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也有一定的道理。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2. 1948年,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到1950年,美国共拨款130多亿美元援欧,其中90%是赠与,10%是贷款。受援国在渡过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主要是为了( ) A.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B.全面控制欧洲 C.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D.输出过剩资本 3. 某同学以“冷战局面的形成”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以下是他选取的部分素材,其中不适合这个学习主题的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内容 B.杜鲁门在1947年国会的演说稿 C.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D.科索沃战争记录 4. 冷战时期,尽管美国囤积了足以让苏联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空间。但他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还是采取( ) A.科学技术的较量 B.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C.以“和平演变”为主 D.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并用 5. 下图材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 )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加大了发展教育事业的力度 C.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接受外来的经济援助 6.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 A.发展高新技术 B.拓展经济活动的领域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强化安全生产的责任 7. 日本国内市场狭窄,工业产品依靠大量出口,为此政府提出“贸易立国”的口号,出口贸易增长很快,1960—1970年,日本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3.6%,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6.9%。材料表明日本经济的发展得益于( ) A.受到美国大力支持 B.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C.制定适当经济政策 D.高度重视发展教育 8. 下表信息说明苏联( ) 苏联农业生产年平均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 A.克服了农业集体化弊端 B.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束缚 D赫鲁晓夫改革有所成效 9. 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10. 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欧各国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③世界大国之间的军事竞争 ④西方“和平演变”的严重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 被美国总统里根称为“巨大的非军事力量”的“和平演变”手段是( ) A.经济封锁 B.科技竞争 C.大众传播 D.文化渗透 12. 二战以后,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曾在一年里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 ) A.1952年 B.1856年 C.1960年 D.1990年 13. 二战后,巴拿马人民为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巴拿马斗争的对象是( )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14. 1947年前,与印度同属于一个国家的是( ) A.巴基斯坦 B.巴勒斯坦 C.印度尼西亚 D.缅甸 15. 巴勒斯坦地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激烈的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 ) A.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 B.英吉利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 C.犹太民族和德意志民族之间 D.美利坚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 请回答: (1)材料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2)与材料二中北约组织相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是什么?它的成立标志着什么? (3)材料一、材料二说明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17.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也在实现它的大国梦。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实现大国梦的过程中其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日本在列强炮舰的逼迫下,痛苦而艰难地迈出开国的第一步,这一步对日本来说是噩梦的开始,也是衰弱到极点后再度强大的转折点。……二战以来,日本总是对自己政治上的“侏儒形象”耿耿于怀,日本认为要实现大国梦,必须发挥“正常”国家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日本的“噩梦”和“大国梦”分别指什么。 材料三 1950年—1991年美国、西欧、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西欧、日本二战后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比重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及他们为实现这一变化采取的共同措施。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从美国、日本、西欧的发展中我国可以学习到什么经验。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 ——《列宁全集》 材料二 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现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 (3)谈谈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剧变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DBB 6-10CCDBD 11-15CCCAA 二、非选择题 16. (1)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美苏联合成为盟国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种关系破裂,美苏之间出现了冷战局面,形成两极格局。原因是它们都想夺取世界霸权,在世界上称霸。 17. (1)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信息化和全球化。 (2)噩梦:西方国家的入侵; 大国梦: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3)西欧、日本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措施: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 (4)重视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等。(言之有理即可) 18.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东欧剧变是因为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着的弊端,改革又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特别是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的严重影响,从而导致了1989年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3)针对本国具体情况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继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依照本国的具体国情开创自己的特色之路,把国外的成功理论和经验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增强抵御西方“和平演变”的能力,树立坚定的信念,坚信党的领导,坚信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