒乓球来回摆,乒乓球的运动方式是摆动;把绳子粘在乒乓球上,拖着乒乓球运动,乒乓球的运动方式是滑动。
3、自行车轮子的运动方式是滚动,在滑梯上的小朋友运动方式是滑动,风车的运动方式是转动,荡千秋的小朋友运动方式是摆动,琴弦的运动方式是振动。
物体有多种运动方式,常见的运动方式有滚动、滑动、转动、振动、摆动等。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征。

16
课《运动的快与慢》
1、较两辆小车运动快慢的方法。可以测量两辆小车行驶相同距离所需要的时间来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2、小车行驶相同距离,所用时间越短,小车行驶得越快。相同时间下,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小车行驶得越快。
3、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所需要的时间,还可以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第17
课《设计与制作:风帆小车》
1、在设计风帆小车时能考虑制作风帆的材料,风帆的形状、大小、安装的位置与角度。
在设计风帆小车时需要考虑什么因素?可以从制作风帆的材料(纸、布、塑料膜等)、风帆的大小(比车身大或比车身小等)、风帆的安装位置(在车头或者车尾等)、风帆的安装角度(与车身平行、垂直或倾斜等)、安装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
2、整理实验注意事项(①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②分工合作;③注意时间;④节约成本)

18

《运动与摩擦力》
1、物体运动时,接触面越光滑,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2、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时要减小摩擦力,有时要增大摩擦力。例如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起到防滑作用。
第19
课《运动的物体有能量》
1、运动的小球具有能量,当它碰撞到静止的小球时,这种能量就会传递给这个静止的小球,驱使静止的小球运动起来。
2、滚动的保龄球、行驶的玩具车、转动的风车等,这些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感受能量的大小。
3、质量大、速度快的物体具有更大的动能,行驶中的小汽车具有的动能远大于行人具有的动能。因此,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与机动车发生碰撞。
第20
课《哪里有影子》
1、我们发现有影子出现的地方都有光,如阳光、月光、灯光等。
2、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阻挡物和屏等三个条件,光源、阻挡物和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阻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3、我们发现,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有关,影子出现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与光源的方向相反;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物体和阻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21
课《阳光下的影子》
1、我们发现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阳光下树影长短和方向都是有变化的。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太阳位置在中午时较高,影子较短;太阳位置在早上和傍晚时较低,影子较长;在一天中,影子由长逐渐变短然后由短逐渐变长。
2、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并利用这个规律发明了计时工具——日晷。

22
课《明亮的月光》
1、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环形山。
2、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区域地势较高,较暗的区域一般是盆地,人们称之为“月海”。“月海”的分布不均匀,有的疏,有的密,并且大小不一样。
3、月球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不过,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4、表面高低不平的“月球”能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
第23
课《变化的月相》
1、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太阳总是照亮半个月球,但我们看到的月相却有圆缺变化。
2、月相在上半月由亏变圆,下半月由圆变亏;月相以“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下弦月—凸月—蛾眉月—新月”的规律变化着,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3、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环绕着太阳这颗恒星在不停地运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
38
万千米,以椭圆轨道绕地球公转。从地球上看,月球的亮面每天都在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形成月相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每隔约
29.5
天就会出现一次,这个周期就是“朔望月”
24.
建立模型
确定主题→研究原型→构思设计→制作与调整→交流与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