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明太祖,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 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
A.君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3.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4. 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都城迁到(  )
A.南京    B.西安    
C.杭州    D.北京
5. 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驱逐了殖民势力
C.增进了中外友好交往 D.巩固了清朝海防
6. “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了明清两朝在处理哪一问题上方式的不同(   )
A.汉族与满族的关系
B.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
C.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
7.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
A.花生 B.向日葵
C.马铃薯 D.粟
8. 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表现包括(  )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引进高产作物 
③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④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 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开始于(  )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
10. 清朝前期为了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的高产作物是 (   )
A.玉米、甘薯 B.玉米、水稻
C.小麦、水稻 D.棉花、茶叶
11. 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2.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鸭绿江边,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13. 目前全国共有三处曹雪芹纪念馆,其中北京的纪念馆坐落于北京植物园(原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所在地),被专家普遍认为是他晚年著书之处“西山黄叶村”。曹雪芹在此处所著之书是(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14. 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
A.通判 B.三司
C.御史 D.厂卫特务机构
15.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实行郡县制 B.废除丞相
C.设立厂卫机构 D.设立军机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一中的“进士”、材料二中的“八股”分别始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3)“八股”的危害有哪些?
1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东南维护主权】
材料一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1)结合材料一指出郑成功的历史功绩。我们应该怎么评价他?
(2)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请你试举两例。
(3)为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的?
【西南加强管辖】
材料三 西藏的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chè)签制度。
材料四
(4)册封达赖、班禅与哪几位皇帝有关?金瓶掣签制度确立于哪一措施?
(5)驻藏大臣设立于哪年?其职责是什么?
【西北平定叛乱】
材料五 1757年,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叛乱。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6)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清军为什么能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但1840年鸦片战争却以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告终,这恐怕不是康乾所能预料的。“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现在,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辉煌”。
材料二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材料一中为什么称清朝为“悲歌”和“落日”?
(2)从盛世到“悲歌”和“落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4)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结合实际,写出我们应从“悲歌”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BDA 6-10BDDBA 11-15CDDDD
二、非选择题
16.(1)科举制度。隋朝。便于统治者吸收和笼络人才。
(2)隋炀帝、明太祖。
(3)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17.(1)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②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下流求;③元朝时期,在澎湖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4)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朝廷批准。
(5)1727年。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6)①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违背民心,破坏统一。②清政府采取正确的平叛政策,顺应民心。
18. (1)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腐败,军队腐朽,阶级矛盾加剧等。
(3)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
(4)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格限制上。
影响:①积极意义:在清朝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②消极意义: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切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5)要矢志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的长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的素质;实行开明的政策方针,缓和社会矛盾;国家的管理者要励精图治,加强国防建设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