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交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试题(全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交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试题(全科10份)

资源简介

交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政治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错。这表明此时 ( )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处于卖方市场
C.处于买方市场 D.雨伞的价值上升
2. 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
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3、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5、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6.在现代化大生产中,企业只有重视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这是因为
A.现代化大生产使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价值量日益起决定作用
B.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C.科技进步使劳动消耗不再表现为价值
D.依靠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图10曲线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
A.X轴为税率 Y轴为财政收入
B.X轴为居民收入 Y轴为商品房价格
C.X轴为商品价格总额 Y轴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D.X轴由经济增长率 Y轴为失业率
8.“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的人数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这是较为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要求
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社会公平 ③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回答9-10题。
9.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
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
④政府权利的行使更加规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11.曾经有一份资料显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平均工资10年间只涨了67元钱,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企业必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体现了( )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C.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D.进一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2.学会投资理财,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和本领。投资选择需要遵循和注意的基本要点包括(  )
①投资要处理好收益与风险的正相关性 ②投资组合要多元化 ③要尽力而为,以小博大 ④为投资赚钱可以随心所欲
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3.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温家宝总理再次重申,就业问题不但关乎生计,更关乎尊严。之所以“就业问题不但关乎生计,更关乎尊严”是因为(  )
①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②就业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权 ④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2010年9月4日至6日,胡锦涛在广东深圳考察工作期间,考察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时殷切勉励年轻员工,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坚持自主创新,为壮大民族互联网产业贡献力量。从经济学角度,给企业的启示是:
①始终把营利能力放在第一位 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④企业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读漫画,回答15-16题。
15.右边的漫画说明,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 )
A.明晰土地产权制度,真正让农民从土地中享有权利,使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
B.使土地私有化,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稳定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D.促进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克服宏观调控制约
16.对漫画中财产性收入认识正确的是( )
①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可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②是指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益
③允许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会改变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格局,改变农村现行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土地私有化
④允许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会极大释放农村社会的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科学家钱学森不仅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回答
17、钱学森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
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
③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8.图10所示漫画说明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B.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
19.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精确预报日、月食。这表明
①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
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1.漫画《如此“亡羊补牢”》: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从哲学上看,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下列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
④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2009年12月26日,我国目前技术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武广高铁正式通车。它的建成使鄂湘粤三地的联系更为便捷,有利于促进三地间的交流和发展。这说明(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世界上所没有的联系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一切联系的基础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
D.联系是普遍的因而也是全面的
23.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
24.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只是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即积极的心态或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或失败”。这启示我们
A.要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想问题办事情的态度决定成败
C.联系是普遍的、主观的、有条件的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5.我们常说:“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句话体现的主要哲学原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规律的客观性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6.在外向型经济、外资企业比较集中的广东等地,农民工就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返乡人数较多,而在内向型经济、民营企业比较集中的浙江等地影响则相对小些。因此,在看待农民工返乡潮的原因问题上应坚持的方法论是
A.坚持一切实际出发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坚持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7.《庄子.刻意》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而来。这个成语包含的哲理是:
A.新事物在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C.对立统一的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
三年前的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失踪20多年的野生华南虎重新被发现,其根据是陕西省镇坪县村民周正龙在山中拍摄到了华南虎的实体照片。据此回答28~29题。
28.在随后的一年里,在中国网络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打虎”和“护虎”运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在对待“虎照”真伪问题上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认识,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人们的立场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C.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
D.人们的认识水平不同会产生不同认识
29.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并如实公布了“假老虎”照片的鉴定结果。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0.近几年,旱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不断降临到中华民族身上,中国人民不仅未被这些灾害吓到,反而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坚强,更加富有智慧和爱心,正所谓多难可以兴邦。这主要说明 ( )
A.只有不断经受苦难,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灾难也有好的一面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非选择题(40分)
31.材料一: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及一年期基准利率变化如下图:
材料二: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宣布,从2008年11月1日,调高3486项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退税率。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到2010年底新增4万亿政府投资,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实施怎样的经济政策?(6分)
结合材料,说明实施这样的经济政策的经济学依据。(11分)
请分析我国政府采取上述举措的哲学依据(4分)
32.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展示人 类对“和谐城市”,“和谐生活”的追求与实践。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它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 话”的理由。(9分)
33.2010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请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10分)
高三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1-5 BCDAD 6-10 DDACB 11-15 CDCCA 16-20 BACBC 21-25 ACBAC
26-30 BDACD
二、非选择题(40分)
31、⑴、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实施怎样的经济政策?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在08年9月后一再下调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四万亿投资,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实施这样的经济政策的经济学依据。
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市场调节有其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和健康发展。上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调低存贷款利率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税收调节,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利润,刺激出口。4万亿政府投资作为财政支出,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充分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请分析我国政府采取上述举措的哲学依据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根据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的理由。(9分)
①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世博会为人类相互之间理解解沟通欢聚合作提供了机会和舞台,有利于人类共同进步。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辩证统一。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要求相互借鉴互相尊重,彼此交流,共同发展。
③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每个要点观点2分,材料1分,共9分)
33、请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10分)
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局面,必须深刻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按规律办事,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观点三个各1分,材料1分,共4分)
②要充分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采用多种调控措施,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体现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目的性、计划性的特点。(观点两层意思各1分,材料1分,共3分)
③全面分析经济形势,把握经济规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多种调控措施,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既尊重客观规律,从一定的客观条件出发,又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坚持正确观的指导。(观点2分,“二者辩证统一”1分,“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坚持正确观的指导”1分,材料1分,共3分)交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共36分,1—6班学生做3~14题,7—14班学生做1—12题)
1、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右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不同
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  )
A.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t2~t3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C.t1~t2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D.0~t3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3、如右图所示的s—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象中t1时刻v1>v2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4、A与B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B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  )
A.两质点速度相等
B.A与B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A的瞬时速度是B的2倍
D.A与B的位移相同
5、如右图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A、B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  )
A. B. C. D.
6、如右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
已知木板的倾角α分别为30°和45°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 B. C. D.
7、如右图所示,体重为60 kg的武术运动员,两脚蹬在两堵墙上且保持静止状态,若运动员的脚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两堵墙之间的距离和运动员的腿长相等.关于运动员与墙之间的压力大小,正确的是(取g=10 m/s2) (  )
A.一定等于600 N B.可能等于600 N
C.可能大于600 N D.可能小于600 N
8、在匀强磁场B的区域中有一光滑斜面体,在斜面体上放置一根长为L,质量为 的导线,当通以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后,导线恰能保持静止,则磁感应强度B满足( )
A. ,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 ,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C. ,方向垂直向下;
