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宁国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宁国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
语文学科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王岚 审题人:余绍明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旧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②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③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是。今日的作品和旧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④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⑤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⑥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天雷梦”的东西。
1.下列有关 “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对“忠实原著”有误解。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的解释。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演绎。
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一些做法。
2.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演员拍戏的最大的障碍。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批判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依据。
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
D.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见得就是忠实原著。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社会所淘汰。
D.越剧《红楼梦》以及1987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讳 辩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①。”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②”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谥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 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②不讳嫌名:与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秉”、“机”、“谕”均与唐代皇帝名音同音近。
4.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贺不举进士为是 举:推荐
B.稽之以国家之典 稽:查核
C.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止:到达顶点
D.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胜:超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劝之举者为非 古之众人,其出人也远矣
B. 夫讳始于何时? 青,取之于蓝
C. 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作法制以教天下者 申之以孝悌之义
6. 对本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有人为打击竞争对手,借口他父亲名晋肃,如果他参加进士考试,就犯嫌名讳,企图让他放弃考试。
B.韩愈曾经鼓励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在李贺遭到恶意毁谤,他本人也因鼓励李贺应考而受到指责的情况下,写下本文进行辩驳。
C.韩愈认为,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既不违犯“二名律”,也不违反“嫌名律”,毁谤者和附和者的言论,在法理上是没有依据的。
D.韩愈认为,周公、孔子、曾参都不避父母的名讳,而毁谤者和附和者却想超越这些古圣先贤,过分强调避讳,实在荒谬可笑。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
译文:
②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3分)
译文:
③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9.古诗文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4)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__
(8)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好望角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 ”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 ”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 ”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 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10.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4分)
  答:
  
  
11.老船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2.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3.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合本文阐述理由。(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敕造(chì) 歆享(xīn) 间或一轮(jiàn ) 笑靥(yè)如花
B.便宜(biàn) 吞噬(shì) 皮开肉绽(zhàn) 翘足而待(qiáo)
C.霓裳(cháng) 砯崖(pīng) 少不更事(gēng) 模棱两可(léng)
D.朱拓(tà) 青冢(zhǒng) 心广体胖(pàng) 厚古薄今(báo)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俨然 渣滓 遍体鳞伤 别出心裁 B.寒喧 辜负 慢不经心 不经之谈
C.诱惑 放涎 心安理得 理曲词穷 D.伶俐 形骸 奋不顾身 雕粱画栋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雄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B.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C.高考,作为国家对人才的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选拔形式,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能力的考查,而且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D.为精简字数,这篇文章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满园中散播着熨贴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它不能写只能闻,你设身处地地去闻才能明了。
B.面对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助纣为虐。
C.张村长见大家有点苟延残喘的样子,就一直许诺:“不远了,不远了,等走到山楂树那里,我们就歇一会儿。”
D.7年前,ERJ145喷气飞机第一次从巴西来到中国;7年后,它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中巴之间的合作真可谓天作之合。
18、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3分)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 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 ”。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家 ”。
19.阅读下面语段,也选择两个妙用量词的句子加以揣摩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4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揣摩表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音犹在耳畔。
还有一“眼”井。是呀,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
再比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1年10月13日,年仅两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车残忍地碾压两次,7分钟内,18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将小悦悦救起。7天后,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请你针对这一事件,写一则70字左右的新闻点评。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有一定文采。(5分)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对“唤醒”的体会或“唤醒”的经历吗 请以“唤醒自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
语文学科答题卷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14 15 16 17
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9、古诗文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4)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__
(8)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四、语言表达(12分)
18、 ___ ___ ___ (3分)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5分)
五、作文(60分)
C(第五段)
A(文字能力想象力等的贫乏应该是编导的问题)
D(省略了家族衰亡线索的是越剧)
4.A (举:应考。)
5.B
6.D(孔子“不避父母的名讳”不合文意。孔子是“二名不偏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共10分)
①略。
②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将获罪。(3分。“明白”、“且”“得罪”各1分)
③不努力学习曾参、周公、孔子的品行,却要在讳父母的名字上,去努力超越周公、孔子,也可见他们的糊涂了。(4分,“务”、“孔子之行”的“行”、“惑”各1分,句子通顺1分)
8、(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
(2)“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2分)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1分)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1分)
10.答:(1)小时候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但战争使他梦想破灭;(2)努力学习,希望出国,但政治运动使他梦想破灭;(3)儿子在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但意外失踪使他梦想破灭;(4)最后他发现家门口的河岸就是“好望角”。(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1老船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答:2.(1)老船夫是个有追求的人。他遭遇战乱、失学,后来又丧子、丧妻,历经磨难,但始终抱有理想和追求,行军途中他怀揣地图册,不时摸一摸。(2)老船夫是个开朗豁达的人。小说中他爽朗的笑声,饱经风霜后的顿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等表现出他的开朗和豁达。(3)老船夫是一个坚毅质朴的人。他矫健、硬朗的身手,诉说自己坎坷经历的平静,夕阳下的人物特写,无不显示他的刚毅、质朴。(每条2分。其中形象概括1分,分析1分)
12 答:(1)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 (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 (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映衬出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 (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每条2分。“作用”1分,“举例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
13.答: 小说主题有:(1)歌颂老船夫身上彰显出的刚性、韧性的人格美。(2)当理想追求无法实现时,要以豁达与超然的心境走出困境。(3)幸福就在身边,要正视现实,珍惜当前。(主题3分,理由3分。理由可以结合作品内容、人物命运、人物言行等来阐述)
14.D(pàng—-pán;báo—bó)
15.A 16.C(A暗换主语,成分残缺,在“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前加“使我们”。B语序不当,应将“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改为“切实保障并不断改善民生”,将“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提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之前。D成分赘余,删去“一些”)
17.B (A设身处地:假设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此处应用“身临其境”。C苟延残喘:比喻勉强维持生活。D天作之合:上天成全的婚姻。)
18①拜托。②包涵。③高寿。
19.示例:(1)一“缕”清风。那本来无形无影的轻风,如丝般纤柔,如纱般轻灵了。
(2)一“抹”晚霞。那渐渐褪去的晚霞,仿佛哪位仙人拿着画笔,只那轻轻一“抹”就给天边涂上了美丽的色彩。
(妙用量词;分析恰当;语言生动、鲜明)
20.(5分)拾荒阿姨用行动证明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公民并不都是冷血。她以平凡之举阻止了道德的滑坡、托举了向善的力量,温暖了你我的心田。
【文言参考译文】
我给李贺写信,勉励李贺去考进士。李贺考进士已被提名推荐,同李贺争名的人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不去考进士才是正确的,勉励他去考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附和这种意见,也主张这样,大家说的话完全相同。皇甫湜说:“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将获罪。”我说:“是这样”。
律令上说:“名在用到其中某一字时不避讳。”解释它的人说:“譬如(孔子的母亲名‘征在’,孔子)在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就属于这种情况。”律令上说:“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 解释它的人说:“譬如‘禹’与‘雨’之类就是这样。”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去考进士,是违背了二名律呢,还是违背了嫌名律呢?父名晋肃,儿子不可以考进士,那么倘若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订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不是周公、孔子么?而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不避母亲双名中的单独一字,孔子作《春秋》也不嘲讽那些名字与亲父相近的人。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子不避“昔”字。周朝时有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个人叫杜度,这两个人,他们的儿子应该怎么避讳呢?难道为了要避父名的同音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了吗?还是就不避同音字了呢?汉代讳武帝名“彻”为“通”字,但没有听说又讳“车辙”的“辙”字为别的什么字;讳吕后名“雉”,遇到“雉”字就改称“野鸡”,但没有听说又讳“治天下”的“治”字为别的什么字。现在臣僚上送奏章、皇帝下达诏旨,也没听说要避“浒”、“势”、“秉”、“机”(分别与高祖李渊之父李虎、太宗李世民、世祖李昞、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同音)这些字。只有宦官和宫女,才不敢说“谕”和“机”这些字,以为这样是犯忌的。士大夫的言论行动,究竟应该依照什么法度呢?总之,无论是考据经典、质正律文还是查核国家典章,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大凡服侍父母能像曾参那样,可以免遭非议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也可以说达到顶点了。而现在的读书人,不努力学习曾参、周公、孔子的品行,却要在讳父母的名字上,去超越周公、孔子,也可知他们的糊涂了。周公、孔子、曾参,终究是无法超过的,想超越周公、孔子、曾参,却让自己等同于宦官、宫女,那么难道宦官、宫女孝顺他们的父母,还胜过周公、孔子、曾参吗?
