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草根”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群众的、基础的、乡村地区的。这一词语适合描述下列哪一位皇帝(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 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大楚兴,陈胜王 4.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 ) 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十几年的抗清斗争 C.屯田垦荒,开设学校 D.将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 5. 清朝时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下列哪位皇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6. 清朝前期,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首领是( ) A.戚继光 B.渥巴锡 C.郑成功 D.郑和 7.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下内容能够反映明朝经济发展的有( ) ①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 ②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盛产青花瓷 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出现许多较大商业城市 ④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 电视剧《乔家大院》和《胡雪岩》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剧中主人公分别是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的代表,他们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繁荣(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外贸业 9. 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判断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号 时间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81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人口快速增长 C.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D.土地兼并严重 10. 北宋开封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自(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11. 小军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业生产的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查阅的著作是( ) 12.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此时最有影响的戏剧是( ) A.黄梅戏和京剧 B.汉调和京剧 C.昆曲和京剧 D.汉调和昆曲 13. 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 A.君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14.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很多官员自保平安的经验是不与别人有文字往来,凡没用的文稿一定要烧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行省制度的影响 B.八旗制度的影响 C.文字狱的影响 D.八股取士的影响 15. 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征东,分镇藩服。” 材料二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行政制度?始于哪个朝代?明朝取代它的机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丞相的设立始于哪个朝代?宋太祖时,相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3)哪位皇帝废除了丞相一职?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年代 耕地面积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材料二 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三 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 (1)材料一从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2)材料二这一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与材料一有何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三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须与外国互通有无。”并下令关闭沿海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的活动。 材料三 1990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发浦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上海正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 (1)材料一是我国对外交往史上的典范,请写出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其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判断这是清朝推行的什么对外政策?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3)上海外滩的形成和浦东新区的开发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对外政策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CAA 6-10BACBC 11-15BCBCD 二、非选择题 16. (1)行省制度。元朝。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 (2)秦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往往不止一人,设副宰相若干,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明太祖。加强皇权,巩固封建统治。 17. (1)从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因素:①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②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加大。 (2)清朝前期。联系: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湖广地区的开发,使湖广地区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成为重要的粮仓。 (3)人口过快增长,导致耕地、粮食供给不足,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原因: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稳定;清朝以农业立国,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18. (1)丝绸之路;作用: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2)闭关锁国;危害: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经济全球化。 (4)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