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7.3俄国改革 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7.3俄国改革 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7.3.3俄国改革
练习
一.选择题:
1.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

①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
②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③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
④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有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农奴制正式确立
B.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C.农奴开始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
D.农奴制危机加剧,农奴反抗斗争激烈
3.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4.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A.新思潮涌动
B.农奴起义不断
C.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5.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是:(

A.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B.彻底解放农奴
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D.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6.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国家
B.地主
C.农民
D.资产阶级
7.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8.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9.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

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
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
C.加强军事实力
D.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12.下列关于1861年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C.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13.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
14.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1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

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B.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C.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D.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运动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强大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3)
材料三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和法国的动机完全是自私的,但是如果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取得胜利,则将成为全欧洲民主和进步进步的灾难。
材料四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弱点,过去为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1850年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
你是否赞同?
为什么?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结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原因。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来参加或支持农民的骚动。据统计,1801年至181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83次;1811年至182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24次;1821年到183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次;1831年到184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43次,这较上个10年虽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静。1841年到185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达到351次,而在接下来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超过591次。农民骚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材料二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出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四
1861年改革后出现了两种土地所有制,即获得解放的农民以赎买的方式获得的小块土地和贵族地主继续保留大量的私有土地。农村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很大优势。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
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
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改革前地主和农民公用的水塘、牧场及森林也都归地主所有。由于土地的减少,农民在经济上更加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向地主租地。这样,获得“解放”的农民又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封建工役制盛行,佃农除了以一半收成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外,还要用自己的(或借来的)马匹和农具无偿地为地主服劳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迅速崛起,又使大批农民走向破产,沦为无产者。农村中,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何进步性?
(3)材料四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ACA
6-10:BBAAD
11-15:DDACB
二.材料题:
16.(1)英国是欧洲民主与进步力量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总代表.不完全赞同.冲突之所以不可避免,主要是由于俄国称霸欧洲大陆与英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外交政策的矛盾.社会制度的先进与落后并不是决定因素.
(2)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和约,退出一部分侵占地区。影响:英法的胜利,使其在奥斯曼帝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势力大大增强;俄国战败,使其侵略暂时受到遏制,有利于欧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3)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抵抗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17.(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
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不符合实际。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18.(1)俄国社会矛盾尖锐,自下而上的革命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2)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其近代化发展历程.
(3)改革具有欺骗性、不彻底性、掠夺性的特点.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