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七章力第1节力R.八年级下册一、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力学的起点。“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力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学生形成“力”概念的最关键部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符号和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与方法:1、从与力有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作用效果。2、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3、通过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2、在经历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促进学生间合作与交流。4、通过完成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三)、重点难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难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四)、教学资源准备教具:多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学具:橡皮泥、弹簧、硬塑料瓶、细玻璃管、磁铁、铁块、小铁球、斜面、平板、小车等(不能准备的,由学习小组组长到实验室借)。二、学情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但针对自学内容学生提不出或不敢提问题,提出“真问题”的能力还需培养;难于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性和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另外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存在表述困难。三、教学法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教学法、实验体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学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练习、提问、小组讨论、实验体验等”方法进行课前学习和课堂互动来获取力的相关知识。四、课前设计流程:制定学习任务单(纸质版课前三天发给学生,布置作业发到“学生端”)—创建微视频(课前一周发到“微课之家平台”)—检查学情(教师端批阅、课前抽查等)—二次备课。五、课堂设计流程:课题导入—互动课堂—随堂检测—学到了什么?—反馈与评价—课后任务玩玩游戏:教学展示课题导入以小组为单位接龙,用“力”字组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接龙词语。3s内接龙失败的小组,就要派人到黑板上将接龙词语按物理学范畴和其他范畴进行分类,并说出物理学中力含义。板书设计7.1力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2、力用符号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3、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者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示意图:定义: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图形。注意:同一图中,表示多个力时,比例要一致。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力是成对出现的,有施力物体的同时就有受力物体。(一)自学回顾小组派员表述总结教学展示互动课堂(二)问题解决知识点1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共性问题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方法技巧: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应从以下三点理解:1、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方向不变;2、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速度的大小不变;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只要满足任何一个条件,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亲身体验小组自主进行小铁球受到磁体的作用会改变运动轨迹。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亲身体验,认真观察、分析、思考。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怎样正确、规范地画力的示意图?共性问题:知识点2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例题:如图甲,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受到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10N的拉力作用,作出拉力的示意图。F=10N30°注意:同一图中如果表示多个力时,受力的大小不同,线段的长度也应该不同,即力大的线段长些,力小的线段短些。力的示意图作图口诀:一定点,二画线,线段末端画尖尖,最后数值标尖边。解析:作力的示意图,必须把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本题中拉力用F表示,其作用点在木箱上,可以画在右上角的某个位置,也可以画在中心处。F=5NF=3N总结: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如果力的作用点不在同一位置,则可以通过平行移动力的方向,把它们看作是在同一个作用点上,这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有影响的。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那么作用点的位置如何表示呢?(小组交流讨论)知识拓展问题:30°F=8NF=10NF=6N共性问题:怎样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点3观看微视频: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观察、思考、发现、认同、内化。)小组讨论:问题:用手拍桌子,手有什么感觉?试着分析原因?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如图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形状发生改变教学展示随堂检测2、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B、在桌子上静止的茶杯C、正在减速的汽车D、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C3、小明从船上跳到岸上,使小明上岸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B、水C、小明D、岸4、用鸡蛋去碰石头,鸡蛋会被碰破而石头不会破,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鸡蛋受到了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力B.石头碰鸡蛋的力大于鸡蛋碰石头的力C.石头碰鸡蛋的力等于鸡蛋碰石头的力D.石头碰鸡蛋的力和鸡蛋碰石头的力都作用在鸡蛋上了5、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只填序号)。正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反方: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2、4、5、7AC箱子6、一位同学沿水平向右用30N的力推箱子,另一位同学用60N的力沿与水向右成45°角的方向拉箱子,请在下图中画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F=60NF=30N45°思维导图力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作用效果改变形状改变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展示学到了什么?学生拿出《成绩单》填写分数、进行各项目评价,教师汇总后,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教学展示反馈与评价教学展示课后任务完善第一节力的思维导图;完成第2节弹力“课前任务学习单”。本节属“翻转”后课堂教学,课前学习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和学习微视频,获得力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堂设计是在把握学情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和学生一起解决疑难,完成作业。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简单、有趣,且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是新课标要求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在学生认识规律之后,又及时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强化应用意识。