D. ,方向水平向左.
9、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 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 m,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
A.20 m/s2 B.10 m/s2 C.5 m/s2 D.无法确定
10、如右图所示,贴着竖直侧面的物体A的质量mA=0.2 kg,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的质量mB=1.0 kg,绳的质量、绳和滑轮间的摩擦均不计,且绳的OB部分水平,OA部分竖直,A和B恰好一起做匀速运动.取g=10 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物体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如果用12 N的水平力向左拉物体B,物体A和B也能做匀速运动
C.若在物体B上放一个质量为mB的物体后再由静止释放,根据Ff=μFN可知B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1倍
D.若在物体B上放一个质量为mB的物体后再由静止释放,则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的大小无关且保持不变
1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弹簧水平连接一斜面,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一玩具遥控小车,放在斜面上,系统静止不动。用遥控启动小车,小车沿斜面加速上升,稳定后,斜面仍保持静止,则( )
A.系统静止时弹簧压缩 B.小车加速时弹簧伸长
C.小车加速时弹簧压缩 D.小车加速时可将弹簧换成细绳
12、如图(a)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界线MN的左方始终受到水平恒力F1作用,在MN的右方除受F1外还受到与F1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水平恒力F2的作用。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的v-t图像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下列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F1与F2的比值大小为1:2
(B)F2的大小为mv1
(C)t=2.5s时,小球经过界线MN
(D)小球向右运动的过程中,F1与F2做功的绝对值相等
13、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 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 (  )
A.6.5 cm B.10 m
C.20 m D.45 m
14、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2和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0~t2,= B.t1~t2,=
C.t1~t2,> D.t1~t2,<
二、实验题(共28分)
15、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间隔1/10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图所示,测得小球在几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数据见表),则:
s1(cm) s2(cm) s3(cm) s4(cm)
8.19 9.30 10.41 11.50
①通过对照片的分析,小球的运动为 直线运动。
②小球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用s1、s2、s3、s 4和频闪周期T表示)通过计算,加速度值为 。
16、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⑴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_。
⑶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运动。
⑷比较图(b)中的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0 X
17、某同学做“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
①他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进行测量。图2给出了做实验所需要的各种仪器。请你按电路图把它们连成实验电路。
②这位同学测量时记录了5组数据,并将数据填入了以下表格中。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在图3中画出U—I图线。根据图线求出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次数 1 2 3 4 5
I(A) 0.15 0.25 0.36 0.45 0.56
U(V) 1.40 1.35 1.30 1.25 1.20
③这位同学对以上实验进行了误差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产生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B.实验产生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C.实验测出的电动势小于真实值
D.实验测出的内阻大于真实值
三、计算题(共36分,1—6班做20—23题;7,11—14班做18—21题)
18、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 ~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⑴画出汽车在0~60s内的v-t图线;
⑵求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19、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原处;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5t小球落回原处。(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空气阻力不计)
(1)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2)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星:R地=1:4,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星:M地。
A
B C


t(s) 0.0 0.2 0.4 1.2 1.4
v(m/s) 0.0 1.0 2.0 1.1 0.7

20.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斜面的倾角;
(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t=0.6s时的瞬时速度v。
21、如图所示,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物块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处的墙上,另一端恰位于滑道的末端O点。已知在OM段,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速度滑到O点时的速度大小;
(2)弹簧为最大压缩量d时的弹性势能
(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3)若物块A能够被弹回到坡道上,则它
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2、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其中墨盒可以发出墨汁微滴,其半径约为,此微滴经过带电室时被带上负电,带电的多少由计算机按字体笔画高低位置输入信号加以控制,带电后的微滴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偏转电场,带电微滴经过偏转电场发生偏转后,打到纸上,显示出字体,无信号输入时,墨汁微滴不带电,径直通过偏转板而注入回流槽流回墨盒。设偏转板板长l=1.6cm,两板间的距离为0.50cm,偏转板的右端距纸L=3.2cm,若一个墨汁微滴的质量为,以20m/s的初速度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两偏转板间的电压是,若墨汁微滴打到纸上点距原射入方向的距离是2.0mm。
(1)求这个墨汁微滴通过带电室带的电量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和重力,可以认为偏转电场只局限在平行板电容器内部,忽略边缘电场的不均匀性)
(2)为了使纸上的字体放大10%,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23、一卡车拖挂一相同质量的车厢,在水平直道上以v0=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所受阻力可视为与车重成正比,与速度无关。某时刻,车厢脱落,并以大小为a=2m/s2的加速度减速滑行。在车厢脱落t=3s后,司机才发觉并紧急刹车,刹车时阻力为正常行驶时的3倍。假设刹车前牵引力不变,求卡车和车厢都停下后两者之间的距离。
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B 4、BCD 5、C 6、C 7、BC 8、BD 9、B 10、AD 11、BD 12、BD 13、C 14、 D
二、实验题
15、⑴匀加速直线运动
⑵(S3+S4)-(S1+S2)/4T2
⑶1.11m/s2
16、(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2)匀速运动,1.937
(3)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匀速运动
(4)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17、①实物图略
②U—I图线略,1.45~1.49, 0.47~0.51
③AC
三、计算题(7.11—14班做1—4题;1—6班做3—6题)
18、⑵900m
19、 (1)g’= 2m/s2,(2)M星:M地=1:80,
20、 (1)α=30°, (2)μ=0.2, (3) v=2.3 m/s。
21、(1) (2) (3)
22、答案: 。
23、
(b)
t/s
v
v1
-v1
1
4
0bm
2
3
5
Am
m
Mm
NMm
(a)
1.0
2.0
1.0
s(m)
t(s)
0 0.5 1.0 1.5
2.0
A
B
图(a)
v(m/s)
t(s)
0 0.5 1.0 1.5
图(b)
5
4
3
2
1交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第三次诊断测试高三数学(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满足,且的集合M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已知,那么是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有不必要条件
  3.命题“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的逆命题是 ( )
A.“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B.“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
C.“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D.“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
  4.若且,则的值等于 ( )
A.    B.或-2   C.2   D.-2
  5.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解析式可能是 ( )
A.
B.
C.
D.
  6.已知向量满足则 ( )
A. 0 B. C. 4 D. 8
7.下列四类函数中,有性质“对任意的,函数满足”是 ( )
A.指数函数 B.对数函数 C.幂函数 D.余弦函数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不等式组(为常数)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面积等于2,则的值为 ( )
A. -5     B.1    C. 2     D. 3
9.已知圆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为                               (  )
A. B. C . D.
10.如图,一个正五角星薄片(其对称轴与水面垂直)匀速地升出水面,记t时刻五角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露出水面部分的图形面积为,则导函数的图像大致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与向量共线的单位向量         .
 12.函数 的单调增区间         .
 13.函数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的范围 .
14.下列命题:
(1)若函数为奇函数,则;
(2)函数的周期;
(3)方程有且只有三个实数根;
(4)对于函数,若,则.
以上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将所有真命题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5.(在下列三题中选一题)
(1)不等式的解集 .
   (2)方程与 (为参数)分别表示何种曲 线 .
(3)如图,AB,CD是半径为a的圆O的两条弦,它们相交于
AB的中点P, PD=,∠OAP=30°,则CP=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12分)已知向量
(1)若,求的值;
 (2)若求的值;
(3)设,若求的值域.
17.(12分)若.
(1)求的最小值及对应的值;
(2)取何值时,且.
18.(12分)右图为函数的一段图象.
(1)请写出这个函数的一个解析式;
(2)求与(1)中函数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并作出它一个周期内的简图.
19.(12分)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AC=0.1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1.414,2.449)
20.(13分)已知O为坐标原点,,.
(1)求点M在第二象限或第三象限的充要条件;
(2)求证:当时,不论为何实数,A、B、M三点都共线;
(3)若 ,求当点M为的平分线上点时的值.
21.(14分)已知函数.
(1)若,求以为切点的曲线的切线方程;
(2)若函数恒成立,确定实数K的取值范围;
(3)证明:.
参考答案(理)
一.选择题:DDBCC  BADAA
二.填空题:11., 12. 13. 14. (1)(2)(3)
15.(1) (2)圆,双曲线 (3)
三.解答题:
16.解:(1)
(2)
    (3)
=

17.解:(1)由得
的最小值为,此时;
(2)由且得
且 解得.
18.解:(I)又
由的图象过
(为其中一个值).
∴为所求.
(II)设为所求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该点关于直线对称点为,则点必在函数的图象上.
∴,即
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是
.
列表: 作图:
0
0 -3 0 3 0
19.解: 在△ABC中,∠DAC=30°, ∠ADC=60 -∠DAC=30,
所以CD=AC=0.1 又∠BCD=180°-60°-60°=60°,
故CB是△CAD底边AD的中垂线,所以BD=BA, ……5分
在△ABC中,
即AB=
因此,BD=
故B,D的距离约为0.33km。 ……12分
20.解:(1)由,得
=
故点M在第二象限或第三象限的充要条件为
(2)
=
三点共线;
(3) =
因点M为的平分线上的点, 即.
21.解:(1) ,
切线方程为;
(2) 得
当时, 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 不恒成立,
当时,函数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当时,取最大值,
(3)由(2)知时,恒成立,即
取累加得
<.交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英语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第一卷 (满分95分)
2010-9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运用(共二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词汇和语法知识(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He shut the window with such force ________ the glass broke.
A.which B.that C.as D.when
2. All her time _______ research, the scientist has no time for films.
A.devoted to do B.is devoted to doing
C.devoting to doing D.devoted to doing
3. I ________when 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
A.am going to leave B.was about to leave
C.would leave D.1 am leaving
4. Peter has many friends;______can help him.
A.few of which B.few of whom C.few of that D.few of them
5.----You are looking so excited.
----Oh,I just had a job________ for next year.
A.being offered B.offering C.to offer D.offered
6. ----Mrs. Jones This is Mr. Black,assistant principal at the high school.
---Oh,hello Mr. Black.I _________your call.
A.am expecting B.had expected
C.was expecting D.have expected
7. ----You ______ that.
----I'm sorry, but I simply_______ what I was told to.
A.needn’t have done ; ought to do B.needn’t have done;had to do
C.shouldn’t have done:ought to do D.shouldn’t have done;need to do
8. ----What clothes do you think I should wear for the ball
----Dress ____ you like.
A. what B. whatever C. how D. however
9. ---- Have you finished your composition already, Jack
---- Yes, I ____ it within half an hour.
A. have finished B. finished C. finish D. had finished
10. ____ everyth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esult is better than ____.
A. Taking ; expected B. Taken; expected
C. To take ; expecting D. Taking; expecting
11. –How long do you suppose it will be ____ he arrives at the small village
--Five hours or so.
A. when B. before C. since D. after
12. An average of 130,000 Chinese ____ abroad for studies every year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improving exchanges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s.
A. was going B. have been going
C. has been going D. are going
13. __________ a chance, we will visit Edinburgh a second time.
A. To be given B. Given C. Giving D. Having given
14. I didn’t see your sister at the meeting. If she _______, she would have met my mother.
A.has come B.did come C.came D.had come
15. ---- My cat’s really fat.
---- You ______ have given her so much food.
A.wouldn’t B.couldn’t C.mustn’t D.shouldn’t
16. Though it is 30 years _____ we last met, I still remember the scene _____ we got separated on a rainy day.
A.since; where B.before; which C.since; when D.before; where
17.This time tomorrow we________ there doing some more exercises.
