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宋太祖  D.唐太宗
2. 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
A.压制知识分子 B.推崇儒家经典
C.完善法律体系 D.加强思想控制
3. 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北京煤山的歪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崇祯帝 D.努尔哈赤
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代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立了台湾府,你知道设立的时间是(  )
A.1661年 B.1662年
C.1683年 D.1684年
5. 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了巩固。下列属于乾隆皇帝政绩的是(  )
A.册封达赖五世 B.收复台湾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6.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清朝时期号称“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商业城市指(  )
A.北京  B.苏州  
C.南京  D.汉口
8. 清朝前期农业之所以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经济作物得到较大推广
B.政府注重兴修水利
C.清朝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D.改进耕作技术,推广新品种
9. 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
A.晋商与徽商 B.徽商与浙商
C.苏商与鲁商 D.鲁商与晋商
10. 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北京故宫
11. 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慈悲善良的唐三藏和朴实忠诚的沙和尚,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是哪部小说中的主角(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2.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中华民国时期
13. 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
14.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加强篇】
材料一
材料二 “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被明太祖知道后,被遣送回家。
(1)材料一中图一示意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
(2)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时代的晚期。图二反映的哪一措施使皇权高度膨胀?材料二中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之所以被明太祖知道,与哪个机构的工作有关?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什么机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科举制度演变篇】
材料三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四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5)结合材料四,说说明朝时这一制度又发生什么变化。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危害?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材料二 姑苏繁华图
材料三 明清主要商帮情况一览表
商帮 主营商品 鼎盛时期
徽商 茶、盐、典当、瓷器、丝绸 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
晋商 茶、盐、票号、粮食、丝绸 鸦片战争前夕
江右商帮 瓷器、粮食、茶 18世纪初至19世纪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个新变化是什么?
(2)材料二的这幅图反映了清朝前期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商帮最早出现在何时?他们的出现有何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汉武帝时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那时,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
(2)与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请再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典型史实。
(3)图三反映了明成祖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二,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能够推行这一政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5)依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古代统治者对外政策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CCD 6-10ADCAB 11-15CCDDD
二、非选择题
16. (1)秦朝;管理行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锦衣卫。东厂。
(3)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皇权不断膨胀,相权不断削弱。
(4)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5)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禁锢了人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16. (1)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2)苏州。原因: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3)明朝。意义: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 (1)张骞出使西域;长安。
(2)鉴真东渡;开放;遗唐使来华或玄奘西行。
(3)郑和下西洋。
(4)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自然经济);导致近代中国社会落后。
(5)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发展(或坚持开放的对外政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