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一、单选题
1.下列人类活动有可能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是(???

①围湖造田????????
②毁林开荒????????
③乱砍乱伐????????
④封山育林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下列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有(?
??)
①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酸雨????????
????????????????????④草原退化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3.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这里的“垃圾革命”说明我们人类正面临(???

A.?资源日益短缺??????????????????B.?环境污染问题??????????????????C.?生态平衡失调??????????????????D.?网络黑客问题
4.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建议》,到2018年6月底,我国要在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河长制。建立“河长制”,是为了早日实现“河长治”。据此回答小题。
(1)这一制度体现了我国(???

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实行河长制后,河流治污将由党政首长负总责,将治污当做“一盘棋”来下。许多河长还开通微信群、QQ群,老百姓发现污染问题,能马上向河长反映,统一协调治理,加入家附近的河流受到污染,你认为给河长反映情况是(???

①多管闲事无济于事的表现?????
②依法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
③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表现?????
④没有认清公民责任的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15年入秋以来,我国多地深陷雾霾天气,能见度底,空气质量差,给人们的出行和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为远离雾霾,政府依据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强PM2.5浓度的检测,对城市空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这说明(???

①重视大气环境的保护?????
②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中心工作
③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④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为了消除漫画《十面“霾”伏》所反映的现象,使人们呼吸到清新洁净的空气,我们必须(??