A. will sit B. shall sit C. sit D. will be sitting
18. It is required that every employee in our company______ be able to use the computer.
A. should B. could C. might D. would
19. Julia _____ with a stranger when Jim went to take the jacket he _____ in the restaurant.
A. had quarreled; left B. had quarreled; had left
C. was quarreling; has left D. was quarreling; had left
20. ---I can’t recite the poem.
---Well, you are supposed _____ it many times yesterday evening.
A. to read B. to have read C. reading D. having read
21. The doctor couldn’t answer the question _____ the patient could survive that night.
A. if B. that C. whether D. what
22. While reading, you can make a mark _____ you have a question.
A. the place where B. what C. that D. where
23. – Can you tell me ___________
– An engineer from Jinan Iron and Steel Plants.
A. what your friend is B. who your friend is
C. what is your friend D. who is your friend
24. My sister, as well as her classmates who_____ late for class, _____criticized by Mr. Hunt.
A. were; was B. was; were C. was; was D. were; were
25. He will stop showing off, if no notice _________of him.
A. is taken B. will be taken C. takes D. has taken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 每小题1.5分, 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Eleven-year-old Angela was attacked by a rare 26 involving her nerve system.She was unable to walk and her movement was 27 in other ways as well.The doctors did not hold much 28 of her ever recovering from this illness.They 29 she'd spend the rest of her life in a wheelchair.They said that few, if any, were able to come back to 30 after suffering from this disease.The little girl was 31 .There, lying in her hospital bed, she would swear that she was 32 going to be walking again someday.
She was moved to a specialized 33 hospital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Whatever
34 could be applied to her case were used.The doctors were attracted by her undefeatable spirit.They taught her about imaging about seeing herself walking.If it would do 35 else, it would at least give her hope and something 36 to do in the long waking hours in her bed. Angela would work as hard as possible in physical treatment, and in exercise sessions.But she worked just as hard lying there faithfully doing her 37 , visualizing herself moving, moving, moving !
One day, 38 she was attempting, with all her might, to imagine her legs moving again, it seemed as though something 39 happened: the bed moved! It began to move around the room! She 40 out, "Look what I'm doing! Look! Look! I can do it”.I moved! I moved!"
Of course, at this very moment everyone else in the hospital was screaming, too, and running for 41 .People were screaming, equipment was 42 and glass was breaking.You see, it was the recent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43 don't tell that to Angela.She's 44 that she did it.
And now only a few years later, she's back in school, on her own 45 .No crutches, no wheelchair.You see, anyone who can shake the earth between San Francisco and Oakland can defeat a little disease, can't they
26.A.problem B.disease C.accident D.error
27.A.reduced B.avoided C.limited D.forced
28.A.thought B.idea C.opinion D.hope
29.A.predicted B.prepared C.admitted D.decided
30.A.active B.normal C.alive D.confident
31.A.fearless B.peaceful C.patient D.stainless
32.A.probably B.approximately C.sincerely D.certainly
33.A.recovery B.experiment C.practice D.exercise
34.A.schedules B.instructions C.supports D.treatments
35.A.something B.anything C.nothing D.everything
36.A.admirable B.interesting C.optimistic D.appropriate
37.A.training B.imaging C.expectation D.performance
38.A.however B.after C.just D.as
39.A.useful B.regretful C.surprising D.disgusting
40.A.screamed B.laughed C.spoke D.sang
41.A.ground B.cover C.ceiling D.bed
42.A.accelerating B.running C.appearing D.falling
43.A.For B.So C.But D.Or
44.A.convinced B.supposed C.realized D.accepted
45.A.parts B.legs C.body D.role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How many people have I met who have told me about the book that they have been planning to write but have never yet found the time Far too many.
This is Life, all right, but we do treat it like a rehearsal(排演)and, unhappily, we do miss so many of its best moments.
We take jobs to stay alive and provide homes for our families, always making ourselves believe that this style of life is merely a temporary state of affairs along the road to what we really want to do. Then, at 60 or 65, we are suddenly presented with a clock and several grandchildren and we look back and realize that all those years waiting for Real Life to come along were in fact real life.
In America they have a saying much laughed at by the English:“Have a nice day!” They speak slowly and seriously in their shops, hotels and sandwich bars. I think it is a wonderful phrase, reminding us, in effect, to enjoy the moment: to value this very day.
How often do we say to ourselves, "I'll take up horse-riding(or golf, or sailing)as soon as I get a higher position," only to do none of those things when I do get the higher position.
When I first became a reporter, I knew a man who gave up a very well paid respectable job at the Daily Telegraph to go and edit a small weekly newspaper. At the time I was astonished by what appeared to me to be his completely abnormal(反常的)mental state. How could anyone turn his back on Fleet Street in central London for a small local area?I wanted to know.
Now I am a little older and possibly wiser, I see the sense in it. In Fleet Street the man was under continual pressure.He lived in an unattractive London suburb and he spent much of his life sitting on Southern Region trains.
46.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passage tells us that .
A.we always try to find some time to write a book
B.we always make plans but seldom fulfill them
C.we always enjoy many of life's best moments
D.we always do what we really want to do
47.The underlined phrase "turn his back on" (paragraph 6) most probably means .
A.leave for B.return to C.give up D.rely on
48.The man ( paragraph 6) left his first job partly because he was .
A.in an abnormal state B.under too much pressure
C.not well paid D.not respected
49.What is probably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Provide Homes For Our Family B.Take Up Horse-riding
C.Value This Very Day D.Stay Alive
B
For my daughter’s 19th birthday in December, we bought her tickets to go and see “Link Park”, as they were playing in our city in the UK. We didn’t really have the money, but we knew how much they meant to her.
The night before the concert, she was like a kid at Christmas and couldn’t sleep. It was good to see her so happy and excited. She and her boyfriend went together.
When they returned after midnight happily with T-shirts, lots of video and pictures, they talked happily about how fantastic they had seen. We knew that the money had been well spent.
Still full of excitement from the night before, they decided on the following day to go to the shopping centr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ity. Later that day when they returned, they came and presented my husband and me with a gift each. On each present were the words “because you are the best mom/dad in the world”. When we asked her why she had bought us gifts, her answer was simply “just because I love you”.
She explained she just wanted to show us that she appreciated us. This wasn’t something new from our daughter; she had always given us a gift when she wanted to express her feelings, and each gift was always a welcome surprise. It could be anything that wasn’t very expensive, but it didn’t matter; it was the sentiment behind it that counted.
50. We infer that when returning from the night out, the writer’s daughter felt ______.
A. terrible B. excited C. disappointed D. interested
51. The daughter often expresses her feelings to her parents by ______.
A. telling them directly B. writing them a card
C. giving them surprises D. buying them presents
52.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That the writer’s husband also likes “Link Park” very much
B. That the writer’s mother doesn’t have a job
C. That the people in the writer’s family live a happy life together
D. That the writer lets her daughter do whatever she likes
5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entiment”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
A. Feelings B. Story C. Happiness D. Actions
C
We are not born doubting ourselves. We learn to do it. In fact, we are usually taught to doubt ourselves. We can learn some ways that allow us to become more accepting of ourselves. Following are two behaviors that might explain the reasons why you can't move towards greater self-acceptance.
One thing that might cause you not to accept yourself is over-generalizing about something you've done that you don't like. For example, if you fail a test you might generalize and say, "I'm really a stupid person."When you do this you are making a statement about all of you all of the time and not just about this one situation at this time. Instead, you might decide that your grade on this test in this subject at this time was indeed poor, and then go on to decide what you want to do about your poor grade, if anything. Getting stuck in over-generalizing discourages you from taking steps that might allow you to do better on the next exam and to build an expectation of future failure.
Having standards that are impossibly high is a second way you can not accept yourself. It may not come as a surprise to you that most of us are more demanding of ourselves than we are of others. Somehow we can tolerate the fact that other people fail, that they aren't always kind, that they've done things they aren't proud of, but we have difficulty accepting those very human aspects of our-selves. The need to be perfect is another way to set yourself up for failure and enhance the feeling that you are not acceptable. We all make mistakes. Accepting less than perfection simply means recognizing the limitations natural in being born a human being. Learn to value who you are rather than who you could become. Wouldn't it be overpowering if we always had to do what we imagine we could do Nobody has the time and energy to do all of that.We must make choices about what we will pursue and do them the best we can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which aren't always ideal, by the way.
5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We can feel that we are perfect when we set ourselves up for success.
B.We can tolerate the fact that we've done things we aren't proud of.
C.Over-generalizing might encourage you to expect the future.
D.Over-generalizing might cause you not to accept yourself.
55.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It's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be perfect.
B.It's acceptable for people to be imperfect.
C.It's strange for people to be born with limitation.
D.It's possible for people to do what they imagine.
56.What has caused the lack of self-acceptance
A.Tolerance and high-level.
B.Limitation and expectation.
C.Over-generalization and high-standard.
D.Extreme difficulty and complete failure.
D
HOLIDAY HOMES IN MALLORCA
Holiday houses in Mallorca sailing and fishing port - quiet even in summer season. Beautifully situated houses with sights of sea and mountains, yet near to shops and restaurants. Cars and bicycles for hire. Sailing and sports clubs nearby.