班级 姓名 考号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
政 治
命题人:叶明慧 审题人:陈光辉
说明:
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2.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2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京举行。本届人大到会代表2924人,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国( )
A.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有全民性
C.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D.全体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2.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可谓好评不断,一曰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为农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曰大学生村官计划提高了国家后备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国家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提供了保证;一曰大学生村官对基层民主建设有重要意义。下列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巩固农村的村级基层政权组织
 B. 村官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C. 体现了农村的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D. 提高了政治参与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3.公民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区别在于:( )
①是否依法行使了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的合理批评和建议
③参与行为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程序性规范
④参与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2011年初,亳州、阜阳、宣城、池州等4个省辖市的各级人大、政府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其中涉及到的“差额选举”与“直接选举”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 )
A.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 B.为选民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余地
C.能更充分地体现选民的意志 D.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选的情况
5.著名音乐人高晓松2011年5月9日醉驾英菲尼迪,造成四车追尾的事故。根据刑法第八修正案,“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高晓松危险驾驶罪罪名成立,法庭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高晓松成为酒驾入刑来被判刑的第一人,对高晓松法庭判决体现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是( )
①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11年10月09日据北京晨报报道,国家发改委统一提高国内天然气出厂价格0.23元/立方米,并规定在调后基准价基础上再上浮10%,各地天然气价格可自行听证确定。回答6-7题
6.从上述材料看,在我国商品的价格( )
A. 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B. 由生产者确定,此时处于卖方市场
C.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D. 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协商确定
7.各地天然气价格可自行听证确定。召开价格听证会可以使公民通过( )
A.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D.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8.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联谊会、联合会等各类社会团体14.2万家。它们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自由的开展活动,这一事实表明我国公民享有( )
A.结社自由   B.集会自由   C.出版自由   D.言论自由
9.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国家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法律途径是:( )
A.开设热线电话       B.设立信访部门
C.发展电子政务       D.依法建立行政诉讼制度
10.右图漫画《如此“助”农》,告诉我们( )
A.有权威的政府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B.有权威的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C.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
D.政府权力行使必须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11.某村委员会一名成员提出将本村所有的自留山承包给外商种植桉树的方案,但有些委员会成员认为种植桉树会破坏本地水资源, 该方案应该( )
A.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决定 B.由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C.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12.近年来,国内网站纷纷开设“两会直通车”、“网上大会堂”等论坛,网民热论国事。这表明( )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②政府应认真对待和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③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④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13.《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实施后的首个工作日,民政、劳动保障、教育等18个政府信息公开的“民生部门”,全部向市民敞开大门,接受对有关文件、法规、政策等信息的公开查阅。对这一政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
A.让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B.通过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C.促进我国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
D.使政府部门成为群众的自治组织
14.春节是我国家庭团圆的主要节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即使火车票价提高一些,也是要回家的。铁道部最近宣布取消铁路春运客运票价浮动政策,并承诺在春运期间努力增加运力,加强调度管理,改善乘车环境,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客运安全。如果你对铁道部的承诺写一篇报道,你认为最适合的标题是( )
A.转变职能,政府行政必须合理 B.以人为本,政府服务更加完善
C.重视安全,政府作用更加多样 D.执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15.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如今,不少政府部门每有重大决策出台,都要公开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政府部门的这种做法( )
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③是为了保障公民当家作主     ④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20多年来,我国改革了选举方式,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由过去的乡镇一级扩大到县一级,实行了普遍的差额选举。我国选举方式的改革( )
A.目的是保证我国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B.是对我国选举方式进行的根本性彻底变革
C.使我国国家机关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D.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充分地行使民主权利
17.2012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决定,自明日零时起将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上调350元,全国平均93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28元和0.30元。这是政府在履行(  )
A.公共服务职能   B.经济调节职能
C.市场监管职能        D.社会管理职能
18.某校一高中生近日通过哈尔滨《新晚报》——“老百姓”栏目发表市民建议《人行道板不防滑,建议应更换》,该意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是他通过_____行使监督权( )
A.信访举报制度 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舆论监督制度 D.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19.2011年12月20日是我市市、乡人大换届选举日。此次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改后,我市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请问,我市的人大代表采取的选举方式是( )
A.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B.直接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
C.间接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 D.间接选举与等额选举相结合
20.征地拆迁是当前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热点,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难点。安徽日报自2010年11月22日起推出“和谐拆迁”系列报道,大力倡导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的理念和做法,引起广泛关注。“和谐拆迁”有利于 ( )
①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②国家机关依法行政
③实现开发商利益的最大化 ④提升文明执法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我国公民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是:( )  
A.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B.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2.近日,记者在位于宁国市西津街道的凤形新区保障房建设工地看到,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该保障房共占地70亩,工程全部完工可解决80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市民的居住需求。据相关人士介绍,工程自去年9月开工,现已完成总工程量建设的40%,预计10月底可完成一、二期保障房建设任务。上述举措从政治生活角度体现了宁国市政府( )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③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政府坚持了依法行政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09年6月22日,检察机关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09”正式开通的第一天便持续“火爆”;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网站“www.12309.”当天也因访问量过大而出现瘫痪。回答23-24题
23.我国公民通过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检举问题说明了我国公民( )
A.创造了许多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B.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C.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D.通过网上评议政府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24.假如你以我国检察院启用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为背景,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时政论坛里发言论述这一事件的意义。可以选用的观点是(  )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可以根除腐败,保证国家机关清正廉洁
③有利于激发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为守望公共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5.近年来我国政府着力打造“五只手”:握紧人民的手、干净官员的手、市场无形的手、政府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其中“握紧人民的手”和“政府服务的手”分别是指( )
A.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和政府职能的增加
B.吸收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政府职能的弱化
C.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D.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政府性质的改变
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试答题卷
题号 26 27 28 29 30 总分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五大题,共50分
26.阅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8分)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是2011年政府所做的主要工作之一。在过去的一年,政府努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集中打击、整治非法添加和违法生产加工行为。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结合材料,谈谈政府这样做体现了什么?这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27. 阅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材料二: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材料三:2010年,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历程表明了什么?具体原因是什么?
