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
A.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
B.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C.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D.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化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 比较《共同纲领》、《土地改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同点包括( )
①都是法律文献
②都具有宪法性质
③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④都是人民意愿和利益的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 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投资国外 B.独立经营
C.公私合营 D.股份制经营
6. 1958年,中共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不包含其中的是( )
A.鼓足干劲  B.力争上游
C.和谐发展 D.多快好省
7. 1966年8月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实际指向的是( )
①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
②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
③林彪反革命集团
④江青反革命集团
A.①② B.②
C.③④ D.①
8. 下列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建成
B.新建宝成、兰新、包兰等铁路
C.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9.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
①停止“以钢为纲” 
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③停止“共产风” 
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 1992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新局面是( )
①建立企业员工工会组织 
②首次实行政企分开 
③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④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金银纪念币。深圳经济特区特殊在( )
A.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C.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D.实行特别的外交政策
12. 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是(  )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3. 我国政府提出要贯彻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4.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  )
A.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B.解放台湾
C.和平解放台湾
D.台湾实行“一国两制”
15.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忙于世界大战
B.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C.美国实行贸易保护
D.中国推行闭关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如图。
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1950年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易振家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17.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88年的光辉历程中,召开过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一次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一次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
(1)在材料一即图的方框中填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
(2)在材料一即图的方框中填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点名称。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写出具有转折意义的两次会议的名称。
(5)请写出这两次会议确立的党中央的核心领导人的名字。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杜鲁门指使国务院声称: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1951年,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提案。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这是被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材料三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都表达了担心和疑虑。他们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意欲借此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控制欧亚大陆,并在国际秩序方面“另起炉灶”。
(1)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三,美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何种态度?如何认识美国的这种态度?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对外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BCC 6-10CABCD 11-15BDDAB
二、非选择题
16. (1)运动:土地改革。
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政策:保护富农(经济、财产)政策。
(3)直接结果:农民获得了土地,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深远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7. (1)成立时间:1921年。
(2)成立地点:上海。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符合题意的表述也可)
(4)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5)毛泽东;邓小平。
18. (1)由敌对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怀疑态度;美国的这种态度是与事实不符的,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互利共赢的,不是用来进行政治渗透的。
(3)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实力;国家利益是决定外交的根本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