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有研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个国家“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它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大约50%”。该国家是( ) A.苏联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2. 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西欧实施的哪一政策( ) A.罗斯福新政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经济全球化 3. 如图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志,关于该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 A.北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B.成立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的开始 C.北约组织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成立北约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华约 4. “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就这样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材料中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是( ) A.《北大西洋公约》 B.《华沙条约》 C.《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条约》 D.《欧洲联盟条约》 5. 20世纪90年代末,在电脑的关键部件和软件方面,美国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到1999年底,网络经济产值达5 239亿美元,成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A.全球化 B.信息化 C.工业化 D.单一化 6. 有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西欧经济的腾飞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因素主要是( ) A.原有的工业基础设施完善 B.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C.走上联合自强的发展道路 D.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7. 吉田茂是日本战后第一任首相,他在著作《激荡的百年史》中指出:日本经济发展不仅有内部调整,还“有生逢其时,凭借幸运的一面”。“幸运”应指( ) A.美国的扶持 B.引进先进技术 C.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D.发展“新经济”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雄厚实力,提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崩溃的经济。1949年,苏联也成立了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的组织,它是( ) A.华沙条约组织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欧洲联盟 9. 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0.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面对经济危机,虽然有的国家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措施不当,最终导致了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C.民族解放运动的失败 D.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失败 11. 某班历史课堂上,同学们围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总结出了下列因素。你认为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困难 B.实行“政治多元化” C.民族矛盾激化 D.执政的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12. 1955年亚非会议上,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拉开了南南合作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当时万隆会议( ) A.推动了亚非各国在实现政治独立斗争中相互支持 B.实现了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 C.建立起亚非国家联合反殖反帝反霸区域政治集团 D.形成为亚非国家开放的多边贸易区域性官方论坛 13. 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的事件是1990年( ) A.埃及的独立 B.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C.纳米比亚的独立 D.南非的独立 14. “拉丁美洲属于拉美人民自己”,拉美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斗争。20世纪50年代拉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典型事例是( ) A.印度独立 B.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和管辖权 C.纳米比亚独立 D.古巴革命 15.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说这句话的人是( ) A.萨达姆 B.拉宾 C.佩雷斯 D.阿拉法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内。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的国会咨文 材料三 “我们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的反对。”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四 本公约及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国家或地区主要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或地区? (2)根据材料二、三,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17. 日本从19世纪中期的落后封建小国发展成为今天的资本主义强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大力学习西方,毫不犹豫地采用当时来说堪称最新的方法,即利用铁路和轮船为中心的产业革命的成果,聘请外国专家;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用了短短几十年它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近代化进程。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5年至1960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5%,1960年至1965年为9.8%,1965年至1970年为11.8%,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日本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技术……教育经费在政府的预算中所占比重已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美国又从“特需”订货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植。 ——摘编自《世界通史》 (1)1868年日本开始了什么改革?据材料一指出日本近代化进程呈现什么特点?导致这些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日本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8. 尊重才能互信,合作才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亚洲 新外交】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55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就达13个,使该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30个。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据的地盘,殖民主义者在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年4月,亚非会议召开,这被称为“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非会议召开前的国际形势和这些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非会议的历史意义。 【新非洲 新局面】 材料二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多哥、中非、索马里、贝宁、尼日尔等。 材料三 2020年4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通电话。习近平主席指出:相信通过共同抗击疫情,中国同纳米比亚和非洲国家的友谊将进一步深化。中方愿同纳方一道,以今年两国建交30周年为契机,继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加强务实合作,推动中纳、中非关系迈上新台阶。 (3)材料二中的“这一年”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众多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国际因素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纳米比亚是在哪一年获得独立的?它的独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5)请你就非洲大陆由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谈一谈感想,并为中国与非洲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写一句祝福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CBB 6-10BACCB 11-15AACDD 二、非选择题 16. (1)性质:社会主义性质。 (2)措施: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3)措施:苏联针锋相对,组建华约。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17. (1)改革:明治维新。特点:时间短、速度快。原因:采用西方最新技术,重视教育等。 (2)特点:持续、高速增长。原因: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引进技术;重视教育;美国扶植。(答出三点即可) (3)重视科技教育、引进先进技术、善于学习、善于抓住机遇。(言之有理即可) 18. (1)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问题:面临着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2)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3) “非洲年”。有利国际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4)时间:1990年。历史意义: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5)民族独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殖民统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在未来的日子里,愿中非双方携手努力,将中非传统友好关系不断发扬光大。(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