ITALY IN COMFORT
Luxury coach trips of Italy, out of normal holiday season. 21 days to visit five Italian cities starting from London 1st May, 1st September. The trips are guided by Professor Martin Davis, Head of Italian Studies, London University. See the arts and culture of historic Italy.
KIBBUTZ HOLIDAYS IN ISRAEL
Working holidays on a kibbutz (co-operative farm) in Israel. All nationalities welcome for one to three months, if prepared to work morning with kibbutz members. Accommodation, food and trips to historic sights all provided free - you pay only for the special low-cost return flight.
TWO WEEKS ON A CARIBBEAN ISLAND
Two-week holidays in the Hotel Splendid, on a lovely beach with golden sands and deep-blue sea. Tennis, golf, sailing and all water sports, trips around the island arranged. Near to town of Castries with lively evening entertainment - dancing.
1st November - 31st March =£720 per person
1st April - 30th October =£850 per person
Jack and his wife Mary, who have recently retired, want to see places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 interest abroad, but Mary hates flying.
Peter and Maria, university students, want to travel as far as possible on little money, and would like to get to know a country by working there for three months with other young people.
Michael, a young computer programmer, has been working hard and needs a holiday to relax in winter. He would like to go somewhere warmer and sunny, where he can swim in the sea, and he enjoys sports and dancing.
Henry and Kate, both teachers, and their two sons, have to take their holiday during the school summer holidays. There must be plenty for the boys to do, although Harry and Kate just want to have beautiful scenery, good food and wine and peace.
57. Michael would most probably go to _______ for his holiday.
A. Italy    B. Israel C. Mallorca   D. a Caribbean island
58. The best holiday for Jack and Mary would be _______.
A. the 21 - day coach trip of Italy
B. the 2 -week stay in the Hotel Splendid
C. the 14 -day trip around a Caribbean island
D. the working holidays for 1 -3 months on a kibbutz in Israel
59. Henry and Kate and their sons would like _______.
A. a holiday working on a kibbutz in Israel
B. a holiday visiting cities by coach in Italy
C. a holiday house in the fishing port in Mallorca
D. a holiday hotel on a lovely beach on a Carribean Island
60. You can find this passage most probably in _______.
A. a school library  B. a tourist agency C. the post office D. the museum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文章内容,从下框A-F选项中选出能概括每一段主题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选项中有一项多余。
A. Speed-reading courses recommended by the author.B. Try to find your own method to improve your reading speed.C.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speed reading.D. People spend more time in reading to prepare themselves for the future.E. The benefits of group events in improving the speed-reading ability.F. Courses available to improve the speed-reading ability.
61.____________
Speed reading has become a necessity in the business world as well as in the world of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signing up to take courses online or at local community colleges to improve not only their reading speed but also the rate at which they accurately comprehend the materials they are reading.
62.__________
Many people constantly attend courses, trying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speed and the comprehension ability. We’re in such a world where everyone maintains copious (丰富的) useless trivia rattling around in our brains in order to come out at unexpected times. However, we all know that there is no such a thing as bad knowledge, so we constantly educate ourselves in the hope that we can face any challenge or difficulty in life with ease.
63.__________
If you are looking for a speed-reading course in order to improve your skills, I recommend courses in which you are doing more than reading tips and advice. There are many that offer software, games, and other boosters to help you learn to read faster. I’m a bit skeptical of the idea of simply reading a list of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reading speed and improve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64.__________
If you have joined a local group that often get together in order to “compete” or offer that little bit of competitive edge as far as speed reading goes, this is an excellent motivator for those who need a little push or a friendly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really get into the swing of things. Having some degree of accountability to yourselves or others always seem to help and offer that extra little nudge to do things faster the next time. However, it’s easier to compete with others than it is to compete with yourself. Therefore, group events are great way to encourage you to show marked improvement in your speed-reading ability.
65.__________
Keep in mind that if one method doesn’t seem to be working for you, you should try another rather than giving up all together. No two brains are alike and it sometimes takes a lot of trial and error before you find the most suitable way. The ability of speed reading is a great gift given to you by God, so don’t give up easily.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三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汉语注释,在指定区域的横线上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66. Neither the driver nor the ______ (乘客) were hurt.
67. The small boy looked ______ (好奇) at me and asked “Why are you doing such an experiment ”
68. I’d like to write him a letter, but I don’t know his ______ (地址).
69. The weather of Xi’an in ____ (一月) is very cold, especially at night.
70. He lived in the ________(二十) 世纪.
71. His mother’s ________(去世)was a grate blow to him.
72. I’m worried about the _________ (安全)of the children.
73. She went the ________ (洗澡间)for a shower.
74. The ground was________ (覆盖)with snow.
75. You should have______(液体) food, for you still have a fever.
第二节 短文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下面短文中有10处语言错误。请在有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修改某个单词。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子符号 ( ∧ ), 并在其下面写上该加的词.
删除: 把多余的词用斜线( \ )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上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十一处起)不计分。
As far as I know, time is not always enough all of us. So first of all, you need to arrange your time good. You’d better to make a long-term study plan. That is to say, an one-month plan with more efforts to take up his weak subjects. And a short-term plan is equal necessary, if not more important. You have to make sure what
you need to do each day, each class or even each minute. At the same time, it’s quite essential to keeping healthy. So take exercise for at least one hour and sleep for no less than seven hour a day. And don’t forget to eat well. More fruit was always right for you.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近年来,英语学习渐渐成了热潮。但是,对于为何要学英语以及有没有把英语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却众说纷纭。最近你班同学就此进行了讨论。请根据下列表格,用英语写一篇文章,并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词数:120左右。
比例 原因
赞成 Over 72℅ 1.可以更好地向外国人展示中国文化;更方便地了解到国外的信息,开阔眼界;学好英语有助于找到好工作。
反对 About 26℅ 人们已经在学习英语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你的观点
英语试题参考答案
1-5: BDBDD 6-10: CBBBA 11-15: BBBDD 15-20: ADADB 21-25: CDAAA
26-30 BCDAB 31-35 ADADC 36-40 CBDCA 41-45 BDCAB
46-49 BCBC 50-53 BDCA 54-56 DBC 57- 60 DACB
61-65 CDAEB
66. passengers 67. curiously 68. address 69. January 70. twentieth
71. death 72. safety 73. bathroom 74.covered 75. liquid
改错
As far as I know, time is not always enough∧(for)all of us. So first of all, you need to arrange your time good (well). You’d better to (删除to) make a long-term study plan. That is to say, an (a) one-month plan with more efforts to take up his( your) weak subjects. And a short-term plan is equal (equally) necessary, if not more important. You have to make sure what
you need to do each day, each class or (and) even each minute. At the same time, it’s quite essential to keeping (keep) healthy. So take exercise for at least one hour and sleep for no less than seven hour (hours) a day. And don’t forget to eat well. More fruit was (is) always right for you.
书面表达
Chinese people have become crazy about learning English in recent years. Recently our class held a discussion about why we should learn English and whether English should be emphasized so much.
Over 72℅ of the students think we should learn and emphasize English. First, they think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introduce Chinese culture to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Second, it makes getting information from abroad more convenient and broadens our vision. Third, learning English well helps us find a good job. But about 26℅ of the students think too much emphasis is placed on English. They think we spend too much time on English. They think have a bad effect on other subjects.
In my opinion,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learn all the subjects well so that we can make a contribution to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交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第三次诊断测试数学(文)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满足,且的集合M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已知,那么是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有不必要条件
  3.命题“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的逆命题是 ( )
A.“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B.“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
C.“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D.“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
  4.若且,则的值等于 ( )
A.    B.或-2   C.2   D.-2
  5.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解析式可能是 ( )
A.
B.
C.
D.
  6.已知向量满足,则 (  )
A. 0 B. C. 4 D. 8
7.已知等比数列{}中,各项都是正数,且,成等差数列,
则 (  )
A. B. C. D
8.下列四类函数中,有性质“对任意的,函数满足”是 ( )
A.指数函数 B.对数函数  C.幂函数  D.余弦函数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不等式组(为常数)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面积等于2,则的值为 ( )
A. -5     B..1    C.2     D. 3
10.已知圆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
为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与向量共线的单位向量         .
 12.函数 的单调增区间         .
 13.函数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的范围 .
14.下列命题:
(1)若函数为奇函数,则;
(2)函数的周期;
(3)方程有且只有三个实数根;
(4)对于函数,若,则.
以上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将所有真命题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5.(在下列三题中选一题)
(1)不等式的解集 .
   (2)方程与 (为参数)分别表示何种曲 线 .
(3)如图,AB,CD是半径为a的圆O的两条弦,它们相交于
AB的中点P, PD=,∠OAP=30°,则CP=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12分)已知向量
(1)若,求的值;
 (2)若求的值.
(3)设,若求的值域.
17.(12分)若.
(1)求的最小值及对应的值;
(2)取何值时,且.
18.(12分)右图为函数的一段图象.
(1)请写出这个函数的一个解析式;
(2)求与(1)中函数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并作出它一个周期内的简图.