28.阅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春耕生产,农机先行宁国市农机局为确保农机春耕有序开展,早计划,早落实,采取多种措施服务农机春耕备耕。搞好农机物资调配,指导销售企业调足货源,做好农机零配件、油料等物资供应。此外,抓好农机科技培训,发放科普书籍,举办农机驾驶操作、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新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班。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打击拖拉机违法载人、酒后驾驶、“黑车非驾”等不法行为,为春耕保驾护航,确保全县农机安全生产。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部门的行为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
29. 阅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8分)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速派出抗震救灾工作指导组,启动应急预案。温家宝总理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认真听取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召开会议,和随行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研究盈江地震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重点任务以及中央支持的政策措施。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30.阅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沟通交流、促进和谐的重要平台。是否善于借助网络问政于民,考验各级领导在虚拟空间的行政能力。近年来,从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到中安在线“网上问政”平台等,一趟趟“网络直通车”载着万千民意,深刻影响了数字时代的政治生态,有力促进了政治民主、社会和谐。
根据材料,说明市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意义何在
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
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D C C C B A D C C A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C D B C B B D B C C C
二.非选择题
26.①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是对人民实行民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就是对敌人实行专政,这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行政的体现。(4分)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4分)
27.①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表明,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3分)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3分)③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4分)
28.①“搞好农机物资调配,指导销售企业调足货源,做好农机零配件、油料等物资供应”体现了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4分)②“抓好农机科技培训,发放科普书籍”体现了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分)③“打击拖拉机违法载人、酒后驾驶等不法行为,为春耕保驾护航”体现了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4分)
29.①“灾情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体现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3分)“迅速派出抗震救灾工作指导组,启动应急预案”体现了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分)③“认真听取抗震救灾工作汇报,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体现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分)
30.①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其次,有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每点3分)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
物理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命题人:赵海燕 审题人:陈大钊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40分)
1.对曲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在时刻变化
B.速度的大小不断发生变化,速度的方向不一定发生变化
C.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在这一点的受力方向
D.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一个物体在两个互为锐角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当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将做( )
A.匀加速直线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 D.匀变速曲线运动
3.正常走动的钟表,其时针和分针都在做匀速转动,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时针和分针角速度相同
B. 分针角速度是时针角速度的12倍
C. 时针和分针的周期相同
D. 分针的周期是时针周期的12倍
4.汽车以速度v通过一半圆形拱桥的顶端时,汽车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汽车的向心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
B.汽车的向心力是它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圆心
C.汽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以上均不正确
5.下列哪些措施不是为了防止离心现象造成的危害( )
A.高速公路上设立确定车距的标志
B.高速公路上将要进入弯道处设有限速的警示标志
C.工厂里磨刀用的砂轮外侧加一个防护罩
D.汽车车轮加装一个挡泥板
6.从某一高度以2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4m/s,则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g=10m/s2)( )
A.0.2s B.0.1s C. D.
7. 如图所示,相对的两个斜面,倾角分别为30o和60o,在顶点两个小球A、B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右两方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 )
A.1:2
B.2:1
C.1:3
D.3:1
8.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理解正确的有( )
A.由 知,两物体间距离r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紧靠在一起时,万有引力非常大
B.由 知, 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
C. 不能看作质点的两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D. 引力常量G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9.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若甲物体的质量不变,乙物体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减为原来的1/2,则甲、乙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将变为( )
A.8F B.4 F C. F D. F/2
10.一探空火箭未打中目标而进入绕太阳的近似圆形轨道运行,轨道半径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半径的9倍,则探空火箭绕太阳公转周期为( )年。
A.9 B. 3 C.27 D.81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轮子依靠摩擦传动,相互之间
不打滑,其半径分别为r1、r2、r3。若甲轮的角速度为ω,则
丙轮的角速度为 .
12.如右图所示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当汽车到达某点时,
绳子与水平方向恰好成角,此时物体M的速度大小
为 .
13.研究平抛运动,下面哪些做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A.使用密度大、体积小的钢球
B.实验时,让小球每次都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C.尽量减小钢球与斜槽间的摩擦
D.使斜槽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
14.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1.25cm,如果取g=10m/s2,那么:
⑴照相机的闪光频率是   Hz;
⑵小球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    m/s;
三、计算题:(4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着筒的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圆锥筒壁与轴线的夹角为θ,求小球对筒壁的压力大小及小球运动的周期。
16.(10分)如图所示,小球沿光滑的水平面冲上一个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已知轨道的半径为R,小球到达轨道的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恰好等于小球重力的3倍。请求出:
(1)小球到达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为多大?
(2)落地时速度大小和方向?
17.(10分)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G为引力常量.火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9,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忽略星体的自转,试求:
(1)地球的质量
(2)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18.(10分)A、B两球质量分别为0.1kg和0.4kg,用一劲度系数为K=1000N/m的弹簧相连,一长为L1=40cm的细线与A相连,置于水平光滑桌面,细线的另一端拴在竖直轴OO′上,如图所示,当A与B均以n=120r/min的转速绕OO′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长度为L2=6cm.求:(π2≈10)
(1)此时弹簧伸长量多大?
(2)绳子张力多大?
座位号
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
物理试题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1. 12. 13.
14.(1) Hz (2) m/s
三、计算题
15.(10分)
16. (10分)
17.(10分)
18.(10分)
θ
θ
θ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
英语学科
命卷人: 汪群 审卷人:陈先忠
第Ⅰ卷(三部分,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小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Making a phone call. B. Making a visit C. Making an appointment
2. When did the man leave the gate
A. At about 12:00 B. At about 12:30 C. At about 1:00What
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a railway station B. At a booking office. C. On a bridge.
4. What does the man do
A. A taxi driver B. A policeman C. A cinema manager
5. How did the woman go to school today
A. By bike B. By bus C. On foo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omorrow morning
A. Have a rest B. Go shopping C. Visit London
7. Where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have lunch
A. At home B. In a shopping center C. In a restaurant.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isn’t good at English.
B. Sometimes he doesn’t do his homework.
C. Sometimes he is absent from school.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n’t mentioned by the woman
A. Reading newspapers. B. Writing diaries.
C. Talking with native speakers.
10.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Mother and Son.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Friend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ere does the man get information about the apartment
A. In a newspaper. B. On TV. C. On the radio.
12. What is true about the apartment
A. It has two bathrooms.
B. It doesn’t have chairs.
C. It is a one-bedroom apartment.
13. When will the speakers meet
A. At one o’clock tomorrow afternoon.
B. At one o’clock this afternoon.
C. At two o’clock this afternoon.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7题。
14. Where will the woman go for a trip
A. To Britain. B. To America. C. To Canada.
15. How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there
A. By ship. B. By plane. C. By train.
1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an’s opinion
A. People can relax if they travel by ship.
B. Air transport is safer than road transport.
C. Road transport is the safest transport.
17.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sailed down the River Thames for sightseeing.
B. The woman had a trip on the Queen ElizabethⅡ。
C. The woman is a good sailor.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How many subjects did Miss Richards teach
A. One. B. Two. C. Three.
19. In what class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A. Maths B. Physics. C. Chemistry.
20. How did Miss Richards feel when the students kept silent
A. Sad B. Angry C. Surprised.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小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All of _____ sudden, I caught ______ sight of 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in the crowd, and then I felt much more calm.
A. a; / B. /; / C. a; a D. /; a
22. – Is she British or American
– I don’t know that for sure. But her ___________ indicates the she may come from America.
A. voice B. expression C. accent D. appearance
23. The house rent is expensive. I've got about half the space I had at home and I'm paying _______ here.
A. as three times much B. as much three times
C. much as three times D. three times as much
24. ________________he told us about the matter simply didn’t ____________sense.
A. What; make B. It; make C. What; take D. That; take
25. Thousands of foreigners were ______________ to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the day it opened.
