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之后,新中国与邻国并肩战斗,历时3年取得某场战争的重大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场战争( )
A.使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
B.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环境
C.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D.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2.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得到农民的拥护  ②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实现了工业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到工业中
4.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6. 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B.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C.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7.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最为典型的事件是( )
A.实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串联” B.制造“刘少奇案”
C.“九一三”事件 D.“四五运动”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力量大大增强,你认为下列资料有助于此主题研究的是 ( )
①袁隆平 ②两弹元勋
③港澳回归 ④“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9. 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2.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民族自治 ④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李红老师讲课中用到下列关键词:“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外改革,对外开放”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4. 电视荧屏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台湾艺人的身影:欧弟主持的《天天向上》,林志颖父子出演《爸爸去哪儿》;你也可以看到李宇春等大陆艺人在台湾舞台上靓丽的身影。这主要说明了(  )
A.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B.大陆明星实力不如台湾明星
C.台湾同胞完全赞同“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
15. 1971年11月,两名中国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源于(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不断加强法制建设,逐渐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 自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整整十年没有召开一次全国人大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全国公安、检察和司法机关遭到冲击,无政府主义泛滥。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实施后,全国人民代表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等一批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数额巨大,生活腐化,被绳之以法;据悉,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近日也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庇护黑社会组织等罪而被一审判处死刑。
(1)材料一中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状况是出现在什么时期?
(4)读完材料四,你有哪些感悟?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中共八大的召开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二 如图。
图一          图二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请列举一例,并说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品质?
(4)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5)失误中有成就,这一时期建成了哪些油田,结束了我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这次会议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上述材料中的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CCC 6-10CCBDA 11-15ACDDC
二、非选择题
16. (1)临时宪法的作用。
(2)社会主义类型 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
(3)文化大革命期间。
(4)要学法守法,要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做违法乱纪之事等(只要答的合理就可以给分)。
17. (1)是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王进喜,艰苦创业精神。(或雷锋、焦裕禄,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4)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5)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王进喜。
18. (1)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1978年12月,北京;邓小平。
(3)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材料一中这篇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材料二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