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专制统治 D.增强六部权力
2.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3. 最后推翻明朝的政治力量是(  ) 
A.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
B.皇太极建立的清朝
C.投降清朝的吴三桂
D.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
4. 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响,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
A.接受汉族文化 B.发展海外发展
C.巩固东南海防 D.鼓励官员进谏
5. 现年25岁的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是一位爱国爱教的年轻活佛。“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源于清朝哪一位皇帝的赐予(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6. 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  )
①设置西域都护 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7. 明朝时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引进南美洲作物新品种 ②丝织业、制瓷业发达
③商品经济活跃 ④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⑤出现了著名的商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 明清时期,苏州出现了“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的现象。这段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行业(  )
A.制瓷业 B.造船业
C.纺织业 D.冶铸业
9. 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  )
①人口密度过大 ②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③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④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他穿草鞋,背药篓,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大地区,还参阅各种书籍,历时27年,终于写成了一部“东方医学巨典”。“他” 是(   )
A.孙思邈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11. 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逐渐)广种(广泛种植)”一语的,只能是(  )
A.《史记·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12.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作者笔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经济繁荣与社会开放
B.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
D.统一国家的建立
13. 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
A.压制知识分子 B.推崇儒家经典
C.完善法律体系 D.加强思想控制
14.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科举考试 B.兴办学校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15.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
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B.积极发展对外交往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屈从于列强的侵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农民起义推政权】
材料一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引自《明季北略》
材料二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引自《石匮书后集》
材料三 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
——引自《明史》
(1)上述材料中“闯王”是谁?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爱戴?
【历史人物促进步】
材料四 努尔哈赤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他是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二十五岁统一了女真各部,后脱离明朝建立了后金政权。
材料五 皇太极,努尔哈赤之子,他是清朝立国时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努尔哈赤以武力打天下,却忘记收买人心。皇太极继承了女真人的剽悍,又借用了汉人的文化和谋略。
(2)结合材料四说出努尔哈赤的功绩。想一想,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3)结合材料五说出皇太极的功绩。
17. 《清代蒙藏回部典汇》是一部汇辑中国清代边疆地区(蒙古、西藏、回部)历史文献的大型史料长编,收录了清朝有关的圣训、起居注、上谕、奏章、军机密档、图书等各类原始资料,举凡蒙藏回部的政治、经济、史地、军政、外交、宗教、风土等,无不涉及,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西藏】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回部】
(2)清代的回部指的是哪里?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哪位皇帝平定了这里爆发的大小和卓叛乱?清政府为什么能迅速平定这次叛乱?
(3)清政府在平定回部叛乱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
(4)今天某些分裂分子妄图将上述地区从中国分裂出去,对此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二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的诗集里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1)材料一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军机大臣的地位如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统治措施?
(4)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这种做法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DCB 6-10DDCDD 11-15DCDCA
二、非选择题
16.(1)李自成。他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2)功绩: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反抗明朝压迫。共同之处:努尔哈赤和阿保机、阿骨打、元昊、铁木真等少数民族首领都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3)实施改革;改国号为清;占据了关外大部分地区。
17.(1)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赐予西藏宗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回部指我国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乾隆。原因: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残杀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丧失民心,违背历史的发展趋势;清政府的平反策略正确,只杀叛乱首领,不杀无辜民众,顺应民心等。
(3)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西藏和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不可能得逞,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等。
18.(1)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遵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2)军机大臣除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做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好处:使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
(3)大兴文字狱。
(4)目的:对反清思想严加防范和控制,从思想领域控制知识分子。
消极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