A. attended B. attached C. achieved D. attracted
26. It was in the lab _______ was in the charge of Professor Zhang _____they did the experiment.
A. where; that B. which; where C. that; where D. which; that
27. Schools in the north tend to be better equipped, ______________ those in the south are relatively poor
A. since B. if C. while D. as
28. –Sorry, but let me explain.
–What excuse will you ____________ this time
A. mix up B. make up C. pick up D. roll up
29. As the saying goes, ____________ water runs deep.
A. Silent B. Stopping C. Quiet D. Still
30. – He is eager to try something he has never tried before.
- Oh, I see. That’s ______________ he differs from others.
A. when B. where C. how D. what
31. ___________ is well known tha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recently.
A. That B. As C. Which D. It
32. ________Tom has no interest in piano, it is no use pushing him to learn it.
A. Since B. In case C. Even if D. As if
33. The ________ expression on his face suggested that he was not able to work out the ________ problem.
A. confused ; confusing B. confusing ; confused
C. confused; confused D. confusing; confusing
34. --Have you moved into the new office building
--Not yet. It _________.
A. is decorating B. has been decorated
C. is being decorated D. has been decorating
35. – You must be very excited about going to London for study.
- ___________________, but I am afraid I won’t do well there because my spoken English is poor.
A. I’m sorry B. Certainly not
C. I don’t know yet D. Well, I ought to be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小节,满分45分)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能填入相应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The elementary school was a ten-minute walk from my home. Because it is not far away, I could go home for lunch and find my mother 36 for me every day.
At that time, I did not consider this a luxury(人生难得的享受) 37 today it certainly would be. I took it for granted that mothers were the sandwich-makers, and the 38 monitors(监督者). So I never 39 that this hardworking and intelligent woman, 40 had had a career before I was born and would return to a career, would spend every lunch hour just with me. When the noon bell rang, I 41 race breathlessly home. My mother would be standing at the top of the stairs, smiling down at me with a look that suggested I was the only 42 thing she had on her mind. For this, I am forever 43 .
One lunchtime , when I was in the third grade, will 44 me always. I had been picked to be the princess in the school play, and for weeks my mother had patiently helped me practice my 45 . But no matter how 46 I recited them at home, 47 I stepped on stage, every word 48 from my head.
Finally, my teacher took me aside. She 49 that she had written a narrator’s (解说员,旁边者)part to the play, and asked me to 50 roles. Her words, kindly spoken, 51 hurt me, especially when I saw my part go to another girl.
I didn’t tell my mother what had happened when I went home that day. But she sensed my 52 , and instead of helping me practice my lines, she asked if I wanted to 53 in the yard.
My mother bent down by one of the elm(榆树) trees, “I think I’m going to 54 all these dandelions (蒲公英), ” she said, “From now on, we’ll have only roses in this garden. ”
“But I like dandelions, ” I protested(抗议). “Yes. All flowers are beautiful—even dandelions. ” said mother. “My dear, don’t lose 55 whatever difficulties you might meet with. ”
36. A.crying B.preparing C.looking D.waiting
37. A.although B.if C.unless D.since
38. A.housework B.homework C.house D.home
39. A.predicted B.hated C.doubted D.disliked
40. A.whom B.that C.who D.which
41. A.would B.should C.might D.could
42. A.important B.unlucky C.simple D.common
43. A.angry B.puzzled C.interested D.grateful
44.A.break away from B.refer to C.stay with D.escape from
45. A.dances B.experiments C.papers D.lines
46. A.difficulty B.slowly C.easily D.hard
47. A.as soon as B.while C.because D.in case
48. A.turned up B.showed off C.disappeared D.came
49. A.lied B.pretended C.expressed D.explained
50. A.check B.change C.provide D.improve
51. A.already B.never C.hardly D.still
52. A.excitement B.satisfaction C.sadness D.anger
53. A.walk B.run C.recite D.practice
54. A.bring in B.dig up C.bring back D.take along
55. A.way B.mind C.breath D.heart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My first performance in front of an audience was coming up soon.
I tried as hard as I could to keep calm, but my heart was racing. I stared down at my sweat-covered, shaking hands.
I looked up again at the audience, realizing that these were real people. They were not just my mum and dad, who would say, “Good job!” even if I missed up the whole piece.
What if I had the wrong music What if I played the wrong notes
As it turned out, I was never able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because the spotlight (聚光灯) was waiting for me. I grasped my hands tightly together, drying off the sweat.
Slowly I walked to the mud-brown piano in the centre of the room. It had 88 demanding keys, which were waiting impatiently to be played. I swallowed the golfball-sized lump in my throat (喉咙) and sat down. Slowly, I opened the music. Next, I rested my still shaking hands on the keys.
As my fingers played across the keys, I was becoming more unsure of my preparation for this moment. But the memory of my year of training came flooding back. I knew that I had practised this piece so many times that I could play it backwards if asked.
Although at one point I accidently played two keys instead of the intended one, I continued to move my fingers automatically(自动地).
My eyes burned holes into the page in front of me.
There was no way that I was going to lose my concentration. To keep this promise to myself, I leaned forward and concentrated carefully on the music.
When I came to the end of the page, a warning went off inside my head: don’t make a mistake when you turn the page!
Needless to say, I obeyed myself with all my heart and mind, and was proud of my “page-turning” feat(业绩). I finished the rest of the piece without making a single mistake.
I had finished. I had mastered the impossible.
56. Before the writer gave her first performance, ______________.
A. she could see nothing but her own shaking hands.
B. her parents encouraged her, saying, “Good job!”
C. she missed up the whole piece.
D. her heart beat very fast.
57. The underlined word “demanding” in the sixth paragraph means “_________”.
A. properly-numbered B. necessary for a piano
C. needing great attention D. easy to a person
58.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 swallowed the golfball-sized lump” shows that_______________.
A. the writer was eager to play B. the writer managed to calm down
C. the writer had put something in her mouth.
D.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throat.
59. The writer’s experience proved that ______________.
A.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B. the heaven stands by the good girl.
C. a journey is started by taking the first step.
D. to keep an army for a thousand days is to use it for an hour.
B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weather Don’t look at the sky. Don’t look for old weather reports. Looking at tree rings is more important. Correct weather reports date back only one century, but some trees can provide an exact record of the weather even further back.
It is natural that a tree would grow best in a climate with plenty of sunlight and rainfall. It is also expected that little sunlight and rainfall would limit the growth of a tree. The change from a favorable to an unfavorable climate can be determined by reading the pattern of rings in a tree trunk. To find the weather of ten years ago, count the rings of a tree trunk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If the tenth ring is far from the other rings, then it is certain that plenty of sunny and rainy weather occurred. If the rings are closed together, then the climate was bad for the tree.
Studying tree rings is important not only for the history of weather, but also for the history of man. In a region of New Mexico you can find only sand---no trees and no people. However, many centuries ago a large population lived there. They left suddenly. Why
A scientist studied patterns of dead tree rings which had grown there. He decided that the people had to leave because they had cut down all the trees. Trees were necessary to make fires and buildings. So, after the people destroyed the trees, they had to move. In this instance studying tree rings uncovers an exciting fact about the history of man.
60. It is understood that in a favorable climate ________.
A. tree rings grow together
B. tree rings grow far apart
C. trees in New Mexico will grow big and tall
D. people can cut down most of the trees in New Mexico
61. The scientists are interested in studying tree rings because they can tell ___.
A. whether in that area the climate was favorable or not
B. whether a particular tree was healthy or not
C. whether people took good care of the trees or not
D. how old the trees were
62. By studying the dead tree rings, the scientist discovered ___.
A. where the people had left
B. what the people used to eat
C. how the people left
D. why the people had to leave
63. The people had to leave the region of New Mexico because ___.
A. they had cut down all the trees
B. there were many trees there
C. they had no water
D. bad weather stopped the growth of trees
64.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___.
