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巩固层·知识整合] (教师用书独具) [提升层·能力强化]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 1.引起电路特性发生变化的三种情况 (1)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改变,使电路的电阻发生变化。 (2)开关的闭合、断开或换向(双掷开关)使电路结构发生变化。 (3)非理想电表的接入使电路的结构发生变化。 2.动态分析的常见思路 由部分电路电阻变化推断外电路总电阻R外的变化,再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总=讨论干路电流I总的变化,最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各元件上其他量的变化情况。 3.常用三种分析方法 (1)程序法:“部分→整体→部分” ①由局部电阻变化判断总电阻的变化。 ②由I=判断总电流的变化。 ③根据U=E-Ir,判断路端电压的变化。 ④由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判断各部分电路电压及电流的变化。 以上分析可形象表示为 R局→R总→I总→U外? (2)结论法——“并同串反” “并同”是指: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 “串反”是指: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 (3)极值法 对含有可变电阻的电路,当可变电阻的阻值变化而导致电路出现动态变化时,可将可变电阻的阻值推到极端(0或最大),然后对电路加以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例1】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变阻器R3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思路点拨:(1)滑片P向B端移动,R3接入的阻值变小,则总阻值变小。 (2)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并同串反”法。 B [方法一:程序法 基本思路:局部→整体→局部,即从阻值变化的电路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知R总的变化情况,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知I总和U外的变化情况,最后再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确定电路各部分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情况。 当R3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有R3↓→R外↓→R总↓→I总=↑→U内=I总r↑→U外=(E-U内)↓,即电压表示数减小;I总↑→UR1=I总R1↑→UR2=(U外-UR1)↓→IR2=↓→IR3=(I总-IR2)↑,即电流表示数变大,故选项B正确。 方法二:“并同串反”法 当变阻器R3的滑片P向B端滑动时,R3的有效电阻减小,因电流表与R3串联,电压表与R3“间接并联”,故由“并同串反”法知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选项B正确。] [一语通关] 在闭合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的增大(或减小),将引起电路总电阻的增大(或减小),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会增大(或减小),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一定会减小(或增大)。 含电容器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电容器是一个储存电能的元件。在直流电路中,当电容器充、放电时,电路里有充、放电电流,一旦电路达到稳定状态,电容器在电路中就相当于一个阻值无限大的元件,在电容器处电路可看作是断路,画等效电路时,可以先把它去掉。 1.分析和计算含有电容器的直流电路的注意点: (1)电路稳定时:电容器所在支路相当于断路。因此,该支路上无电流通过且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两端无电压,该电阻相当于导线。 (2)当电容器与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3)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变化时,将会引起电容器的充、放电。如果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升高,电容器将充电;反之电容器将放电,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的电荷量等于电容器带电荷量的变化。 2.解答含电容器电路问题的一般步骤 (1)应用电路的有关规律分析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及其变化情况。 (2)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求解。 【例2】 (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 V,内阻r=1 Ω,电阻R1=6 Ω,R2=5 Ω,R3=3 Ω,电容器的电容C=2×10-5 F。若将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时通过R2的电流为I;断开开关S后,通过R1的电荷量为q。则( ) A.I=0.75 A B.I=0.5 A C.q=2×10-5 C D.q=1×10-5 C AD [开关S闭合时,I==0.75 A,选项A正确,B错误;此时UC=UR并=1.5 V,QC=CUC=3×10-5 C,若将开关断开,则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量通过R1、R3放掉,因I1∶I3=R3∶R1=1∶2,根据q=It可知,通过R1的电荷量q=QC=1×10-5 C,选项C错误,D正确。] [一语通关] (1)充电或放电完毕,电容器所在电路没有电流流过,稳定时按断路处理。 (2)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与其并联支路的电压。 (3)分析电容器要注意以下公式:C=、C=、E=。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有多种,常见方法汇总如下表所示,这些方法所依据的原理均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主要 仪器 原理 电路图 误差 来源 测量 结果 电流 表、电 阻箱 电流表 分压 电动势无 偏差,内 电阻偏大 一只电 压表 (粗测) U= (RV?r,U≈E) 电压表 内电阻 并非无 穷大或 电池有 内电阻 电动势偏 小,不能 测内电阻 两只电 压表 无 电动势 无偏差, 不能测 内电阻 电压 表、电 流表、 滑动 变阻 器 电压表 分流 电动势和 内电阻均 偏小 电流表 分压 电动势无 偏差,内 电阻偏大 电压 表、电 阻箱 电压表 分流 电动势和 内电阻均 偏小 【例3】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电流表A1的内阻r1=1.0 kΩ,电阻R1=9.0 kΩ,为了方便读数和作图,给电池串联一个R0=3.0 Ω的电阻。 (1)按图示电路进行连接后,发现aa′、bb′和cc′三条导线中,混进了一条内部断开的导线。为了确定哪一条导线内部是断开的,将开关S闭合,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先测量a、b′间电压,读数不为零,再测量a、a′间电压,若读数不为零,则一定是________导线断开;若读数为零,则一定是________导线断开。 (2)排除故障后,该小组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得到电流表A1和A2的多组I1、I2数据,作出图像如图所示。由I1?I2图像得到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解析] (1)测a、b′间电压,读数不为零,说明cc′没有断开,若测a、a′间电压,读数不为零,说明bb′没有断开,所以aa′断开,若测a、a′间电压,读数为0,说明aa′没有断开,是bb′断开。 (2)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I1(R1+r1)+(I1+I2)(R0+r),因为I1?I2,上式可简化为E=I1(R1+r1)+I2(R0+r),读出两点坐标:(60 mA,0.12 mA)和(260 mA,0.05 mA),代入方程解得电动势E=1.41 V,内阻r=0.5 Ω。 [答案] (1)aa′ bb′ (2)1.41(1.36~1.44均可) 0.5(0.4~0.6均可) [一语通关] (1)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理论依据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更准确,误差小 (3)有图像时要根据纵坐标和横坐标画出直线方程(因为多数图线都是直线)找斜率、找截距。 [培养层·素养升华] (教师用书独具) 为测定某旧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A.旧干电池一节; B.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量程为0~3 V); C.电阻箱R(0~999.9 Ω); D.定值电阻R0=10 Ω; E.多用电表; F.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创新的思路 (1)改变测量电路电流的方法。 (2)改变测量路端电压的方法。 2.实验步骤 (1)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和电阻箱的示数R1。 (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多次测量,分别读出电阻箱的阻值R2、R3、R4……。电压表的示数U2、U3、U4…… (3)计算出电路中电流的示数,,, (4)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列方程E=________ (5)将旧干电池接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规范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该同学所描绘的图像中,横坐标表示的是________。 甲 乙 A.R B. C. (6)按照(5)中所选的横坐标,已知图像的斜率为k,纵截距为b,则旧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内阻r=________(用k、b、R0表示) 提示:(5)U=IR0=R0,变形得:=++,故应作出-R图像; (6)根据题图乙可知,b=+,k=,解得:E=,r=-R0。 [答案] (4)(r+R0+R) (5)A (6) -R0 [深度思考] 为了测量由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为电阻箱,R0=5 Ω为保护电阻 (1)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 (2)保持开关S断开,调整电阻箱的阻值,再闭合开关S,读取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及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可得到多组电压值U及电阻值R。以为纵轴,以为横轴,画出-的关系图线(该图线为一倾斜的直线),如图12?3?48丙所示。由图线可求得电池组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实验连接图如答图所示;(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R0+r),变形得=+·,结合题图丙-图像可知=0.35 V-1,=Ω·V-1=2.14 Ω·V-1,得E=2.9 V,r=1.1 Ω。 [答案] (1)如图所示 (2)2.9 1.1 [素养点评] 电学实验是高考热点,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更是重点考查,特别是创新实验考查更频繁。基本办法都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来设计的,有很多都是用图像来解决,一定要列出对应的方程,找出相关量,这也是一个难点,多加强训练,就能提高解题能力,提升实验设计的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