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理区域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类型; 运用地图分析与归纳区域的概念; 运用地图认识不同区域划分的条件;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分析与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地理思维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区域的概念 【学法指导】读图法、分析法、归纳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主备人】陈明 【审核人】程杨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你了解哪些地理区域?你知道哪些重要的地理区域界线? 2、阅读目录,比较这学期学习的地理内容与上学期有什么不同? 明确:上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中国地理概述,主要是从不同的地理要素出发,了解中国的整体特征。而这个学期主要是认识中国的不同的区域,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地理差异。 提问:这学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上学期有什么不同? 明确学法: 比较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内部的地理差异,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认真阅读教材和收集相关图文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2.进行对比的内容具有可比性,通常对同一地理要素的特点进行比较。 3.可采用列表法、数据比较法、归纳法、概括法等方法对比分析。 4.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对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5.学会利用区域差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对区域发展提出建议。 一、区域的划分 提问:什么是区域?区域是如何划分的? 明确: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条件,区域可以划分为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等。 活动一:1、说一说,你生活在什么区域? 2、根据图5.1和5.2,请判断东东和珠珠的说法是否正确。 二、区域的范围 明确:区域范围有大有小。大的区域可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 中国是一个地理区域。根据不同的需要,从自然区域上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单元;从行政区域上可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域。 活动二:1、多媒体展示图5.3,比较南方地区和枝江三角洲的大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5.4比较四川省、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大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明确:南方地区的范围比珠江三角洲大,其中珠江三角洲是南方地区的一个平原;四川省的范围比成都平原大,其中成都平原是四川省内的一个地形区。 区域界线 明确:有的区域界线划分明确,如国界、省界;有的区域界线是不明显的,渐渐过渡的,如气候区界线、植被区界线。 活动三:(1)请在图中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天山山脉是我国___________盆地和_________盆地的分界线。 (3)巫山山脉大致是我国_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盆地的分界线。 (4)你能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吗? 明确:(1)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3)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4)秦岭一淮河。 小结:多媒体展示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第五章 地理区域和界限 地理区域 区域的划分 区域的范围 区域的界线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