反馈总结六、教学反思再见(共17张PPT)第七章力第1节力R.八年级下册玩玩游戏:教学展示课题导入以小组为单位接龙,用“力”字组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接龙词语。3s内接龙失败的小组,就要派人到黑板上将接龙词语按物理学范畴和其他范畴进行分类,并说出物理学中力含义。板书设计7.1力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2、力用符号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3、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者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示意图:定义: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图形。注意:同一图中,表示多个力时,比例要一致。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力是成对出现的,有施力物体的同时就有受力物体。教学展示互动课堂(一)自学回顾小组派员表述总结知识点1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共性问题(二)问题解决方法技巧: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应从以下三点理解:1、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方向不变;2、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速度的大小不变;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只要满足任何一个条件,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亲身体验小组自主进行小铁球受到磁体的作用会改变运动轨迹的实验。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亲身体验,认真观察、分析、思考。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呢?怎样正确、规范地画力的示意图?共性问题:知识点2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例题:如图甲,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受到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10N的拉力作用,作出拉力的示意图。F=10N解析:作力的示意图,必须把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本题中拉力用F表示,其作用点在木箱上,可以画在右上角的某个位置,也可以画在中心处。30°注意:同一图中如果表示多个力时,受力的大小不同,线段的长度也应该不同,即力大的线段长些,力小的线段短些。力的示意图作图口诀:一定点,二画线,线段末端画尖尖,最后数值标尖边。F=5NF=3N总结: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如果力的作用点不在同一位置,则可以通过平行移动力的方向,把它们看作是在同一个作用点上,这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有影响的。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那么作用点的位置如何表示呢?(小组交流讨论)问题:想一想30°F=10NF=6NF=8N共性问题:怎样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点3观看微视频: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观察、思考、发现、认同、内化。)小组讨论:问题:用手拍桌子,手有什么感觉?试着分析原因?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如图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形状发生改变教学展示随堂检测2、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B、在桌子上静止的茶杯C、正在减速的汽车D、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C3、小明从船上跳到岸上,使小明上岸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B、水C、小明D、岸4、用鸡蛋去碰石头,鸡蛋会被碰破而石头不会破,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鸡蛋受到了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力B.石头碰鸡蛋的力大于鸡蛋碰石头的力C.石头碰鸡蛋的力等于鸡蛋碰石头的力D.石头碰鸡蛋的力和鸡蛋碰石头的力都作用在鸡蛋上了5、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只填序号)。正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反方: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2、4、5、7AC箱子6、一位同学沿水平向右用30N的力推箱子,另一位同学用60N的力沿与水向右成45°角的方向拉箱子,请在下图中画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F=60NF=30N45°思维导图力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作用效果改变形状改变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展示学到了什么?完善第一节力的思维导图;完成第2节弹力“课前任务学习单”。教学展示课后任务教学展示反馈与评价学生拿出《成绩单》填写分数、进行各项目评价,教师课后汇总后,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本节属“翻转”后课堂教学,课前学习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和学习微视频,获得力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堂设计是在把握学情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和学生一起解决疑难,完成作业。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简单、有趣,且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是新课标要求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在学生认识规律之后,又及时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强化应用意识。反馈总结教学反思再见学习任务单学习内容:1、阅读教材本节内容;2、观看三个微视频。(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和微视频学习:1、知道力的概念、符号和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习重点: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学习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作业: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____,简称____,符号是____。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我们称之为力的三要素。3.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画力的示意图时,在____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线段的______或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最后在箭头旁标明力的数值和单位。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4、力是___________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5、请举例说明:(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系。6、如图(1),用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N.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示意图。图(1)图(2)图(3)7、如图(2),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N的力推箱子,请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8、如图(3),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为什么??我的疑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mp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mp4 学习任务单.docx 第七章第一节力 -说课.ppt 第七章第一节力.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