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时人把鸦片视为中国社会的一大公害,为此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 C.编写《海国图志》 D.虎门销烟 2.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3. 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虎门条约》 4.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书中描述:“中国绵延不断的起义已延续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文中“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西征胜利 5.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 ) A.甲午年 B.辛亥年 C.辛丑年 D.戊戌年 6.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右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义和团成员曾提出这样的口号:“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这说明( ) A.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B.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C.义和团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义和团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8. 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反映了( )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9. 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 )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10.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右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开展(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 下面四个选项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其中体现“自强”口号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轮船招商局 12.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这句名言出自下列历史人物中的( ) A、张謇 B、陈启沅 C、周学熙 D、荣宗敬 13. 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右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维新思想 B.儒家思想 C.近代科学 D.法家思想 14. 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5.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阴谋——日本挑起战端】 材料一 明治政府刚一建立,就认定“强兵为富国之本”,穷兵黩武,并制定了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所谓“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独占亚洲,称霸世界。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制定“大陆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什么?1894年,日本为实施“大陆政策”的第一步而发动了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双方交战——战争过程】 材料二 5个多小时的激战,不仅决定了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战争全局。说的远一点,它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请结合材料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决战是哪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有何重要意义? 【吾国之殇——战争影响】 材料三 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迫切需要。英、美、俄、德等国纷纷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条款,争先恐后来华投资设厂……严重地排挤和摧残着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3)为什么说“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的条款最能反映列强的侵略需求?这一条款给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 【大梦觉醒——战败反思】 材料四 日本当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主义意识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4)结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17.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 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页 材料四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BAA 6-10CACBA 11-15AAAAB 二、非选择题 16.(1)最终目标:独占亚洲,称霸世界。 核心:征服中国。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战役:黄海大战。 意义:不仅决定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全局,也决定了此后几十年的中日关系格局。 (3)原因:这一条款适应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迫切需要。 影响: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日本是一个现代化国家,国民有较强的民族意识,政府和人民团结一致;中国实行的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没有动员群众作战,而且几乎只有北洋水师和淮军作战。 17. (1)认为清朝是“天朝大国”,对世界一无所知。这是一种虚骄自大,闭目塞听(闭关自守)的愚昧思想。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2)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侵略)的思想。 (3)洋务派。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8. (1)李鸿章认为这个的贫穷和落后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及西方;梁启超则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 (2)洋务派和维新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 (3)前者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后者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