A. tree rings reflect the history of weather and the history of man
B. destroying tree will do man no good
C. studying tree ring is the only way to know the history of weather
D. man shouldn’t cut so many trees
C
Welcome to the National Maritime(海洋的)Museum
The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is the largest of its kind in the world, with over two million items in its collections. Twenty galleries display some of the finest sea affairs in historic buildings, which were formerly a school for the sons of seamen.
Opening times
10:00 – 17:00 Winter hours
10:00 – 18:00 Summer hours
Last admission is thirty minutes before closing. Smoking is not allowed in the museum. Eating and drinking are only allowed in the designated(指定的)areas. Photography and video are not permitted inside the building.
Bookings
Our Central Booking Group handles all group visit enquiries(需求),from schools, group organizers and tour operators.
Edu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chools’ programs operate in term-time. Programs of talks, tours, work-shops, storytelling, living history and interpretation(解说)are run throughout the year, especially at weekends and during school holidays.
E - library
Facilities are provided for electronic access(接口)to the museum’s collections. Please ask a member of staff(员工)for directions to the nearest terminals(终端). These facilities are also available from the comfort of your own home.
65. This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____.
A. the way to get to the museum B. the purpose to build the museum
C.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useum
D.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museum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ertainly forbidden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rying to enter the museum after 5:00 p. m.
B. Taking pictures in front of the museum.
C. Talking loudly when you enjoy the collections.
D. Eating and drinking wherever you are.
67. From the passage we learn that ____.
A. the museum runs a school and has students of its own
B. students can receive different kinds of education here
C.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has to be done in the museum
D. school programs are only run at weekends and on holidays
D
British men are abandoning(抛弃,放弃) their stiff (冷漠的、僵硬的)upper lips but still do not wear their hearts on their sleeves like Americans, a new survey showed. When it comes to strong emotion, the once serious British are now happy to shed tears quite openly.
“Thirty percent of all British males have cried in the last month. That is a very high figure,” said Peter Marsh, director of the Social Issues Research Center which took the emotional temperature of Britain. “Only two percent said they could not remember when they last cried,” the head of the independent research group said.
Long gone is the “No Tears — We’re British” time when emotion was considered distinctly bad form. “In our survey of 2,000 people, very few people in their forties or fifties had seen their father cry. Now it is twice as many,” he told reporters. “Seventy-seven percent of men considered crying in public increasingly acceptable.” Almost half the British men opened the floodgates over a sad movie, book or TV program. Self-pity got 17 percent crying. Nine percent cried at weddings.
From the days of Empire, the British have always considered themselves models of reserve(含蓄缄默), laughing at “excitable foreigners” who show no self-control.
Marsh argued the divide was still there: “We have probably not caught up with the Americans or the Italians when it comes to the actual display of emotions.”
“But we are clearly changing. What we take as typical British reserve has significantly faded(消失)”
Women's battle for equal rights has certainly had an effect — both in the workplace and at home. “Men in their twenties or thirties are interacting(相互影响) with women on equal terms much more than a generation ago. They have to relate to the opposite sex. Women become more man-like and men become more female. That transfers into the work place too,” Marsh said.
68. The underlined phrase wear their hearts on their sleeves means ___________.
A. wear their sleeves properly B. express their feeling openly
C. put their heart into their work D. have a heart-to-heart discussion
69. The British used to think crying in public ___________.
A. natural B. sensible C. unacceptable D. important
70. British men cried most ___________.
A. over a sad film B. over self-pity C. at wedding D. at graduation
71.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e writer mainly discussed ___________.
A. the women’s struggle for equal right
B. one of the causes of the change
C. interacting between men and women D. the changes of women
E
The so-called post-90s generation have become even much “cooler” than the 1980s group, for they can speak “Martian language”, a difficult code-like language created by themselves. And they probably think it very original and smart.
The idea of this language is to prevent the authorities- parents and teachers- from understanding what is said.
Ms. Li, mother of a 15-year-old girl, logged(登录) onto her daughter’s online space and found lines of codes, mixed English, Japanese and half-finished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looked completely meaningless to her. Her daughter told her that it was “Martian language” and her peers all used it.
The new language is becoming very popular in online spaces- so much so that even some translating software has been created to translate the normal language into “Martian language”.
A 14-year-old netizen, nicknamed “S._Tangguo”, explained that the language could be created by anyone. “At first, I just copied the language form other people’s articles. Later , I began to create some words by myself. I split (拆分)some Chinese characters, or use words that have similar pronunciations to interchange with each other, or even add some English, Japanese or Korean words into my article, and that makes the new language. My classmates all chat in ‘Martian language’. It’s in style and can help us hide our secrets from our parents or teachers.”
Unlike the worried parents, some experts have found positive aspects in the spread of this unusual online language. Wang Haiyong, a psychologist(心理学家),said that there’s no need to be too worried about the phenomenon. This so-called “Martian language” is just a little hobby of the post-90s gene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w language can inspire children’s imaginations, which is a good thing. However, Wang also advised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give proper guidance to their children, helping them better distinguish between online language and the normative (规范性的)language of real life.
72. Which has the similar meaning to the underlined word “peer” in Para 3
A. authorities B. children C. experts D. classmates
73. Why do the post-90s generation create “Martian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Because “Martian language” can make them smart.
B. Because they want to practise their foreign languages together.
C. Because they just want to have fun by playing with the characters and letters.
D. Because they can hide their secrets from the authorities.
7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one of the ways creating “Martian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Mixing some completely meaningless codes together.
B. Separating some Chinese characters into parts.
C. Interchanging words that have similar pronunciations.
D. Adding some foreign words into the original language.
75. What is the correct attitude we should take towards “Martian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st
A. Parents should worry about losing control over their children.
B. All generations should learn to be cooler by using the new language.
C. We should help children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obby online and the standard language.
D. The authorities themselves should try to use the new language.
第二卷 (共35分)
第四部分:写作(共2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最恰当的单词。注意:每空格1个单词。
Whenever we meet with difficulty or failure, teachers, parents or others often say to us or perhaps we say to ourselves, “Never give up.” These can be encouraging words and words of determination. A person who believes in himself will keep trying to reach his goal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he fails. In my opinion , the quality of determination to succeed is an important one to have. Therefore, I believe that we should never give up.
One reason is that if we give up too easily, we will rarely achieve anything. It is not unusual for us to fail in our first attempt at something new, so we should not feel disappointed and should try again. Besides, if we always give up when we fail , we will not be able to develop new skills and grow.
Another reason we should never give up is that we can learn from our mistakes so that we can not make the same ones. If we do not try again, the lesson we have learned is wasted.
Finally, we should never give up because as we work to reach our goals, we develop confidence, and this confidence can help us succeed in other areas of our lives. If we never challenge ourselves, we will begin to doubt our abilities.
In short,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do not give up when working for our goals. Whether we succeed in the end or not , we will learn something , and what we learn will help us to become better and more confident. Furthermore, if we give up , we have no chance of attaining our goals any more , but if we keep making great efforts, there is always a chance that we will succeed one day.
Topic: Never Give Up
Possible meanings and the author’s opinions The words “Never give up” can__76__ others or oneself and express one’s determination.A person who wants to ___77___ should have the quality . So we should never give up.
