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是( ) A.飞梭的发明 B.珍妮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 D.火车的发明 2. “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指的是( ) A.家庭手工业 B.工场手工业 C.大机器生产 D.生产自动化 3.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说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请指出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包括( ) 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②英国宪章运动 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④法国二月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只是在创立科学理论 B.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 C.用科学理论去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D.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6.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下列不属于其中之一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专政 7. 德国的统一实现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的梦想,为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德国的统一是通过哪种方式完成的( ) A.资产阶级革命 B.“王朝战争” C.民族独立运动 D.资产阶级改革 8. 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 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 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C.结束美国内战,维护国家统一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9. 普希金(1799—1837)赞美俄国一位伟大的人物时说:“他用独断专行的手,勇敢地播撒着文明。”其中的“他”是( ) A.亚历山大大帝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伊凡四世 10. 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1. 玻利瓦尔解放的国家包括( ) ①委内瑞拉 ②智利 ③厄瓜多尔 ④哥伦比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 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1858年,印度的章西女王拿起武器,率领军民同英国军队展开了英勇斗争。这些历史场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C.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的生活 D.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进步 13. 人们常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历史时期,如“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用这种思维模式来看待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开始进入( ) A.信息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太空时代 14. 20世纪初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使大批量生产汽车成为可能。为此作出突出贡献,被称为“汽车大王”的是( ) A.本茨 B.福特 C.莱特兄弟 D.狄塞尔 15.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 B.通讯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的面貌。材料二 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这次“变革”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 “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哪两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开始的? (3)以上两次革命分别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4)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俄、日、中历史上哪次重大改革?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3)三国改革出现了怎样的不同结果?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科技促进社会发展】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阶段 ①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代 蒸汽时代 ②_______________ 能源 煤炭 ③________、石油 (1)请你围绕主题一,将序号①②③的内容补充完整。 【科技改变人们生活】 材料一 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活变化 衣 简朴实用、大众化 食 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住 钢筋水泥建筑、高楼大厦 行 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 医疗卫生 医疗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休闲娱乐 读报纸、杂志、跳交谊舞;参加体育活动 (2)请你围绕板块二,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科技推动经济腾飞】 材料二 生产在19世纪最后30年,增加了4倍,20世纪初又增加了66%,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 材料三 1870~1913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 英 法 德 美 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三表格中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CAC 6-10DBCBC 11-15BBCBA 二、非选择题 16. (1)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 (2)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问世。 (3)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 ??? 面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 ??? 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学技术) 17. (1)俄国: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度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领导者,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 (3)俄国和日本改革获得成功、中国失败;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 18. (1)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电力 (2)积极影响:生活方便快捷;生活丰富多彩;生活质量提高。消极影响:带来了环境污染。 (3)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变化: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和德国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