?
A.?禁止开发和利用地球的绿色资源?????????????????????????B.?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一律处以刑罚
C.?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保护环境?????????????????????????D.?坚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7.2014年5月,成都、德阳、绵阳等5市联防联控禁止“燃烧秸秆”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水土流失??????????????????B.?保护森林资源???????????????????C.?保护耕地资源??????????????????D.?改善空气质量
8.给地球一个星期天,给空气一个星期天,给交通一个星期天。9月22日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无车日。我国设立无车日的目的有(????
)
①改善空气环境?
②缓解交通压力?
③取消私人小轿车?
④倡导绿色交通理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目前,全国日排污水量已接近1.3亿吨,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江河湖海普遍受到污染,78%流经城市的河段已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的50%受到污染。据调查,60%的人体疾病与饮用不清洁的水有关。这说明了(????
)
①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在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②人为因素是导致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③必须科学地保护和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
④随着中国人口增多和社会发展,水体污染是不可避免的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0.在嘉兴某开发区有这样一条标语:“既要金色,又要绿色”,为此我们要协调好的是(????
)
A.?控制人口与节约资源的关系????????????????????????????????B.?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的关系????????????????????????????????D.?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11.当前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B.?土地荒漠化和气候变暖????????C.?“三废”问题????????????D.?赤潮问题
12.下图反映了当今地球正面临的问题是(????
)
A.?气候变暖?????????????????????????B.?酸雨蔓延????????????????????????C.?资源短缺???????????????????????????D.?工业发展过快
13.它是国际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二氧化碳减排条文,是世界各国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与责任,体现了各国在全球性环境问题上的合作。它是(????
)
A.?《京都议定书》?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哥本哈根议定书》???????????????????????????????????????????D.?《坎昆协议》
14.下列属于进入工业社会新增加的环境问题的有(????
)
①洪水、猛兽等自然灾害②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
③酸雨?
④固体废弃物污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生活在“鱼米之乡”的渔民感叹“江河无鱼钓,空篓问苍天”,这主要反映了(????
)
A.?人口众多????????????????????B.?渔业资源匮乏????????????????????C.?水体污染严重????????????????????D.?大气污染严重
16.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尖锐的发展阶段出现在(  )
A.?史前社会   ???????????????????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后工业社会
17.史前社会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
)
①洪水???
②猛兽???
③风暴???
④废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非洲、南美洲、亚洲的一些国家近年来洪灾频发。与以往社会发生洪水的原因不同,当今社会洪灾的发生,有许多人为的因素。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加剧洪灾发生的有(????
)
①围湖造田?????
②毁林开荒
?????③森林过伐?????
④封山育林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9.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________、
________以及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
20.创建美好家园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连相坐之法,弃灰(垃圾)于道者黥。(黥,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
——《汉书·五行志》
材料二?
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对于随便倾倒垃圾者,处以刑罚;管理部门不履行职责,与之同罪。)
——《唐律疏议》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环保大事记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这一问题?
(2)材料一、二中古代政府的做法,对于我国现阶段治理这一问题有什么启示?
(3)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是新中国环保事业起步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前新中国的环保事业未曾起步发展的原因。
(4)材料三表明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哪一发展战略?为了助力这一发展战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封山育林有助于保护森林,而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和乱砍乱伐则会破坏生态环境。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2.
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属于生态破坏,雾霾严重、酸雨属于生态污染。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3.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垃圾革命”说明当今世界我们人类正面临环境污染问题。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理解。
4.
(1)A
(2)C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建立“河长制”,是为了早日实现“河长治”,即为了保护环境,没有体现经济利益和保护环境两者的关系,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许多河长还开通微信群、QQ群,老百姓发现污染问题,能马上向河长反映,统一协调治理,加入家附近的河流受到污染”可知,这是依法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是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表现,所以②③符合题意。多管闲事无济于事、没有认清公民责任这些都是错误的理念,所以①④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5.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当前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所以②错误;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治理大气污染没有直接联系,所以③无关。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6.
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漫画中主要可以看出五脉对人们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让我们选出相应的措施。选项A中“禁止”过于绝对,不选。选项B“一律处以刑罚”不对,应该是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进行惩罚。选项D错在“先污染后治理”,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故答案选C。
【点评】知道
如何应对我国的环境问题。
7.
D
分析:此题考查我国的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燃烧秸秆”造成的废气会污染空气,因此禁止这一举动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选择D。
【点评】知道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
8.
D
分析:此题考查环保举措设立的目的或意义等相关知识。题干中“给空气一个星期天”体现出设立无车日有改善空气环境的目的;“给交通一个星期天”体现缓解交通压力的目的。总的来讲,无车日的设立时倡导绿色出行的理念而非取消私人轿车,故答案选择D。
【点评】知道环保举措的意义或目的。
9.
B
分析:此题涉及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题干中“78%流经……60%的人体疾病与饮用不清洁的水有关”体现环境污染问题非生态环境问题,所以选项1不对。“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体现人为因素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由此看出④”水体污染是不可避免的“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选择B。
【点评】此题考查对两类环境问题的区分。
10.
B
分析:此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金色“指代经济,”绿色“指代环境,故选择B。
【点评】此题考查PRED关系的相关知识。
11.
A
分析:此题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B选项中的”气候变暖“是二氧化氮温室效应导致的,属于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C选项是我国工业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导致的污染问题,D也属于水体污染导致的问题,因此选择A。
【点评】知道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区分。
12.
A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全球环境问题相关知识以及读图技能。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的是温度距平,即当年平均气温与总平均气温的差距。温度距平为正,表示气温高于总平均气温,数值越大,差值越高。温度距平为负,表示当年平均气温低于总平均气温。因而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平均气温不断提高,故而选A气候变暖。
【点评】掌握读图技能,知道气候变暖是全球环境问题。
13.
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举措签订《京都议定书》相关知识。《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节能减排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具有国际法律条约的国际公约。故选A
【点评】知道《京都议定书》是减排的重要国际性公约
14.
C
分析:此题考查全球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注意题干中”新增加“三个字,①是史前社会就存在的,②是农业社会出现的,排除①②,故选择C。
【点评】知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问题。
15.
C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渔民的感叹反映出水体污染导致鱼虾绝代的现象,故选择C。
【点评】知道环境问题的影响。
16.
C
分析:本题考查全球环境问题中人地关系的有关知识。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的巨大财富,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尖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点评】理解人地关系发展的历程和矛盾发展。
17.
A
分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史前社会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洪水、猛兽、风暴、林火、地震等;废气属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环境问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点评】理解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
18.
B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只有④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故洪灾加剧的原因应该选择B。
【点评】知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
19.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
分析:
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
【点评】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三、材料分析题
20.
(1)中国历代政府均非常重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影响社会安定,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2)政府要加强环境立法;要惩治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环境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否则要被问责。
(3)新中国成立初期忙于巩固新生政权;忙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忙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4)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保的意识;进行垃圾分类、不随意倾倒垃圾;举报污染环境的行为;宣传环保知识;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绿色出行;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等。
分析:(1)材料一?中的“弃灰(垃圾)于道者黥”、材料二中的“秽污”和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环保大事记”都说明了中国历代政府均非常重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它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还影响社会安定,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2)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政府要加强环境立法;要惩治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环境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否则要被问责。
(3)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民经济初入正轨,国家工业化刚刚起步,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而且程度比较轻,因而环保意识尚未觉醒,再加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忙于巩固新生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和发展经济,致使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开始新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
(4)材料三表明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中国历代政府均非常重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影响社会安定,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2)政府要加强环境立法;要惩治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环境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否则要被问责。
(3)新中国成立初期忙于巩固新生政权;忙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忙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4)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保的意识;进行垃圾分类、不随意倾倒垃圾;举报污染环境的行为;宣传环保知识;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绿色出行;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环境问题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