The _____78____ If we give up too easily, maybe we will achieve ____79___, so when we fail in our first attempt at something new, we should not___80____ ourselves but try again.Always giving up means that we will not be able to ___81____ any progress.Never giving up will make us learn from the mistakes we’ve made before and learn the ___82____ so as not to make the same mistakes.To reach our goals and develop the confidence which can help us ___83____ourselves, we must not give up but challenge ourselves.
________84________ If you give up, you will have no__ 85____of reaching your goals. Never give up and you will attain your goals sooner or later.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定今天你和同学zhang hua去阳光敬老院(SUNSHINE NURSING HOME)开展三月学雷锋活动(送水果、打扫、聊天等)。请你据此用英语写一篇100~120词的日记。
日记需包含上述活动内容,可适当增加细节,使全文连贯
老人们的反应
你的感想
Mar.18, 2012 Sunday Fine
答案
听力
1-5 BBAAC 6-10 BCABC 11-15 ACBCA 16-20 BABCA
单项填空
21-25 ACDAD 26-30 DCBDB 31-35 DAACD
完形填空
36-40.DABCC 41-45.AADCD 46-50.CACDB 51-55.DCABD
阅读理解
56-59 DCBD 60-64 BADAA 65-67 CDB 68-71 BCAB
72-75 DDAC
任务型读写
76.encourage 77.succeed 78.reason 79.nothing 80.disappiont/discourage 81. make 82.lesson 83.improve 84. Conclusion85.chance/ opportunity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试卷
命题人:王四海 审题人:毛治贫
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千耦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
2.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即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山居
A.从事商品生产   B.田庄里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过着自耕农的生活  D.田庄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观察右图,图中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
4.成都平原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A.芍破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5.下图中产品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青釉四系罐 ②粉彩珐琅彩 ③青花釉瓷婴 ④邢窑白瓷盈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③②①④
6.东汉时,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突出成就是
A.发明淬火技术   B.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C.用煤炭作为冶铁燃料  D.灌钢法得到推广
7.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 ②景德年间瓷罐 ③唐三彩 ④半两钱 ⑤珐琅彩
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8.《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吏 ②设置了专门的税官管理商业 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 ④由商人自发担任市场监管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史书记载:明朝松江地区开有“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酬取值”。以下据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松江合郡男妇从事商品生产 B.暑袜店店主是包买主
C.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松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0.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
A.邸店 B.柜坊 C.飞钱 D. 坊
11. 春秋后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400亩,另辟3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
A.400亩 B.300亩 C.700亩 D.100亩
12.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屯田制 D.摊丁入亩
13.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
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见下图)
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14.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
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
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处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15.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班牙、葡萄牙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16.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17.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
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D.“哥仑布给我们带来贫困”
18.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A.开辟新航路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发动鸦片战争 D.建立福利国家
19.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企业制度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20. 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②人类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 ③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④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22.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23.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迁移应用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直接原因是
A.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提高
24.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深发展
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引起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25.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D.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26.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7.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2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29. 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 “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当为
洋务运动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初
30. 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驱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
C.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D.“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
二、非选择题(31、32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居民隔开。设有市师、肆市、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有人说,欣赏
《清明上河图》“恍然如
入汴京(东京),置身流
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
耳。”
——《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
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6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8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
1860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1870年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1890年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1900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
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右图)
(《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
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
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
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
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
类的进步”最直接的控诉。 断掌工业
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6分)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8分)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
数学试题
命卷人:刘定勇 审卷人:胡小平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若sinx+cosx=sin(x+φ),则φ的一个可能值为         (  )
A、    B、      C、     D、
2、的结果为 (  ) 
A、  B、  C、  D、
3、将一个棱长为a的正方体切成8个全等的小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 ( )
A、 B、 C、 D、
4、△ABC三内角满足,则△ABC的形状为 (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5、两等角的一组对应边平行,则 ( )
A、另一组对应边一定平行 B、另一组对应边一定不平行
C、另一组对应边不可能垂直 D、以上都不对
6、三棱锥P—ABC的侧棱PA、PB、PC两两互相垂直,侧面面积分别是1,1,2,则三棱锥的体积是( )
A、 B、 C、 D、 2
7、已知,则 (  )A、  B、  C、  D、
8、已知高与底面的直径之比为1:2的圆柱内接于球,且圆柱体积为64,则球的体积( )
A、 B、 C、 D、
9、在△ABC中,已知,则的值为 ( )
A、 B、   C、  或 D、 
10、用若干个体积为1的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其正视图、侧视图都是如图所示的图形,则这个几何体的最大体积与最小体积的差是( ).
A、5 B、6 C、7 D、8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在中,若,,,则
12、若tanα=,则的值是
13、圆锥的高为1,底面半径为,过圆锥两条母线所作的截面面积最大值__ _ __
14、如果满足,的△ABC恰有一个,那么的取值集合
1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6-18题每题12分,19-21每题13分,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已知函数f (x)=2cos2+sinx-1.
(Ⅰ)求f (x)的单调递增区间;
(Ⅱ)当x∈[0,π]时,求f (x)的值域。
17、如图,已知长方体,,
(Ⅰ)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Ⅱ)求长方体外接球表面积。
18、右图为一简单组合体,其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PDCE是梯形,.
(Ⅰ)作出平面PEB与平面ABCD的交线,不要求写作法;
(Ⅱ)求证:平面PDA.
19、甲船在A处、乙船在甲船正南方向距甲船40海里的B处,乙船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而甲船同时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由A处向南偏西60o方向行驶,问经过多少小时后,甲、乙两船相距最近?