19.(12分) 已知O为坐标原点,,.
(1)求点M在第二象限或第三象限的充要条件;
(2)求证:当时,不论为何实数,A、B、M三点都共线;
20.(13分) 已知函数.
(1)若,求以为切点的曲线的切线方程;
(2)若函数恒成立,确定实数K的取值范围.
21.(14分)定义:称为个正数的“均倒数”.若已知数列的前项的“均倒数”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试判定数列的单调性;
(3)设,试求数列的前项和.
参考答案(文)
一.选择题:DDBCC  BAADA
二.填空题:11., 12. 13. 14. (1)(2)(3)
15.(1) (2)圆,双曲线 (3)
三.解答题:
16.解:(1)
(2)
    (3)
=

17.解:(1)由得
的最小值为,此时;
(2)由且得
且 解得.
18.解:(I)又
由的图象过
(为其中一个值).
∴为所求.
(II)设为所求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该点关于直线对称点为,则点必在函数的图象上.
∴,即
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是
.
列表: 作图:
0
0 -3 0 3 0
19.解: (1)由,得
=
故点M在第二象限或第三象限的充要条件为
(2)
=
三点共线;
20.解: (1) ,
切线方程为;
(2) 得
当时, 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 不恒成立,
当时,函数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当时,取最大值,
21.解:(1)由已知得
当时, 当时也成立,
(2) 得
故数列单调递增;
(3) (1)
(2)
由(1)-(2)得交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生物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试题
注意:本试题共7页,22道小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丁是蓝细菌的结构模式图)
A.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丙和丁,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甲和丁
B.乙细胞发生水光解的场所是线粒体
C.与乙细胞相比,甲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ATP的结构是叶绿体;在遗传物质传递中,丙和丁细胞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甲细胞,可获得分离的原生质体
2.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吸水涨破
B.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C.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研究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下列是四幅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氧气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强度相同
B.乙图中如果再提高CO2浓度,则b点一定上移
C.丙图中,温度为t4℃时,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D.丁图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e代表类胡萝卜素
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的变化依次为
A 不变;增大
B.增大;不变
C. 不变;不变
D.增大;增大
5.右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单位时间内的气体产生量
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由图分析可知 ( )
A.温度达到50°C时酶活性逐渐减弱
B.发酵的最适温度在30~40°C
C.随反应时间处长气体产量均下降
D.此发酵过程中的最适pH为7
6.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如果Ⅲ2与一个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子结婚,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
A.1/6 B.1/8 C.1/12 D.1/16
7、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结论
甲装置 乙装置
A 液滴左移 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B 液滴不动 液滴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
C 液滴不动 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D 液滴左移 液滴右移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8.小芳女士很幸运地怀上了异卵双胞胎,但是,医生却告知她们夫妇均属于半乳糖血症(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基因携带者。请你帮助预测,小芳怀孕的两个孩子中至少有一个小孩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 ( )
A.7/16 B.7/32 C.9/16 D.3/16
9.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片→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10.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
A.3∶1 B.5∶1 C.7∶1 D.9∶1
11.
12.世卫组织2010年3月15日公布最新疫情通报说,截止1月10日,甲型HINI流感已造成全球至少13544人死亡,比一周前增加了755人,所以甲流防控不可掉以轻心。我们知道甲型HINI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在其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多种蛋白,其中关键蛋白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两种,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13.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
14.下列生理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加的是 ( )
A.细胞衰老 B.作物越冬 C.种子萌发 D.细胞质壁分离
15 .将采自加州和阿拉斯加的肾叶山蓼种子在相同环境中培养4个月,任其萌发和生长。然后分成三组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研究驯化温度对不同地区肾叶山蓼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的影响。生长5~6个月后,测定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实验结果见下表。有关推测不能成立的是
A.驯化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发生了变化
B.不同地区的肾叶山蓼具有不同的驯化潜能
C.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D.植物体内的酶系统可能发生适应性改变
16. 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C.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17.右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③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
B.分泌蛋白的分泌借助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完成
C.此图所示各种膜中糖蛋白含量最高的可能是①
D.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部是在生物膜内或膜表面
进行的
18.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生物。支原体细胞由下列哪些结构(或物质)构成: ( )
① 蛋白质外壳 ②DNA或RNA ③DNA和RNA ④核糖体 ⑤线粒体
⑥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 ⑦具有选择透性的细胞膜
A. ①② B.③④⑦ C. ③④⑤⑦ D. ③④⑥⑦
高三生物月考2第二卷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30.(10分)请完成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Ⅰ.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它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请回答:
(1)某些物质进出人休细胞的过程,与膜蛋白无关,而与膜脂有关。例如 。
(2)人体中,K+和Na+出入细胞膜时,一定需要膜上什么物质? 。(3)当人体内某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会出现 等变化。
Ⅱ.下图是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过程模式图,请回答:
(1)与B淋巴细胞相比,浆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
(2)浆细胞中,不同生物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变,实现这种转变依赖于 。
31、(10分)图一表示发生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的A、B两项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图解,其中①~⑥代表物质,abcdefgh表示生理过程,I~Ⅲ代表B生理作用的反应阶段。图二表示该叶片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①是[H],③是 。
(2)在图二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abcdefgh中的a、f、g和 。
(3)写出该植物体细胞中可能存在的形成CO2的生理作用名称 。
(4)图一中⑤和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
(5)在B生理作用过程的I~Ⅲ反应阶段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阶段。
32.I .(14分)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且都为完全显性的关系。显性基因A 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基因型AaBb的植株的
表现型是 。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
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① 选择_____ __ ___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② F1种子种下得Fl植株,F1自交得F2种子;
③ 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④ 重复步骤三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3)根据上述程序,回答相关问题:
①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
②报春花的雌蕊和雄蕊不等长,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为了让F2自交,应该怎样处理? 。
③F2植株中开黄花的占 ,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 。
Ⅱ.(8分)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的浓度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生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各放入等量、适量且生长状况相同的黄化豌豆幼苗切段,各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在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请回答:
(1)豌豆幼苗黄化是由于体内细胞缺乏_______ (结构)。
(2)实验材料选择幼苗切段,而不采用带芽的完整幼苗,主要原因是:______ ______。
(3)由于本实验需要观察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伸长或抑制程度,则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请指出:______ ___ ___。
(4)该实验需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结果,表格上应记录的项目有__ _ _。(至少写出两点)
33.(12分)某家畜的耳朵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但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
生物答案
选择题
B 2.C 3.D 4.A 5.A 6.C 7.C 8.A 9.B 10.B
11.C 12.C 13.A 14.C 15.C 16.A 17.B 18.B
30.(共10分,每空2分)
Ⅰ(1)CO2(或O2、酒精、苯等)(合理即可)
(2)特定的载体蛋白
(3)糖蛋白减少
Ⅱ(1)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
(2)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1、(10分) ⑴ATP ⑵h 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⑷水和丙酮酸
⑸ Ⅲ
32. I (1)AAbb或Aabb (写出一点给一分) 白色
(2)①AABB 、 aabb
(3)①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前后内容各一分)
②从花蕾期开始套袋直到受精结束(写出套袋即可)
③ 3/16 1/2
II (1)叶绿体
(2)避免芽产生生长素的干扰(写出“芽产生生长素”即可)
(3)缺乏(空白)对照组(写对比实验不给分)
(4)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长度(写出两点给2分,写出一点给1分)
33.
