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工业革命
一、单选题
1.下图为1800-1870年国际贸易情况,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开展???????????????D.?马克思主义传播
2.“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宣告铁路时代来了,该机车的发明者(???
)
A.?瓦特????????????????????????????????B.?史蒂芬森????????????????????????????????C.?格拉姆????????????????????????????????D.?爱迪生
3.下列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发明是(???
)
A.?蒸汽机的改进???????????????????????????B.?蒸汽机车???????????????????????????C.?内燃机车???????????????????????????D.?电车
4.“(英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60年的25%。上升到1851年的50%以上。1760
年-1814年,5万人以上的城市由两个增加到24个。此时,全国近1/3以上的人生活在2万人以上的城市里。”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工业革命的推动?????????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C.?城市化的加快?????????D.?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5.《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情况表》这样记载:英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一半以上;生铁产量已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促成英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B.?英国的殖民扩张????????????????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6.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有这样一段分析:“先在英格兰发生,很快就席卷整个欧洲的棉纺织革命,事实上首先是对印度工业的模仿,然后作为一种报复,赶上并超过印度”。使英国棉纺织业赶超印度的直接推动力是(
??)
A.?英国在棉纺织业运用机器生产?????????????????????????????B.?英国对印度发动了侵略战争
C.?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贸易据点?????????????????????????D.?将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英国
7.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3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这主要是由于(??

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8.19世纪上半期,能够出现在英国的现象是(?
?)
A.?开小汽车上班????????????????????B.?乘飞机旅游????????????????????C.?进入铁路时代????????????????????D.?打电话联络
9.人们把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提高生产效率的纺纱机。下列关于这部纺纱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发明在1733年?
②它被命名为珍妮机
③它发明在17世纪?
④它发明在英国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10.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
年,一部此前
300
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11.“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过程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工序。”这种新生产制度是(??

A.?手工工场制度????????????????????B.?工厂制度????????????????????C.?手工作坊制度????????????????????D.?家庭生产制度
12.历史学习需要对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B.?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
C.?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火车的发明使用——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13.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
(
??)
A.?英国????????????????????????????????????B.?美国????????????????????????????????????C.?法国????????????????????????????????????D.?意大利
14.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
②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③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④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阅读如图文本框中的内容,判断其所描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工人运动的发展???????????B.?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C.?工业革命的推动???????????D.?垄断组织的形成
16.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来特纱厂的第一个烟囱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人,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说明了(???

A.?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B.?殖民扩张促进其发展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D.?世界市场确立的全过程
17.“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英国最早出现这种现象的生产部门是(???

A.?纺织业????????????????????????????????B.?冶铁业????????????????????????????????C.?畜牧业????????????????????????????????D.?造船业
18.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受谴责的。英国人形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掌握海上霸权??????????????????????B.?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C.?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二、问答题
19.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面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伦敦博览会(又名水晶宫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举办,使它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
农业所占比例
工业所占比例
1770年
40%
16%
1821年
20%
31%
(1)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是什么?
(2)图二中的机器在谁的改进下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英国曾经是近代历史上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读史明智,中华民伟大复兴的今天,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分析:根据表格时间“1800-1870年”,结合所学知识,1800—1870年主要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这是推动国际贸易额增长的主要原因。
A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17世纪,和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16世纪,和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工业革命开展是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D项马克思主义传播和题干时间不符,马克思主义诞生在1848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
2.
B
分析:联系所学可知,1825年,斯蒂芬森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并获得成功。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史蒂芬森是“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3.
B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25年,史蒂芬孙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使人类在陆路交通方面有了一个重大进展。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A项蒸汽机的改进属于动力方面的重大发明,不符合题意;
B项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发明,符合题意;
CD两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发明,要求具备准确识记重要史实的能力。
4.
A
分析:由“1760年、1851年”可知,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由题干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城市人口、数量有了飞速发展,因此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A项工业革命的推动是题干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知道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工厂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向城市涌进,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进程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5.
A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的使用,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A项工业革命是促成英国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促成英国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要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和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即可。
6.
A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率先采用机器生产,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促使使英国棉纺织业赶超印度。
A项英国在棉纺织业运用机器生产使英国棉纺织业赶超印度,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英国棉纺织业赶超印度的直接推动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知道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7.
C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750﹣1850年间”,欧洲各国先后开展工业革命,促使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了人口的快速增长。ABD项与题意不符。
C项符合题意,据时间“1750﹣1850年间”可以判断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此可知,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相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8.
C
分析:由材料时间“19世纪上半期”可知,这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只有C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物,ABD三项都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工业革命的成就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
D
分析:18世纪六十年代(1765年),英国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发明制造机器,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英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0.
C
分析:A.新航路开辟,不符合题意;
?B.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1820年”“
大西洋沿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比对,细心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
B
分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时期,分工很细,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制度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
手工工场制度与题意无关,A选项不符合题意;
手工作坊制度与题意无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
家庭生产制度的说法不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区别。
12.
B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外市场的扩大,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所以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B符合题意;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A不符合题意;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不符合题意;
火车的发明使用使人类进入铁路时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
13.
A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因此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
A项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知道18世纪60年代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14.
A
分析:阅读《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可知,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出现了机器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③和④不能在《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看出。?
A项①②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5.
C
分析:由题干时间“1831年版《机器的成绩》”结合所学,1931年,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实现了手工劳动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生产效率提高,从而出现了题干所描述的现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16.
A
分析:从材料的反映信息来看曼彻斯特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也不断的增多,规模逐渐的扩大。这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A项符合题意。
B项材料未体现,应排除。
大企业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错误。
世界市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最终确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准确把握,从材料的反映信息来看曼彻斯特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也不断的增多,规模逐渐的扩大。这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17.
A
分析: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最早开始的部门是棉纺织部门。A项纺织业是英国最早出现题干现象的生产部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8.
D
分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因此他们有相信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故D正确。
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是在16世纪,故排除A项。
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是在17世纪,故排除C项。
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18世纪,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信息“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由此两次结合选项解答,得出正确答案。
二、问答题
19.
(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试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回答第一问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难看到三因素是市场、资金、劳动力,而满足三要素的答案还是在材料中;第二问的答案要考虑当时解决动力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蒸汽机是经过多次试验才改良成功的;第三问要从工业革命在能源、制造业、生产组织形式、城市化、环境等不同角度去分析。
【点评】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0.
(1)政治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条件: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2)瓦特;人们利用蒸汽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表明了英国国民经济由以农业为主,转到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辅的阶段。(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由此可知,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政治条件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经济条件是最早开始和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在生产力上得到巨大的发展。(2)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图二是改良的蒸汽机,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蒸汽机为火车提供动力来源;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钻研,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之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以此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得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3)本题考查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及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二“英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可知,材料二表明英国国民经济由以农业为主,转到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辅的阶段,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国民总收入中工业比重超过农业比重。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4)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发展的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故答案为:(1)政治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条件: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2)瓦特;人们利用蒸汽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表明了英国国民经济由以农业为主,转到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辅的阶段。(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