20、设为的三个内角,,,且(Ⅰ)求角的大小;
(Ⅱ)求的取值范围。
2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AB=2,PA=2,PC=3,,E是PC的中点,F是AB的中点。
(Ⅰ)求证:BE∥平面PDF;
(Ⅱ)求BE的长;
(Ⅲ)求BE与AD所成角的余弦值。
D1
C1
A1
A
B
C
D
B1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A
B
第19题图
第21题图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
生物学科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鲍光勇 审题人:费贤武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6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棉花纤维的粗与长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D、玉米的圆粒和黄粒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重新组合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
C、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3、下列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4、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8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A、16、8、32、32 B、16、8、32、64
C、8、4、16、36 D、16、8、32、0
5、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是
A、3/4,3/4 B、3/8,1/8 C、1/4,1/4 D、1/4,1/8
6、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
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
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
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8、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的细胞 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
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 D、被细菌侵染的细胞
9、下表所列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细胞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十二指肠细胞 13.5 1.8 15.3
肿瘤细胞 18.0 0.5 18.5
成纤维细胞 19.3 0.7 20.0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都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的
10、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量比为1∶2∶2时,该细胞处于
 A、前期或中期  B、前期或后期  C、中期或后期   D、后期或末期
1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对于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胚胎时期
D、细胞凋亡和坏死都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12、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①、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交叉互换 ④、联会
⑤、染色体复制 ⑥、染色单体分离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②④⑥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③⑥②①
13、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代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代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C、F2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D、黄斑是隐性性状
1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
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15、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
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比例 1 1 1 1 2 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16、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由显性遗传因子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遗传因子b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的遗传组成最大可能是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④②⑤ D、④⑤②
17、白色盘状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1自交产生的F2中杂合的
白色球状南瓜有4000株,则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多少株
A、1333 B、2000 C、4000 D、8000
18、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
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19、用纯合高茎豌豆(DD)与纯合矮茎豌豆(dd)杂交得,自交得,的全部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矮茎豌豆所占的比例是
A、1/8    B、1/6   C、1/4      D、3/8
20、某种生物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它们的
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为3:3:1:1,则乙的基因型是
A、YyRr B、 yyrr C、Yyrr或yyRr D、yyRR
21、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只能产生一种表现型的是
A、BBSs×BBSs B、BbSs×bbSs C、BbSs×bbss D、BBss×bbSS
22、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A、4、8、8 B、2、4、8 C、8、16、16 D、8、0、8
2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24、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2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着丝点的分裂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
A、减数分裂间期、减数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C、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26、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
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27、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
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其中具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
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花。据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
B、基因型为aaBb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
C、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3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必定发生性状分离
28、下列是某种雄性动物睾丸内正在分裂的四个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29、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2∶2∶1∶1 B、1∶1∶1∶1
C、9∶3∶3∶1 D、3∶1∶3∶1
30、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A、肝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31、(8分)某校学生在学校内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如下图所示)的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你根据表中第 组婚配情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⑵、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婚配双亲中可能的基因型组合: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⑶、请写出第三组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含有配子、遗传符号等完整的遗传图解)。
32、(10分)家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 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
项目 基因组合 A、B同时存在 (A B 型) A存在、B不存在 (A bb型) B存在、A不存在 (aaB 型) A和B都不存在 (aabb型)
鸡冠形状 核桃状 玫瑰状 豌豆状 单片状
杂交组合 甲:核桃状×单片状→F1: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
乙:玫瑰状×玫瑰状→F1:玫瑰状,单片状
丙:豌豆状×玫瑰状→F1:全是核桃状
⑴、甲组杂交F1代四种表现型比别是___ __ __。
⑵、让乙组后代F1中玫瑰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_____ ____。
⑶、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有120只,那么表现为豌豆状冠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__ __只。
⑷、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____ ____种,后代中纯合子比例占____ _____。
33、(13分)右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含2对染色体)的几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该图所示的是____________(动物或植物)的细胞分裂。A图表示_____________时期,此细胞称为 细胞,此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⑵、B图表示的是_________期,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此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细胞。
⑶、C图表示_________期,此细胞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的主要变化是 。若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则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是_________细胞。
34、(9分)下列各图表示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据图回答:
⑴、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条,该动物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有 条染色体。
⑵、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 ,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图 ,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 。
⑶、图B所示的细胞有 个四分体,图C所示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
,图D所示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是 。
⑷、此5个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答 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B B B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B C D B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B A B A D D A C
31、(8分,每空1分)
⑴ ①;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⑵ 第一组:AA×AA、AA×Aa、Aa×Aa
第二组:AA×aa、Aa×aa
第三组:aa×aa
⑶ 略(3分)
32、(10分,每空2分)
(1)、1:1:1:1
(2)、核桃状:豌豆状=2:1
(3)、80
(4)、6,1/4
33、(13分,每空1分)
(1)、动物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初级精母 2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有丝分裂后 4 0 体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0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精细胞
34、(9分,每空1分)
(1)、4 4
(2)、B、D、E B、C、E D、E
(3)、2 有丝分裂中期 精细胞
(4)、C→A→B→E→D
班级 姓名 考号
----------------------------------------------------------------------------------------------------------------------------------------------------------------------------------------------------------------------------------------------------------------------------------------------------------- -
--------------------------------------------------------------------------------------------------------------------------------------------------------------------------------------
----------------------------------------------------------------------------------------------------------------------------------------------------------------------------------------------------------------------------------------------------------------------------------------------------------- -
------------------------------------------------------------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
地理学科试卷
命题人:朱正祥 审题人:丁焰更
(考试时间:7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2分=60分)(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家英国媒体撰文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专家翟振武教授也表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结合图一 ,回答1~2题。
1.翟振武教授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上方乙图中,能够反映我国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图二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椐此完成3~4题。
3.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4.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A.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D.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5~7题。
5.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6.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
两个国家是
A.中国、澳大利亚 B.墨西哥、中国?
C.美国、墨西哥 D.美国、澳大利亚?
表一为第六次(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普查中安徽省人口主要部分数据与第五次的比较,据此完成8~9题。
项目时间 户 籍人 口(万) 常 住人 口(万) 性别比(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万)
第五次 6245.3 5986.0 106.61 25. 42 7.45 4321.3
第六次 6862.0 5950.1 103.39 17.98 10.18 3391.0
8.从上述数据可以推知安徽省
A.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B.城市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C.人口性别构成十分合理 D.人口出现负增长
9.近年来我省户籍人口中到省外务工人数日益增多,导致
A.常住人口增加 B.“拉低”了我省男女的性别比
C.出生率大幅下降 D.人口出现负增长
10.图四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I、Ⅲ、Ⅱ
  读图五“城市服务范围理论图”,回答11~13题。
1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甲:普通服装店,乙:早点铺,丙:星级宾馆
B.甲:珠宝行,乙:家具店,丙:早点铺
C.甲:早点铺,乙:汽车销售店,丙:高级家用电器
D.甲:星级宾馆,乙:珠宝行,丙:早点铺
12.根据图中的服务区的面积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S甲=S乙 B.S丙=S乙 C.3S丙=S乙 D.6S甲=S丙
13.图示反映了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各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
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 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
  图六中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读下图,回答14~16题。
X Y Z
14.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三个功能区,那么
A.X是工业区     B.Y是绿化带 C.Z是居民区 D.Y是工业区
15.若X、Y、Z为某平原上的三个区域,人口密度X>Y>Z,则三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A.X地最大 B.Y地最大 C.Z地最大 D.不确定
16.若X、Y、Z三个区域地租水平为X>Y>Z,则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区域是
A.X B.Y C.Z D.X和Y
