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最后一章,是课程标准规定世界地理必学的一个区域,也是对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的一个总结。本节课包括三部分:因纽特人的家---了解北极地区、冰雪大陆---了解南极地区、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中心内容是极地地区独特环境的成因及对人类和全球的影响。 【设计思路】 极地地区环境独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和阅读分析能力,因此,教学设计注重提供给学生更多感性的材料(如视频、图片、图表),设置问题和活动,目标导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1、本节重点:两极地区的特殊性,开展科学考察和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重要性。 2、本节的难点:阅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 【教学方法】 目标导学,探究学习;问题辩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两极地区的图片,直观感受冰天雪地的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辨认图片是地球上哪个区域? 学习新课 走入极地地区:视频资料(约2分钟,包括气候、生物、人类活动等方面)。 提问:极地地区包括哪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理特征? 师: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极地地区神秘的面纱,我们准备用2节课来完成学习内容。 阅读教材,重点浏览框题,我们要完成这些目标(目标展示):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2、认识两极地区的地形、气候、动物、资源、居民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简要分析两极地区环境特点的成因,学会获得、组织、分析地理信息。3、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一、活动---相互交流有关极地地区的知识,感知两极地区的异同 1、提问:根据视频和文字资料,初步感知到南北极地地区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 如:相同—-极昼极夜、极光现象;都是大面积冰雪覆盖;寒冷,生物都很耐寒…… 不同----南极地区更冷,冰层更厚,生物多样性不如北极地区;两极地区动物种类不同,人口分布不同…… 2、提问:这么多不同的地理特征,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气候,特别是气温的不同。这也是导致其他方面差异的原因。 3、提问:影响两极地区气候的因素有哪几个?它们怎么影响两极地区?---纬度、海陆、地形因素。下面用比较的方法来探究两极地区的差异。 二、认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列表比较两极地区的环境特征 1、明白极地地图阅读方法和技巧: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线? (3)选取明显的参照点,记住海陆分布。 2、学生读97页、100页的图,回答书上的问题(学生讨论,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3、完成两极地区知识表格。 要求: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或者小组自己设计表格。学生活动成果展示。初步掌握“比较法”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的运用。 总结回答:北极地区海洋与陆地哪一个面积更大?南极地区呢?两极地区的位置有什么相似和不同?对气候影响有何不同?(纬度位置相似,海陆构成不同----南极地区更冷) 小结: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①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陆地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海水的热容量大,能吸收较多的热。海洋冷热变化缓慢,陆地冷热变化剧烈。②南极地势较高; 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风力更强劲。③南极大陆表面覆盖厚厚的冰雪,百分之九十的太阳热被冰雪反射回去了。) 4、思考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北极熊、企鹅不怕冷? ②南极大陆如此寒冷,为什么还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 ③南极这么干燥,为什么能形成2100多米厚的冰层?南极冰川对人类有用吗? ④因纽特人捕猎是否合理,是否合法?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人地关系的良性发展模式。强调国家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平等关系,注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要保护人类文化传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极地科学考察与极地保护。 提问:两极地区除了丰富的资源对人类意义重大之外,还有什么重要意义?(影响并驱动全球气候的变化;严寒的环境,记录和保存了地球演变的信息) 讨论:1、极地科考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极地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是人类潜在的资源宝库;独特的环境,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2、各国为什么都想在极地地区建立科考站?(增强国家的科研实力,如南极科考就奉行这样的“潜规则”:谁首先对一个区域进行考察,谁就拥有在这个区域建站的优先权;相应的国际惯例是,哪国在某地建站,周围的科研活动就以哪国为主。而在政治的层面,国际上对未定主权地区的主权归属越来越多的采用"占有并持续管理"原则。) 3、展示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的视频,知道中国五个极地科考站的分布。(经纬度、半球位置) 讨论:极地科考主要有哪些内容?(科考项目涵盖了地球物理、大气物理、海洋物理、海洋化学、微生物学、生命科学、冰川学、地质学、天文学、古气象学等诸多基础学科。)) 为什么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考察的时间不一样——因为地球的南北极有极昼和极夜的现象,南半球夏天时为南极的极昼时间,北半球夏天时为北极的极昼时间,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去南极大陆考察的最佳时间一般来讲是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三月;而去北极则是在四月至十月。 4、举例说明极地环境变化对全球环境有何影响? 5、课后作业:如何保护极地地区?如果要制定南极保护的条约,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制订呢? 四、难点讲解:极地地区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在北极、南极地区图上进行练习。 五、板书 1、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冰天雪地:两极地区气候寒冷,生物资源独特 3、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丰富;天然实验室;建立科考站(中国的黄河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南极条约》) 巩固练习(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整合了教材内容,补充了较多的视频、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资料,不仅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好能自主提出、解决问题;阅读教材插图,快速获取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查阅并收集资料,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关注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进展、环境问题、和平利用问题,以达到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提高自身地理素养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