图三交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历史第三次诊断测试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是1999年我国发行的汉代《牛耕图》邮票,它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了根本变化
B.汉代耕犁更利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中国传统播种技术基本定型
2. 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我国封建时代长期占据支配地位,对其缘由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地主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当时中国社会的国家性质
B.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呈不断扩张趋势
C.自耕农经济缺乏经济实力
D.地主阶级政权是在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 下表是历代关中地区郑国渠白渠的灌溉面积统计
时代 西汉 唐永徽中 唐大历中 北宋中
灌溉面积 44500顷 10000顷 6200顷 2000顷
对上表所反应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渠床泥沙淤积,功能削弱 B.经济重心南移,关中地区农业地位下降
C.统治者疏于治理,河渠荒废 D.黄河的长期泛滥而大多湮废
4.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 ③封建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 ④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史载:“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居京都,城内有地,患无水以灌之”,于是就改进一产工具,“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这种工具是
A.水排 B.翻车 C.桔槔 D.筒车
6. 董仲舒说,秦国“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材料中“商鞅之法”实质上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7. “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尔。”材料描述的手工业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用工业
8. 《南齐书》记载:“王晏出至草市,马惊走,鼓步从车而归。”材料中所说的“草市”应理解为
A.卖马的场所 B.卖马草的场所 C.官府设置的固定市场 D.民间集市
9. 右图是人们形象化了的赵公明,传说是凶神,明朝时一改令人厌恶、恐怖的面目,戴上了“财神”的头衔而备受供奉。赵公明身份的变化说明了当时
A.封建迷信思想的泛滥 B.纲常礼教的没落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10.在研究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这个问题上,有学者提出,应该从民间着手进行分析,比如民间的商业生产、贸易、礼仪、生活、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对此,你的认识是
A.可行,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民间各行业的发展
B.不可行,这些方面不能较全面地展示明朝的民间生活
C.可行,这些方面的资料丰富且真实性较强
D.不可行,研究资本主义萌芽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经济政策
11. 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有这样的字样:“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广告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有: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广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19世纪90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3. 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当时的西方各国。这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①涌入了大量外国商品 ②冲击了中国小农经济 ③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农产品大量出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由此反映出他的观念是
A.重商轻农 B.由工兴商 C.重利轻义 D.实业救国
15. 辛亥革命后,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歌谣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无极的封建势力较强 B.妇女地位的提高C.农业人口增加 D.道路交通改善
16.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建国后初期实行的大仁政主要是指
A.恢复经济 B.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C.稳定物价 D.建立市场经济
17.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综合平衡 B.以粮为纲 C.多快好省 D.一化三改
18.到1984年底,农村撤社改乡镇、撤队改村的体制改革工作在全国基本完成,建立了9.1万个乡(镇),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这不能说明的是
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得以改变 B.村民委员会代替了原来的生产大队
C.农村城市化水平得以大大提高 D.农村体制改革得以深入进行
19.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企改革步步深入,对其意义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了国家性质的变化 B.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C.改善了经济运行的状况 D.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20.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是开发了
A.珠江三角洲 B.闽南三角区 C.长江三角洲 D.上海浦东区
21.阅读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③全世界均已实现了对外开放
④经济全球化在逐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A.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 D.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23.右图是反对经济全球化的游行,对其误读的是
A.反全球化运动内含着对全球化秩序性的追求
B.反全球化运动将推动世界的合理发展
C.反全球化运动将阻滞全球化进程
D.反全球化运动存有非理性的一面
24.关于世贸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B.该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C.中国是世贸组织的创始国 D.中国的加入将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25.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共体、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经济组织的相继建立,反映了
A.反殖、反霸的时代主题 B.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26分,27题24份,共50分)
26. (2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国家
国家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48% 52%
法国(1851年) 75% 25%
俄国(1851年) 93% 7%
美国(1851年) 87% 13%
材料四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后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工业革命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失误前列地提高了生产率,不列颠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00年的15亿英镑、1865年的60亿英镑。……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孟加拉的黄麻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蒸蒸日上的工厂——所有这些资源都被编入了生气勃勃、不断扩张的全球经济之网。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有哪两个流动趋,指出当时世界人口如此迁移的原因。(8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6分)
(3)根据材料三,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4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状况 (4分)
(5)综上所述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经历了哪两个发展阶段、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4分)
27.(24分)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至今出现过两种经济体制,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发展的历史上,他们或自身发展产生不平衡,或他们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但为了生存发展,他们相互学习,并不断地进行体制改革,以完善自我。阅读下列历史大事简表:
1850年 英国有棉纺织厂1932家、毛纺织厂1998家。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1858年 英国撤销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在此期间及其以前,英国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
1929年 占美国人口2%的夫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名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元。
1930年 苏联农业化的农户从占总数的7.6%猛增至56%。
1934年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到了华盛顿,当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竞争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应对大危机,凯恩斯的思想与罗斯福不谋而合。
根据你所读到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实力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表现和原因是什么?(8分)
(2)表格的第二栏说明英国的经济思想是什么?这则材料怎样说明这一思想的(4分)
(3)你是否已经判断出美国在20世界20年代末出现了什么问题?对此潜在的危机,政府采取了怎样的一反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新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6分)
(4)几乎在同时,苏联的经济体制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由此建立的体制对苏联30年代带来了怎样的成果?(6分)高三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
1-10:ACBAB BCDDC 11-20:BADDB BACAD 21-25:DBCC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6分)
答案:(1)世界人口迁入的大洲和地区是美洲、大洋洲、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人口迁移方向表现为两种趋势:第一是欧洲流向美洲;第二是非洲流向美洲。原因:地理大发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主要是欧洲移民北美,和通过殖民者掠卖人口。
(2)获取的信息可分为两个层次:
①第一层次:纺织机器、蒸汽机发明,采煤业发展,火车发明。
②第二层次: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机器的发明开始,机器生产的增多对动力提出了需求,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蒸汽机对燃料的需求推动宁采煤业的发晨。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3)认识: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城市人口比例越大;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4)状况:英国工业占据世界首位,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的转播,世界各大洲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定的分工趋势;殖民地越来越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呈现单一发展的特征。
(5)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员的迁移、资源的共同利用、交流的广泛、洲际间往来的频繁等无不显示了世界市场的特征。
27.(24分)
答案:(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实力发展呈现英国发展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被称为“世界工厂”。主要原因是: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上获得庞大的殖民地,并首先完成工业革命。(8分)
(2)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亚当·斯密思想的应用。材料中所显示1958年英国的做法,很显然是打破贸易障碍,促进贸易和生产自由交流、自由竞争的发展。(4分)
(3)根据材料可以得出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末已经出现的严重的贫富不均显现,必然会导致产销矛盾,带来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与自由主义不同的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其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6分)
(4)苏联同时已出现了计划统筹经济体制的趋势。计划经济体制在第一、二两个五年计划中,是苏联迅速有一个农业大国发展成工业体系齐全,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大国地位。(6分)交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 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
在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创立了“俗文学派”。何谓“俗文学”?“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中国的俗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因为正统的文学的范围太狭小了,于是“俗文学”的地盘便愈显其大。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在许多今日被目为正统文学的作品或文体里,起初有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被升格了的,故我们说,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这话是并不过分的。
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它是大众的,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为民众而生存。它多是口传的、新鲜的、粗鄙的。、它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并非一般正统文学所能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但也有种种坏处,如黏附着许多民间的习惯和传统的观念。
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出版后,从20年代那一帮进步文化战士们所信奉的进化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论述了民间口传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和流传存在的价值,不仅在资料占有上无与伦比,而且在观点上自成一说,发人所未发,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思想达到成熟的时期。
1958年出版的一部影响很大的《中国民间文学史》的一文写道:“民间文学是指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过程中所创造的口头文学。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直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它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民间文学史应该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反映,而《中国俗文学史》没有反映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民间文学史应该是现实主义发展与斗争的历史,而《中国俗文学史》却成了某种文学形式的延续的形式主义、唯心主义的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是一些地主阶级、小市民的庸俗作品的堆积,没有反映出我国民间文学史的真实面貌。被批判者与批判者的分歧点很多,涉及得也很广。 八十年代初,俗文学的研究再次兴盛起来。特别是中国俗文学学会成立(1984年2月)以来,全国有志于俗文学研究的学者以民间的方式集合起来,尽管还没有被主流意识和机构所采纳,没有进入中文系的课堂,但关于变文、宝卷、子弟书、唱本等俗文学的研究著作已多有出版,即使有的著作不被大陆出版机构采纳,台湾和香港的出版机构也接纳出版,关于俗文学的研究论文和史料辑录,也开始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关注。总之,郑振铎开创的俗文学研究逐步地进入全面繁荣阶段。(节选自 吕微的《中华民间文学史》)
1.下列关于“俗文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俗文学是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
B. 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所以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都被升格了的,成为正统文学的作品和文体。
C.俗文学的地盘愈来愈大。差不多一些重要的文体如:小说、戏曲、变文、弹词等都归属于俗文学。
D.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俗文学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通俗文学是为民众而生存,为民众所创作。产生于民间。
B、俗文学多是口传的、粗鄙的。它也有种种坏处,如黏附着许多民间的习惯和传统的观念。
C、俗文学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并非正统文学所能梦见。也非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
D、20年代一帮进步文化者所信奉的进化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民间文学史》的根本点在于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直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
B. 被批判者与批判者的分歧点很多,民间文学史应该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反映,而俗文学史没有反映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
