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之一。与“1368年”“称帝”“应天府”这些关键词语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朱元璋 B.赵匡胤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2. 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专制统治 D.增强六部权力 3.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材料中的“闯王”指( )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李自成 D. 陈胜 4.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请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 ①明成祖迁都北京 ②设立锦衣卫 ③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④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A.③④⑤②① B.②①⑤③④ C.④③②①⑤ D.③④②①⑤ 5. 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都城迁到( ) A.南京 B.西安 C.杭州 D.北京 6. “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了明清两朝在处理哪一问题上方式的不同( ) A.汉族与满族的关系 B.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 C.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 7. 明清时期,苏州出现了“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的现象。这段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行业( ) A.制瓷业 B.造船业 C.纺织业 D.冶铸业 8. 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 A.汉口 B.苏州 C.江宁 D.北京 9. 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 B.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D.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的开发 10.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下面关于它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11. 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12. 昆曲是一门盛行于士大夫阶层的高雅艺术,曲腔哀婉,文字洗练,意境幽深。乾隆年间,形成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争雄的局面,但乾隆嘉庆年间昆曲日趋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脱离广大民众和社会现实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 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 13. 明太祖将行省之权分于三司,三司包括( ) ①布政司 ②按察司 ③宣慰司 ④都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 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15.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加强篇】 材料一 材料二 “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被明太祖知道后,被遣送回家。 (1)材料一中图一示意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 (2)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时代的晚期。图二反映的哪一措施使皇权高度膨胀?材料二中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之所以被明太祖知道,与哪个机构的工作有关?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什么机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科举制度演变篇】 材料三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四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5)结合材料四,说说明朝时这一制度又发生什么变化。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危害?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9世纪初年流行语 材料二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小诗蕴含的深刻含义的? (3)你对《红楼梦》有怎样的评价? 18.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指秦朝焚书坑儒)……。” (1)材料一抨击了明朝怎样的选官方式?为什么这种方式“有甚于咸阳之郊”? (2)为了加强专制集权,明清两朝还创立了哪些制度? 材料二?“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 (3)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 (4)以上两则材料的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的统治?有什么共同目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CBD 6-10BCBDA 11-15BACDB 二、非选择题 16. (1)秦朝;管理行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锦衣卫。东厂。 (3)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皇权不断膨胀,相权不断削弱。 (4)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5)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禁锢了人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17. (1)曹雪芹。清朝。内容:《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不能将小说简单地作为爱情小说来读,应该通过小说的描写,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中领悟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3)《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 (1)八股取士读书人只会埋头攻读,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后,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废除宰相制度、建立厂卫特务机构、清朝设立军机处等 (3)?文字狱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侧重于思想方面。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