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之一。与“1368年”“称帝”“应天府”这些关键词语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朱元璋 B.赵匡胤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2. 张三丰是生活在明朝的一位书生,他的梦想是状元及第,光宗耀祖。那么他在平时必须要努力学习( ) A.唐诗宋词 B.汉赋元曲 C.四书五经 D.琴棋书画 3. 如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朝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戚继光抗倭 D.明朝灭亡 4. 17世纪中期,曾侵占我国的宝岛台湾的殖民者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俄国 5. 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之一。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 ) A.驻藏大臣 B.台湾府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6. 清军取得平定噶尔丹与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 ) A.清军执行只诛首恶、不杀无辜的政策 B.大、小和卓建立了割据政权 C.叛军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 D.平定叛乱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正义之举 7. 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 A.纺织业 B.旅游业 C.运输业 D.服务业 8. 全国人口达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的情形出现在( ) A.唐朝太宗时期 B.明朝万历时期 C.清朝康熙时期 D.清朝乾隆时期 9. 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该图所反映的我国清朝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10. 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圆明园 C.颐和园 D.天安门 11.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12. 京剧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剧种,它形成于( ) A.雍正、乾隆年间 B.乾隆、嘉庆年间 C.道光、咸丰年间 D.同治、光绪年间 13. 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 A.通判 B.三司 C.御史 D.厂卫特务机构 14. 统治集团吏治腐败,财政匮乏,军备废弛,土地集中,赋税繁重,各地人民起义不断。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开始于( ) A.康熙后期 B.雍正后期 C.乾隆后期 D.嘉庆前期 15.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与学习卡内容相对应的是( ) 学习卡片 学习卡片 表现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商民出海 表现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 影响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社会风貌 B.君权强化 C.民族关系 D.闭关锁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乃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隋唐时期,国家选拔官吏的制度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注重人的才能。……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入,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意为牢笼)中矣。”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举子考试的命题范围有了限制,答题的形式也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1)材料一中的“选举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 (2)隋唐时期选举考试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写出其中一个。根据材料二,唐太宗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这一考试制度发展到明清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如何? (4)你认为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有无弊端?如果有,请举一例,并说出你的改进建议;如无请说出你最满意的一点,并说明它的合理性。 17.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内容? (2)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情景出现的原因。 (3)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8. 阅历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对外交往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也有过与世隔绝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韦尔斯《世界史纲》(英国) 请回答: (1)与图一、图二对应相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 (2)图三反映了明成祖对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材料二中的“帝国”指中国的什么朝代?这个帝国是怎样“人为隔绝于世界”的?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与它所采取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这种历史的经济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DBC 6-10DADDA 11-15DCDCD 二、非选择题 16. (1)科举制度 隋朝 (2)明经科或进士科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了大批有才能的人,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3)明清时期,采用八股取士制度,科举考生的学习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没有实际能力,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 (4)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 17. (1)图一: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图二:乾隆时经济繁荣,商业发达。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农业的发展又对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农业:耕地面积增加,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商业: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18. (1)图一是鉴真东渡;图二是玄奘西游。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实行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发展自己。(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