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文字狱的兴起 D.东厂的设置
2. 明朝读书人为实现“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梦想。他们应该( )
A.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B.学会吟诗作词
C.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D.曲谱剧本信手拈来
3. 下列局面和大明王朝中后期的政治情况相符的是(  )
①政治腐败,皇帝疏于朝政 
②朝政混乱,官吏贪赃枉法 
③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 
④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了巩固。下列属于乾隆皇帝政绩的是(  )
A.册封达赖五世 B.收复台湾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5. 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   )
①设置西域都护 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6.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7. 明清时期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给自足的封建小生产
B.明清的大商人很多
C.明清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
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9. 清朝前期,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下列属于清朝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甘蔗 
④水稻 ⑤烟草 ⑥茶叶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③⑤⑥
10. 世界上现存最宏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
A.秦长城 B.明长城
C.故宫 D.秦陵兵马俑
1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是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2. 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如下,其中①处可填(  )
第一类:《论语》《老子》《墨子》
第二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第三类:《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①  ?
A.《韩非子》 B.《兰亭集序》
C.《窦娥冤》 D.《农政全书》
13. 下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 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
 明太祖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度
14.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
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B.积极发展对外交往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屈从于列强的侵略
15. 鸦片战争前,有一位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中国销售,他抵达中国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市舶司 B.军机处
C.锦衣卫 D.广州十三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清代蒙藏回部典汇》是一部汇辑中国清代边疆地区(蒙古、西藏、回部)历史文献的大型史料长编,收录了清朝有关的圣训、起居注、上谕、奏章、军机密档、图书等各类原始资料,举凡蒙藏回部的政治、经济、史地、军政、外交、宗教、风土等,无不涉及,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西藏】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回部】
(2)清代的回部指的是哪里?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哪位皇帝平定了这里爆发的大小和卓叛乱?清政府为什么能迅速平定这次叛乱?
(3)清政府在平定回部叛乱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
(4)今天某些分裂分子妄图将上述地区从中国分裂出去,对此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材料二 姑苏繁华图
材料三 明清主要商帮情况一览表
商帮 主营商品 鼎盛时期
徽商 茶、盐、典当、瓷器、丝绸 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
晋商 茶、盐、票号、粮食、丝绸 鸦片战争前夕
江右商帮 瓷器、粮食、茶 18世纪初至19世纪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个新变化是什么?
(2)材料二的这幅图反映了清朝前期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商帮最早出现在何时?他们的出现有何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但1840年鸦片战争却以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告终,这恐怕不是康乾所能预料的。“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现在,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辉煌”。
(1)材料中为什么称清朝为“悲歌”和“落日”?
(2)从盛世到“悲歌”和“落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实际,写出我们应从“悲歌”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DDD 6-10BDBCC 11-15DDAAD
二、非选择题
16. (1)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赐予西藏宗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回部指我国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乾隆。
原因: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残杀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丧失民心,违背历史的发展趋势;清政府的平反策略正确,只杀叛乱首领,不杀无辜民众,顺应民心等。
(3)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西藏和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不可能得逞,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等。
17. (1)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2)苏州。
原因: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3)明朝。
意义: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 (1)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腐败,军队腐朽,阶级矛盾加剧等。
(3)要矢志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的长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的素质;实行开明的政策方针,缓和社会矛盾;国家的管理者要励精图治,加强国防建设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