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美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美国地理位置、国土面积、领土构成、人口构成等基本概况。 2、了解美国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其自然条件优越性。 3、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农业分布及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发展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共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强国经济为特征,增强学生爱国意识。 2、通过学生了解美国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事例,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树立正确的全球意识、资源观和环境观。 重点 美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 难点 1、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农业带分布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二节,学生经过接近一年的学习,初步形成了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读图、看图、分析图片的能力,能从图片中提取需要的信息。根据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如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2.学习方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图片:生活中常见品牌的标识,这些图片中展示的是哪个国家?下面我们将走入美国。(提问:除了这些生活中实实在在用到的、见到的物品,美国还带给你那些印象? 一、概况 1、地理位置 看图:“美国在世界的位置”,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 领土构成 看图:“美国的领土构成”,找出美国领土组成。 3、人种组成 看图:“美国的人种构成”,说出美国人口的来源和移民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过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拥有发达的农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而自然条件对美国的农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学习美国的自然环境。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展示“美国的地形图”,让学生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 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西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为中央大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2、气候 展示美国的气候图,引导学生认识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主要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气候、亚热带温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山气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3、河湖 展示“美国的地形图”,找出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根据以上的知识,总结美国自然条件优越性: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50°之间,光热资源丰富。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水气可以深达内陆,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纵贯于南北,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过渡: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美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力量建立了发达的现代工业,从而使美国作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三、发达的经济 (一)农业 1、农业特点:机械化、专业化 展示图片“正在收割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以及资料: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从相片和资料中,可以看出美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机械化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节约劳动力。 农业带分布及其形成主导因素 展示图片“美国农业带的分布”: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乳畜业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区。结合自然条件分析其分布的主导因素: 乳畜业: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需求量大。 种植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灌溉水源便利。 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美国的移民国情,了解了美国的位置范围。农业生产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专业、高效的生产特点,农业的生产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美国的工业。 板书: 概况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三、发达的经济 农业 特点 分布 教学反思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美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点十分突出,是西半球国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个国家。 本课时主要通过讲述当今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分内容: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来说明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地区专业化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美国的农业专业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也是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农业国家的重要原因。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成功之处: 1、导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与练结合较好,学生牢固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3、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迁移,引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地理现象。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较有益。 不足之处 1、一节课内容较多,学生活动时间相对较少。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精选材料,切实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注意图文结合以及过渡环节的设计,加强各环节时间的计划性,先学后教,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切实注意启迪学生思维,重点知识要落实到位,不能喧宾夺主,精心提炼问题导学,注意提高知识的当堂达成度。 2、语言精炼度不够,针对本身存在问题,不断提升教师语言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3、课堂活跃度不够。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注意语气和激情,不断提高课堂活跃度,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