C.民间文学史认为:《中国俗文学史》是一些地主阶级、小市民的庸俗作品的堆积,不能够反映出我国民间文学史的真实面貌。
D.今天,俗文学研究开始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关注,因此,俗文学研究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 (节选自《后汉书·郭林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B.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 辟: 征召。
C. 后遭母忧,有至孝称。 忧: 疾病。
D. 弟子以千数 数:计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
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
C. 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
车数千辆。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D. 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太早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 ”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学识渊博,名动京师。
B.郭太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
C.隐居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来陈蕃、窦武遇害,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D.郭林宗死,志同道合的人为他建墓碑,蔡邕写祭文,蔡表示郭林宗品行高尚,文章没有夸大其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4分)
译文:
(2)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楚江怀古
唐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 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8.“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表现手法。(5分)
9.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1)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2)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3)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4)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5) ,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6)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实所共鉴。(李密《陈情表》)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________,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李密《陈情表》)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
守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⑤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的悲壮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真实感。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2).下列对第④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6分)
 答:
(3).第⑤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写法和含义。(8分)  
答:
(4).第①段中作者说“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浓重的悲剧雾霭”具体指哪些内容 请结合原文分点简要回答。(8分)  
答:
  
第二卷表达题(共80分)
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
1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十个多小时赶到了舟曲。
B.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C.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毕生辉。
D.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国国土绿化工作近年来取得可喜成效,原来的濯濯童山已成了绿色“大氧吧”。
B.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C.这部长篇小说确实来得不易,作者披肝沥胆,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
D.亚运会参赛队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家都想获得最好的竞技成绩,大赛前夕宵衣旰食,训练更加刻苦。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达尔文曾作如下安排:假如自己生前不能完成《进化论》的写作,就请妻子帮助发表那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B.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开幕式,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交流,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并与主席团成员和全体与会者合影留念。
C.有关部门将实施保护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新举措,让学生们倍感亲切的“小黄帽”被升级为交通安全标志帽,并在里面安装内置学生救援信息卡。
D.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才使得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年过古稀的刘奶奶只身来西安探亲,一路上处处得到好心人的照料,处处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
B.“三秦友谊奖”是陕西省政府为表彰在我省经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自1999年至2010年,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70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
C.在金融领域,进一步规范各种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及其交易,确立有效的监管体系,是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危害的关键。
D.以人为本是一种经济发展的价值准则。其基本内容是:社会应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发展人的各种能力。
16、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划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 。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
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
④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A.④①②⑤③ B. ②⑤④①③ C.⑤④①②③ D.②⑤①④③
17、我校筹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宣传专刊,请你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①采用对偶句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山水之城”和“华夏故都”的字样;②每句字数在15~25字之间。(5分)
上句:
下句:
写作(共60分)
阅读下面泰戈尔的一首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采着花瓣时,
得不到花的美丽。
沉默蕴蓄着语声,
正如鸟巢拥围着睡鸟。
选自《飞鸟集》(郑振铎译)
请你品味诗句,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答案
1、答案: B 解析:原因和结果颠倒。文中原句为“在许多今日被目为正统文学的作品或文体里,起初有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被升格了的,故我们说,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 。
2、答案:C 解析:文中原句为“它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并非一般正统文学所能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正统文学”前面缺少必要的修饰限制的成分“一般”,这样题中的表达就扩大了语义,故不符合原文意思。
3、答案:D 解析:强加因果。前句和后句构不成因果关系,前句只能说是后一句的某一方面的一个条件。
4、答案:C. 解析:居丧,指母亲的丧事。
5、答案:B 解析:A项的第二句体现了郭太的耿直而不为仕途,而不是“鉴品士人”。C项的第二句是涿郡卢植对郭太的敬重之语。而不是“鉴品士人”。D项的第一句是说郭太的免遭陷害后,回家教授弟子。不是体现它的“好学善友”。
6、答案:A 解析:项A的后半句“名动京师”还因为河南尹李膺与郭林宗交好。
7、答案:(1)天子不能够以他为臣(把他作为臣子),诸侯不能够以他为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
(2)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
8.(1)第三联用动静结合手法,描绘洞庭湖阔大,明月初升,青山苍茫,滔滔江流喧闹不休,构成了一幅壮阔的楚江月夜山水图。(3分)
(2)第三联寓情于景,表达自己直言被黜内心的不平。(2分)(意思接近即可)
9(1)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
(2)表达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缅怀,以及秉持正道之心。(2分)
(3)抒发了客居他地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接近即可)
10略
11(1).B(B项“只有天在上”句表现的是郑成功的才能和“大志”)(3分)  
(2).渲染郑成功突围的壮烈气氛,烘托郑成功激烈的思想斗争,引出下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  
(3).运用对比和拟人手法,说明郑成功为保持国土完整(收复台湾)所作的贡献,智勇忠义的民族精神永照史册,表达了对他的无比推崇景仰。(6分)  
(4).朱明王朝在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吴三桂降清,满人入主中原,南明弘光政权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旋起旋灭;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倾覆在即;三次誓师北伐,最后却惨败而归。(6分)
12、B (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蓬毕生辉: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13、A.(濯濯童山:光秃秃无树木的山。坂上走丸: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象斜坡上滚弹丸一样。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宵衣旰(gà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务。)
14、A.
15、D.
16、答案:B 解析:注意前后文之间传递的信息。前文说“懂得以进为退”就是后面的“学会妥协”,首先选②。接下来前文说“ 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就是指后面的“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知己”、“ 知彼”,选⑤、④、①。③是对④、①的总结。故答案为B。
17、略
写作略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家世贫贱。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 ”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游于洛阳,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赞赏,于是结为好朋友,名震京师。后来回到故乡,士大夫诸儒生送到河边,有几千辆车子。郭林宗只与李膺同船过河,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他俩,如神仙一般。司徒黄琼征召,太常赵典举有道。有人劝郭林宗出为官的,林宗回答说:“我晚上观看天象,白天考察社会人事,天命要废弃的,是不可支持的。”于是,他都没有应。天赋有知人之明,喜欢奖励教育读书人。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奇伟,宽衣大带,周游郡国。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当时人也学着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大都是这样。有人问汝南范滂说:“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 ”范滂说:“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样,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得以他为臣,诸侯不得以他为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后来母亲去世,有至孝的名声。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党祸兴起,知名之士大多遭其害,只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闳得以幸免。于是闭门教授,学生以千计。
建宁元年(168),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死,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因叹声说:“人死了,国家也危险了。‘乌鸦不知落在那个人家的屋上啊'。”(是说王业不知当何所归。)
第二年春,在家去世,终年四十二。四方之士一千多人来送葬。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共刻石立碑,蔡邕作碑文,既成,对涿郡卢植说:“我作的碑铭多啊!都有些感到惭愧,只有郭有道碑无愧色呢。”
郭林宗所举荐选拔的官员,都如他所鉴定的。先言后验,大家都佩服他。后来喜欢品鉴人物的,或附会增加夸张之,所以多了一些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又像卜相之书。今录其明明白白见效于事实的,写在篇尾。
A
B
C
D交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地理第三次诊断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日,某学校(1050E)的地理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太阳方位和手表来确定地理方向。该日北京时间下午3时,该兴趣小组在该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下图所示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示日期过后地球公转速度减慢。据此回答2~4题。
2. 关于图示时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0°、70°E
B.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70°W
C. 北京时间是3时20分
D. 23°26′N正午太阳高度大于23°26′S
3. 关于图示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播种时期
B. 北京地区正值沙尘暴多发时期
C. 天山北麓牧民适宜在云杉林带以上牧场放牧的时期
D. 长芦盐场受气候影响而生产量减少的时期
4. 图示时刻地球上不同日期的分布情况与
A. 甲图所示情况相同 B. 乙图所示情况相同
C. 丙图所示情况相同 D. 丁图所示情况相同
右图表示全球处在同一日期时,曲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请读图后完成下列
5—6小题。
5. 该图比例尺约为
A. 1∶111 000 000
B. 1∶222 000 000
C. 1∶22 200 000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11千米
6. 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 10°N,0° B. 20°N,0°
C. 20°N,180° D. 10°N,180°
下图中a、b、c三条线分别表示A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范围(NS代表A地地面南北方向),读图后回答7—8题
7.A地的地理纬度是
A.33°26′S B.13°26′S
C.0° D.23°26′N
8.如果A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沿海地区,其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9.当北京故宫前晷针的影子正好为一年中最短时,下列河流处于少水期的是
读我国部分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如果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低,则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A.666米 B.1000米
C.1334米 D.1668米
11.丙地受寒潮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
B、距冬季风源地远
C.受高原.山地的阻挡
D.受海洋暖湿气团控制
12.与甲地相比,丙地发展种植业最具优势的条件是
A.光照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层深厚 D.水源丰富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15.读下图,判断下列等值线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A B C D
海南省“三防办”17日17时向媒体通报称:今年第2号台风“康森”自三亚登陆后,造成海南8个市县68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572326人,死亡2人;受灾农作物面积11. 6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市在一次台风天气过程中的风向和风力变化图。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12级。据此回答16—17题。
16.在图示天气过程中,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是
A.由东南移向西北
B.由东北移向西南
C.由西北移向东南
D.由西南移向东北
17.下列关于台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改善局部地区的淡水供应
B.台风到来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风能资源
C.台风的形成与运动有利于保持地球上的热平衡
D.台风眼的天气是晴天,这种现象并不能表示台风是一个高压系统
下图阴影部分为沿30oN的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图,平行四边形内为与该区域对应的6000米高空水平面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8—19题。
18.N所对应的地面上的N′,与M所对应的地面上的M′相比
A、气压低 B、气温低 C、降水少 D、光照少
19.有关M′、N′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地的隆起,削弱东亚的季风气候
B、N′地在冬季时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
C、M′地的隆起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所形成
D、N′地是我国紫外线辐射最强地区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实线、虚线分别为1月和7月的均温)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题。
20.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右图为“北半球某地等风速线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⑤,据此回答21—22题.
