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尊重自由平等 课件(共23张PPT+3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尊重自由平等 课件(共23张PPT+3视频)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温故知新
1、我国司法机关有哪些?
2、人民法院的性质、分类、职权及其要求
3、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分类、职权及其要求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八年级
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P98---103,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
1、自由的内涵
2、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4、平等的内涵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新闻链接:侮辱攻击袁隆平院士,多人被处罚!
思考:
结合这则新闻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不限制角度,自由发言。
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观看视频,说说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1、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①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②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道德、纪律
一、无法治不自由
火车有轨道的限制
学生有校纪校规的限制
车辆有红绿灯的限制
自由发言:联系你的生活,谈谈你受了哪些限制。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
一、无法治不自由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思考:从两部法律体会自由和法治的关系?
自由
标定
保障
法治
法治
有限制的、相对的
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一、无法治不自由
(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有自由。
一句话:享受自由须守法治底线,
法治规范、保障自由。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全民
守法
科学
立法
公正
司法
严格
执法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观看视频,
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什么是平等?
二、法眼看平等
4.什么是平等(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
平等的内涵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机会平等)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结果平等)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同工同酬
受教育权
男女平等
城乡平等
民族平等
选举平等
思考:以上图片体现了平等的哪层含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思考:我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平等的哪层含义?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01
03
02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否矛盾?
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平等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解放取得了旧中国不可比拟的成就和进步。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法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女性的生育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发展权和政治参与权利等各种现实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都可以看到相当比例的女性代表和女委员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的亮丽风采。
思考:
这个视频说明了什么?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法律连线
民法典
宪法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刑法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从我国的法律条文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5.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②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课堂总结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一、无法治不自由
二、法眼看平等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体现
自由的内涵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平等的内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