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一、单选题1.下图中的人物是我国近代一位抗日民族英雄,他在一次海战中由于船身起火倾斜,决定开足马力撞向敌舰,不幸船被鱼雷击中后壮烈牺牲。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英雄是()A.?林则徐????????????????????????????????B.?李秀成????????????????????????????????C.?邓世昌????????????????????????????????D.?佟麟阁2.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对东南沿海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广大农民与手工业者为求生存奋起反抗。1862年9月,在浙江慈溪痛击洋枪队的队伍是()???????????A.?三元里人民武装?????????????????????????????B.?义和团?????????????????????????????C.?太平军?????????????????????????????D.?湘军3.孙中山称赞说,他是“反清英雄第一人”,这位“反清英雄”是()???????????A.?林则徐????????????????????????????????B.?洪秀全????????????????????????????????C.?左宗棠????????????????????????????????D.?康有为4.“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A.?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D.?第二次鸦片战争5.条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A.?割占土地?????????????????????????B.?获得赔款?????????????????????????C.?开设工厂?????????????????????????D.?增辟通商口岸6.1900年,法国国内出现了一种明信片(如下图所示)。该明信片反映了当时主要帝国主义大国意图(???)A.?增开通商口岸??????????????????B.?进行资本输出??????????????????C.?推翻专制统治??????????????????D.?瓜分中国领土7.下图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争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A.?背景和人物???????????????????????B.?时间和目的???????????????????????C.?方式和影响???????????????????????D.?方式和人物8.规定在各通商口岸“得自由从事各种制造工业”,对中国经济带来致命伤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观察如图,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0.现如今各种形式的饮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1902年英商在天津设万国汽水公司,并在北京设立分号,在塘沽、大沽等环渤海口岸设代理处,经销高级汽水及矿泉水饮料。外国商人在中国设厂的依据是(???)???????????A.?《南京条约》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B.?《马关条约》允许日本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11.“文化亡则民族亡”,日本对我国台湾进行文化侵略、奴化教育,至今在台湾还留下一些文化遗存,如台北的“西门町”等带有日本语的地名。这一现象始于(???)???????????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12.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亡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202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20周年。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虎门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增开苏州为商埠C.?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2亿两14.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一系列侵华战争。如下所示,1894年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5.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是(???)???????????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16.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道光帝派到广州禁烟的人是(???)??????????A.?陈化成????????????????????????????????B.??琦善????????????????????????????????C.?林则徐??????????????????????????????????D.?关天培17.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的“协定关税”始于(???)??????????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虎门条约》??????????????????D.?《天津条约》18.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材料中说道“这场战争”是中国“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二、问答题1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材料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1)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是谁?(2)材料中反映的是哪部文件的内容?为什么在当时没能真正实施?(3)导致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除材料三中的“煮豆燃萁”之外,还有什么原因??(4)“莫将成败论英雄”,你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三、材料分析题20.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国别“租借地”“势力范围”俄国旅顺、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德国胶州湾山东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和云南英国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一部分日本福建(1)该情境出现在哪个条约签订之后?(2)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影响?(3)情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时局”?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国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1)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什么身份?(2)材料一,二的主张是什么?结合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实,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3)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说明列强是如何实现这一主张的?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C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战役中,邓世昌由于船身起火倾斜,决定开足马力撞向敌舰,不幸船被鱼雷击中后壮烈牺牲,故C符合题意;?林则徐是虎门销烟的领导人,李秀成是太平天国领导人,佟麟阁是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战役中,邓世昌由于船身起火倾斜,决定开足马力撞向敌舰,不幸船被鱼雷击中后壮烈牺牲。2.C分析:A.三元里人民武装,不符合题意;?B.义和团,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痛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故选项C符合题意;?D.湘军,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3.B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因此,孙中山称赞说,他是“反清英雄第一人”。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时间、领导者、斗争的大致过程、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4.D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由此判断这是火烧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火烧圆明园”是重要的答题提示。5.C分析:《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开设工厂。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开设工厂是据题干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为切入点,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6.D分析:A.增开通商口岸,不符合题意;?B.进行资本输出,不符合题意;?C.推翻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许多小人正在瓜分一个庞然大物,结合其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想要瓜分中国,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7.B分析:A.背景和人物,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1894年”,目的“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争霸世界的梦想”,故选项B符合题意;?C.方式和影响,不符合题意;?D,方式和人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所给的材料,分析这段话叙述的内容来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8.C分析: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B.《天津条约》,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其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选项C符合题意;?D.《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来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9.C分析:A.材料中有一个关键信息是连一个小岛国也打不过,而鸦片战争不是这样。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合侵略中国。C.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体现了中国连一个小岛国也打不过这一特点。D.八国联军侵华,不是中国与一个小岛国之间的战争。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居然连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也打不过”是重要的答题提示。10.B分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马关条约》允许日本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外国商人在中国设厂的依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11.B分析:A:《南京条约》与日本无关,不符合题干内容;?B: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从此对台湾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故B符合题干内容;?C: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称霸世界,蓄意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开始,不符合题干内容;?D: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不符合题干内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读懂题干内容,紧扣题干中的“始于”一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C分析:由材料“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亡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可知,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甲午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的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被东方的小国打败”是重要的答题提示。13.C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A.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不是《虎门条约》,排除A;?B.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增开苏州为商埠是《马关条约》,排除B;?C.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选项C正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2亿两是《马关条约》,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内容、影响。14.C分析: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B.《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战后的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故选项C符合题意;?D.《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15.B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虎门条约》是1843年10月8日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的,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虎门条约》的签订,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特权,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虎门条约》。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虎门条约》签订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答题时,题干中的“1843年”是重要的答题提示,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16.C分析:A.陈化成,不符合史实;?B.琦善,不符合史实;?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故选项C符合题意;?D.关天培,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17.A分析:A.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即协定关税,故A正确。?????BD.两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符合题干内容;?C.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性质、内容及危害、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18.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这场战争”是中国“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重点掌握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的改变。二、问答题19.(1)洪秀全(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决定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法真正实施。(3)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统治者的腐败等。(4)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它对外国入侵者的抵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止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积极作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情况,同时考查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第(1)问,金田起义的领袖属识记层面。第(2)题中第一问,较为容易,对《天朝田亩制度》内容有所了解就能直接得出答案,第二问解读材料和所学知识才能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无法真正实施的原因,属理解层次。第(3)问,审题要仔细,首先要分析“煮豆燃萁”指的是统治者得内讧这个原因,除这个原因外的其他原因,考查学生的审题和思维能力。第(4)问,太平天国运动一方面虽然结果失败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积极影响。有价值导向作用,评价历史事件要注意一分为二地看待。【点评】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相关历史知识。三、材料分析题20.(1)《马关条约》。(2)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被西方列强瓜分的时局。分析:(1)依据题干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2)依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依据所学可知,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答案为:(1)《马关条约》。(2)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被西方列强瓜分的时局。【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表格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表格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马关条约》的影响,把表格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3)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考查的意图是掌握《马关条约》的影响,以此确定答案。(3)本题主要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考查的意图是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相关史实,以此确定答案。21.(1)曾任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2)都主张列强不要直接控制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来侵略和瓜分中国。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反抗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3)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分析:(1)根据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统帅,他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中国此次所遭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因此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他写这份报告的背景是:他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遭到义和团顽强抵抗后写了这份报告。(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侵略和控制中国。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3)1901年,清政府与美、英、日、俄、德、法、意、奥等八国等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幅沉重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答案为:(1)曾任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2)都主张列强不要直接控制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来侵略和瓜分中国。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反抗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3)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