21.图中a、b、c、d四点风速由大到小排序为
A.abcd B.dcba C.dabc D. cbad
22.引起图中虚线处等风速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山脉的阻挡 B.防护林的阻挡
C.峡谷的“狭管效应” D.经过城市地区
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几十年一遇的大雪灾影响了全国百姓的生活,暴雪、冻雨使得交通堵塞、飞机停飞、通信设备受损,尤其像湖南、湖北这一带都已经启动了最高级别的警示。据此回答23-24题。
23.下列关于雪灾成因以及同期相关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南下冷空气势力偏强 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 ③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 ④三峡水库的修建 ⑤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偏低 ⑥我国南方地区气温的距平值为正值(注:距平值为实际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24.当空中的雨落到近地面的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凝结成冰,这就是冻雨。以下四幅对流层竖直方向上温度结构示意图,最能够说明此次灾情中冻雨成因的是
25.寒假期间是去吉林看雾凇的好季节,当地人们有这样的心得:“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其中“晨挂”的形成原因是
A.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雾气和水汽凝结成冰晶而挂在枝叶之上
B.日出前后,大气逆温现象明显,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在户外欣赏
C.日出前后,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更美丽
D.日出前后,大气逆辐射较强,使得空气中水汽难以散去,增加了雾中水汽的浓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下列A、B、C、D四条曲线表示不同纬度在6月22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读图回答相关问题。(26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地中,此日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能观察到极昼现象的有 ,中午影子半年朝北,半年朝南的是 。(8分)
(2).A、B、C、D四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为 。(4分)
(3).A地经纬度是           ; B地所在国是       ;D地冬半年看北极星的仰角是 。(8分)
⑷.一架飞机从B地飞往C地,航行方向是____________方向,为了保持飞机巡航高度始终在平流层下部,机长应在飞行过程中将飞行高度逐渐 (上升、下降),原因是: 。(6分)
27.(24分)读“非洲和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空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非洲和南美洲气候的共同特征?(4分)
(2)非洲干旱地区比南美洲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图13和图14中A、B两地区同为热带雨林气候,请叙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4)甲、乙两地区有全球两块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6分)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
1、A 2、C 3、B 4、C 5、B 6、B 7、B 8、A 9、D 10、B 11、C 12、B
13、A 14、C 15、C 16、A 17、B 18、D 19、C 20、A 21、A 22、C 23、B
24、D 25、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共26分
(1).A BD C (8分)
(2).CABD (4分)
(3).23026′N 1500E(4分) 俄罗斯 90° (4分)
(4).西南 上升 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大或纬度越低,对流层顶部至达的高度越高。(6分)
27.(24分)
(1)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都很高,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4分)
(2)非洲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影响的地区面积比南美洲大。(6分)
(3)都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地带,山地、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降水多;沿岸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8分)
(4)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6分)
图3
寒流
16℃
18℃
20℃
600m
400m
河流


1月份等温线
18℃
20℃
8℃
6℃
4℃

甲地为谷地
B交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化学试题
第Ⅰ卷(共52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N—14 O—16 S—32 Na—23 Mg—24 Al—27 C—12 Fe—56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正确的是
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醋酸 HD
B 胆矾 石灰水 硫酸钡 HNO2 NH3
C 火碱 蔗糖溶液 氯化钠 氨水 三氧化硫
D 冰醋酸 福尔马林 苛性钾 碘化氢 乙醇
2.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2++2H2OFe(OH)2+2H+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A.绿色变深 B.浅绿色变得更浅 C.变黄 D.无明显变化3.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
(1)NaHCO3 (2) (NH4)2S (3) Al2O3 (4) Al (5) Al (OH)3
A. (3) (4) B.(3) (4) (5) C.(1) (3) (4) (5) D.全部
4.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3-、NO3- 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 D.Ag+、K+、NO3-、Na+
5.已知: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 g Na2O2中所含阴离子的数目是0.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18O2中所含中子的数目是2NA
C.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D.用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1 mol Cl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2NA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A 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B 标准状况下,将1g铝片投入20mL 18mol/L的硫酸中
C 向100mL 3mol/L的硝酸中加入5.6g铁
D 在5×107Pa、500℃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7.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硝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Al3++3OH-=Al (OH)3 ↓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 :Na2O2 + H2O = 2Na+ + 2OH- + 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 2H+ + Cl- + 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 + 6H+ + 5H2O2 = 2Mn2+ + 5O2↑ + 8H2O
8.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9.有关纯碱和小苏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稀H2SO4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
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盐酸反应,NaHCO3消耗的盐酸多
C.向NaH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无沉淀,而向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D.Na2CO3和NaHCO3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10.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下列固体粉末:①FeCl2;②Fe2O3;③Zn;④KNO3,铜粉可溶解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他们区别开来的是
A.HCl、Na2CO3、Mg(NO3)2、NaOH B.NaCl、AgNO3、CaCl2、Na2CO3
C.NaOH、CuSO4、MgSO4、HCl D.NaOH、AlCl3、MgSO4、HCl
12. 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得到晶体的质量为
A.等于1.06g B.大于 1.06g 而小于2.86g
C.等于2.86g D.大于2.86g
13.向含0.2mol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2S气体,充分反应后,将得到溶液小心减压蒸干,得固体7.9g,则该无水物一定含有的物质为
A.Na2S和NaHS B.Na2S和NaOH C.NaHS D.Na2S
第Ⅱ卷(共48分)
14.(11分)A、B、C、D、E五种可溶性化合物,分别由阳离子Fe3+、Ba2+、Al3+、Na+、Ag+和阴离子NO3-、OH-、SO42-、Cl-、CO32-中的各一种组成(离子不重复)。现做如下实验:
①A和E的溶液显碱性,0.1mol·L-1A溶液的pH小于13;
②在B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氨水至过量,沉淀消失
③在C的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的质量增加;
④在D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没有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事实推断A—E的化学式:
A ;B ;C ;D ;E 。
(2)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
(3)写出③、④的离子方程式:③ ;④ 。
15.(16)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NO。其实验流程图如下:
(1)测定硝酸的物质的量
反应结束后,从下图B装置中所得100mL溶液中取出25.00mL溶液,用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后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右上图所示。在B容器中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
(2)测定NO的体积
①从上图所示的装置中,你认为应选用 装置进行Cu与浓硝酸反应实验,选用的理由是 。
②选用上图所示仪器组合一套可用来完成实验并测定生成NO体积的装置,其合理的连接顺序是(填各导管口编号) 。
③在测定NO的体积时,若量筒中水的液面比集气瓶的液面要低,此时应将量筒的位置
(“下降”或“升高”),以保证量筒中的液面与集气瓶中的液面持平。
(3)气体成分分析:若实验测得NO的体积为112.0mL(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则Cu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 (填“有”或“没有”)NO产生,作此判断的依据是 。
(4)实验前,用托盘天平称取的铜片至少应为 g。
16.(12分)A、B、C三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质已略去)。
(1)若A是一种两性氧化物,B的水溶液呈酸性,
请写出反应①和反应④(由A一步转化为B
或C)的离子方程式:反应① 、
反应④ ;
(2)若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④为化合反应,C物质大量存在于海水中,是人体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工业上可以用C来制取A或B,请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 ;C→B ;
(3)若反应①②③均为化合反应,反应④为置换反应。当A为一种金属单质时,请写出反应③可能的离子方程式:③ ,写出A的化学式 。
17.(9分)向Fe3O4和 Fe的固体混合物6.88g中加入50ml 2 mol·L—1H2SO4,恰好使固体完全溶解,并放出一定量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
写出Fe3O4和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中Fe3O4和 Fe的物质的量(写出计算过程)。
求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写出计算过程)。
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与相同质量的上述固体混合物反应,求最终能得到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试题答案
1B 2C 3D 4B 5B 6C 7A 8B 9A 10B 11B 12D 13D
14.(化学式各1分,离子方程式各2分,共11分)
(1)A.Na2CO3 B.AgNO3 C.Fe2(SO4)3 D.AlCl3 E.Ba(OH)2
(2)CO32-+H 2O HCO3-+OH-
(3)③Fe+2Fe3+ 3Fe2+ ④Al3++4OH- AlO2-+2H2O
15.(每空2分,共16分)
(1)0.008(2分
(2)A(2分,因为A装置可以通N2装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反应生成的NO被装置内空气中O2氧化(2分) ②123547(2分,若只填出“1547”给1分)
③升高(2分(3)有(2分)
因为NO2与水反应生成的NO的体积小于收集到的NO的体积(89.6mL<112.0mL)(2分)
(4)0.5(2分)
16.(12分)
(1)①Al2O3+6H+=2Al3++3H2O (2分) ④ Al2O3+2OH-=2AlO2-+ H2O (2分)
(2)2NaCl(熔融) 2Na+Cl2↑ (2分)
2NaCl+2H2O2NaOH+H2↑+Cl2↑ (2分)
(3)③2Fe2++Cl2=2Fe3++2Cl-(或2Fe2++Br2=2Fe3++2Br-) Fe (2分)
17.(9分)(1)_Fe3O4+4H2SO4==FeSO4+Fe2(SO4)3+4H2O________________(1分)
(2)n(Fe3O4)=___0.02_____ mol; n(Fe)=____0.04____ mol 。(每空2分)
(3)____448____ ml(2分) (4)____5.6______g(2分)
200903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