图七是“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该城市功能分区布置合理,①、② 、③、④依次表示
A.轻工业区、重工业区、住宅区、高新技术产业区
B.重工业区、轻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轻工业区、住宅区、重工业区、商业区
D.高新技术产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轻工业区
18.图中城市
A.①与 ③之间卫生防护带主要是防止水污染
B.③所示功能区西边比东边地租高
C.工业区位于盛行风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D.随着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郊区农业产业结构得以调整
某跨国连锁零售企业欲在我国某城市建立商业销售网点,以便覆盖该区域。在前期论证阶段,助手为公司总经理找来该城市地租等值线图和其它相关地图。读图八“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及表二“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统计表”,回答19~21题。
19.该助手除了找城市地租等值线图以外,最应该找来的是
A.地形分布图 B.人口密度图 C.河流分布图 D.行政区划图
20.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地形条件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
21.该城市商业区外缘距市中心的距离约为
A.0.8千米 B.1.33千米 C.2.8千米 D.3千米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图九,回答22~23题。
22.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2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 南京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图十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图十一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某城市规划示意图,阴影为城区,读图完成26~28题。
26.图中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7.该城的化工区应规划在
A.甲 B.乙 C.丙 D.丁
28.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该城郊主要种植
A.水稻 B.棉花
C.香蕉 D.蔬菜
伽师瓜被称为“中国瓜王”“西域珍品”,以果肉丰厚,质细味美名扬天下,自2000年始,伽师县全面启动无污染、无公害“绿色工程”种植伽师瓜,2006年6月,伽师瓜地理标志产品标识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复使用。目前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还有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结合下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四地发展瓜果种植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充足的光照
B.丰沛的降水
C.肥沃的土壤
D.广阔的平原
30.目前,全国各地都可品尝到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瓜果,新疆瓜果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主要取决于
A.优厚的倾斜政策 B.发达的通讯网络
C.便捷的交通运输 D.丰厚的居民收入
二.综合题(40分)
31.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20分)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
年份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2025年
发达国家 50% 66.6% 72.6% 80%
发展中国家 17.0% 25.4% 33.6% 57%
(1)图甲中虚线代表    国家,实线代表    国家(4分)。简要叙述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情况。(4分)
(2)据图乙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以及发展中国家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8分)
(3)根据表中的资料,在图丙中画出两类国家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曲线图(自己设计图例)。(4分)
32.读“农业的主要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C 、D 、E 。(6分)
(2)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主要要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极为明显的 ___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 _______的原则。(4分)
(3)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6分)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____;
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   ________;
我国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__________。
(4)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会产生哪些生态问题?(4分)
答案
一.选择题(30×2=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D B A A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B C A B D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B D C A C D A C
二.综合题
31.(20分)
解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但发展快。发展中国家总人口多,城市人口总数大,1980年以后百万人口城市数已超过发达国家城市数,所以虚线代表发展中国家。读图可清楚发现,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增长快。
答案:(1)发展中、发达,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较发达国家快(8分)
(2)数量不断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发展中国家数量增长速度更快,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8分)
(3)(4分)。
32.(20分)
【答案】(1) 政策 交通运输 市场 (6分)
(2)地域性 因地制宜 (4分)
(3)地形 气候(热量) 土壤(6分)
(4)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4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表二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班级 姓名 考号 座位号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
化学学科
命题人:张贵鸣 审题人:罗莉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Li:7 C :12 N:14 O :1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2年广西龙江发生重大镉污染事件,为了及时处理污染带来的危害,往江水里投放烧碱或石灰,使水呈碱性,生成氢氧化镉从而减轻污染。镉(Cd)是一种重金属元素,有多种核素。下列关于108 48Cd和110 48Cd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8 48Cd和110 48Cd 都含有48个中子
B.108 48 Cd和110 48Cd 互为同位素
C.108 48 Cd和110 48Cd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108 48Cd和110 48 Cd分别含有60和62个质子
2.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壳中硅的含量稀少 B.自然界中存在大量单质硅
C.高纯度的硅还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
3. 某微粒用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质量数=Z+A
4.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之后的一段时间,在全国各地传出一种谣言:碘盐可以防核辐射。致使全国很多地方碘盐脱销,不过国家很快就采取措施粉碎了谣言。关于碘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食用碘盐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大脖子病
B.碘盐就是在氯化钠中添加碘单质的食用盐
C.将碘盐溶于水后再滴加淀粉,溶液变蓝色
D.碘盐中的氯化钠易潮解
5.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6.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XO3,则它对应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A.HX B.H2X C.XH3 D.XH4
7.实际存在的H、H、H、H和H,它们是
A.氢的五种同位素 B.五种氢元素
C.氢的五种原子 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8. 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1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
B.NH3(H2O含石蕊) 蓝色喷泉
C.HCl (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
D.C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
9.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10.下列结论是从某同学的作业本上摘录的,其中你认为肯定正确的是
①微粒半径:S2->Cl->Cl>S ②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H2Se ③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 ⑤酸性:H2SO4>HClO4>H2SeO4 ⑥得电子能力:F>Cl>Br>I
A.只有①    B.①③④    C.②④⑥ D.只有⑥
11.现有下列五个转化,其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①SiO2→Na2SiO3; ②CuSO4→CuCl2; ③SiO2→H2SiO3;
④CuO→Cu(OH)2; ⑤Na2O2→Na2CO3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2.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
B.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C.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
D.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
1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D﹥B﹥A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A﹥B﹥D﹥C
14.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许多发达国家的自来水厂采用ClO2代替Cl2来进行自来水消毒。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所示: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NaClO2和ClO2中Cl的化合价相同
C.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NaCl
15.微量元素硒(Se)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已知硒为第四周期第ⅥA族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下列对硒元素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硒化氢不稳定 B.最高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
C.硒与铁反应可生成FeSe D.酸性强弱顺序:H2SeO4>H2SO4
16.将1.92g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A.0.11mol    B.0.05mol   C.1.05mol   D.1mol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共8分)
(1)元素的种类决定于__________ , 核素的种类决定于_________ ,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 。
(2)H、D、T三种原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在标准状况下,它们的单质的密度之比是 ,1 mol各单质中,它们的质子数之比是 ,在标准状况下,1 L各种单质中它们的电子数之比是 。
(3)含6.02×1023个中子的Li的质量是 g。
18.(4分)在水溶液中,YO3-与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YO3-+3S2-+6H+=Y-+3S↓+3H2O.请回答:
(1)此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 __;
(2)YO3-中Y的化合价是_____ __;
(3)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 _,Y元素可能处于第______ _族。
19.(10分)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36号元素),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思考扇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D代表的元素处于常见周期表的位置是 。
(2)元素F、G、I、K、M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B、F、G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4)元素B和N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与元素K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C、K形成的化合物,现象为 。
20.(14分)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W 单质制成的高压灯,发出的黄光透雾力强、射程远。且其单质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元素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元素W的单质燃烧后生成的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则检测溶液中存在该离子的方法是

(4)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元素X与元素Y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
a.常温下X的单质和Y的单质状态不同;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c.X、Y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Y的气态氢化物较稳定。
21.(16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根据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预测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于是,甲同学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设计如下实验验证。
① 取钠、镁、铝小粒分别与冷水反应,实验现象为 ;
② 另取镁、铝小粒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可以看到 反应更剧烈;
通过以上实验甲同学得到结论:三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
(2)乙同学欲比较C、N、Si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C中所加入的药品为: ;
②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装置C中看到的现象为 ;
③有的同学根据硝酸具有挥发性,认为乙同学的实验装置存在不足,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
宁国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
化学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共8分)
(1)___ ___ , _______ __ , __________ 。
(2)关系是 ,密度之比是 ,
质子数之比是 ,电子数之比是 。
(3)质量是 g。
18.(4分)
(1)还原剂是_____ __; (2)化合价是_____ __;
(3)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 _,处于第____ __ _族。
19.(10分)
(1)周期表的位置是 。
(2)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碱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4)离子方程式为 ,
现象为 。
20.(14分)
(1)同位素的符号是 ,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化学方程式为 。
(3)检测溶液中存在该离子的方法是

(4)离子方程式为 。
(5)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
21.(16分)
(1)① 实验现象为 ;
② 可以看到 反应更剧烈;
三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
(2)①A的名称 ,C中的药品为: ;
②B中离子方程式为 ,
C中看到的现象为 ;
③修改意见 。
宁国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段考
化学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B A C D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B C C D D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共8分)(每空1分)
(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2) 互为同位素; 1:2:3; 1:1:1; 1:1:1。
(3)7/4。
18.(4分)(每空1分)
(1) S2- ; (2)+5; (3)7,ⅦA。
19.(10分)(每空2分)
(1)第二周期,第ⅤA族; (2)Ca > Mg > Al > P > Cl ;
(3)NaOH;
(4)Cl2+2Br- == Br2+2Cl- , 溶液分层,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20.(14分)(每空2分)
(1) 146C ; ;
(2) 2Na+O2==Na2O2(点燃)
(3)向溶液(或待测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存在该离子,反之,不存在该离子。
(4) Al(OH)3 + OH- == AlO2- + 2H2O
(5) N ; bc 。
21.(16分)(每空2分)
(1)①钠剧烈反应,镁和铝无明显现象;
②可以看到镁反应更剧烈;
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a﹥Mg﹥Al 。
(2)① A:分液漏斗, C:硅酸钠溶液;
② CO32- + 2H+ == H2O + CO2↑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 在B、C两个装置之间连接一个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考号 班级 姓名
2
8
+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