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1)(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列关于朱元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他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一位领袖
B. 他吸收读书人充当谋事?
C. 它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D. 1421 年建立明朝?
2.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
A.削弱了儒学地位 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损害了国家统一 D.引发了文字狱
3. 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能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在本质中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军机处效率低下
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
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
4.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以下属于皇太极作为的是(  )
①继续进攻明朝 ②统一女真 
③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④改国号为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之一。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  )
A.驻藏大臣 B.台湾府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6.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1684年清政府就设置了台湾府,当时台湾隶属于(  )
A.广东省 B.浙江省
C.海南省 D.福建省
8. 明中期以来经济. 社会. 思想文化方面一系列因素的发育成长,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商业繁荣,商人资本雄厚而且地位上升
B.工商业市镇和大城市数量大幅增加
C.务农人员大量转入官府或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
D.政府坚持“重农主义政策”
9.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出现了许多城市,这些城市的主要集中地最不可能在(  )
A.江浙地区 B.沿海地区
C.沿海地区 D.西北地区
10. 下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准备阅读的文学名著,该名著取材的史实是(   )
A.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
B.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
C.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D.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11.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京剧形成于北京地区,最初被称为“皮黄戏”
B.京剧是南方一些剧种融合并发展的产物
C.京剧正式形成于中国近代
D.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12. 今人何满子在参观某一历史人物的陵墓后赋诗一首:“身具澹台志,文存史记魂。于今水浒传,流荡饰乾坤。”他参观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陵墓 (  )
A.施耐庵 B.吴承恩
C.徐光启 D.罗贯中
13. 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
政府架构(改制前)
政府架构(改制后)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14. 嘉庆时,北京城的乞丐就有10多万人。嘉庆元年的一个冬夜,露宿街头被冻死的人竟达8 000人。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灾害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纷破产
C.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国库空虚
D.贪污腐败盛行
15.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与学习卡内容相对应的是(  )
学习卡片 学习卡片
表现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商民出海
表现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
影响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社会风貌 B.君权强化
C.民族关系 D.闭关锁国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加强篇】
材料一
材料二 “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被明太祖知道后,被遣送回家。
(1)材料一中图一示意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
(2)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时代的晚期。图二反映的哪一措施使皇权高度膨胀?材料二中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之所以被明太祖知道,与哪个机构的工作有关?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什么机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科举制度演变篇】
材料三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四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5)结合材料四,说说明朝时这一制度又发生什么变化。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危害?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材料二 台湾者,海中荒岛也……后为红夷所夺,筑城数处……成功遄攻台湾,致澎湖,适遇水涨,竟以海舶渡之,直抵城下……红夷乞降,遂以大舶迁国。
(1)材料中的“贵国”和“红夷”指的是哪一国家?材料一中的“余”“我”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2)“红夷乞降”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3)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实行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
18.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顺治元年,颁布《禁海令》,将北起山东. 南至广州沿海的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寸板不许下海。”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清《海防纂要》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朝代实行的什么政策?
(2)该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3)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4)该政策及其后果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BACC 6-10ADDDB 11-15CADBD
二. 非选择题
16. (1)秦朝;管理行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锦衣卫。东厂。
(3)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皇权不断膨胀,相权不断削弱。
(4)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5)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禁锢了人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17. (1)荷兰。郑成功。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对台湾的统治,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8. (1)清朝;闭关锁国。
(2)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同时西方殖民者也都加强了对我国的侵略。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对外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等。(意思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