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机器生产”、“工厂”、“工人阶级”、“铁路”……这些流行语集中出现在19世纪上半期的(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2. 一位英国女演员对她1830年的一次旅程作了这样的描述:这个总是让我想去拍拍它的、发着喷气声的小动物,现在就套在我们的车厢上……这匹蒸汽马对高低起伏的山路不是很适应……有时候看起来似乎沉到了地底下,有时候又像是悬在半空中。她乘坐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轮船 B.飞机 C.汽车 D.火车 3. 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恒定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变革。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为( ) A.蒸汽机的改良促使工人阶级的产生 B.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C.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 D.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 4.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材料中所指“宣言”的发表( ) A.表达了工人阶级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愿望 B.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5. 它发表16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理论向导,对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这里的“它”是( )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 某同学在历史故事分享时讲到:5月21日,凡尔赛反动武装最终冲破了圣克鲁门……27曰,剩余的公社战士退守至拉雪兹神甫公墓……28日晚,公社战士高呼“公社万岁!”英勇牺牲。故事描述的是( ) A.五月流血周 B.宪章运动 C.攻占巴士底狱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7. “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这句话最能说明 ( ? ) A. 帝国的建立离不开煤铁资源 B. 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C. 工业化为德国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D. 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8. 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无法调和,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 ) A.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B.工业品进出口问题 C.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 D.是否提高关税 9.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这表明( ) A.农奴没有获得解放 B.农奴制危机严重 C.改革没有推动俄国发展 D.改革是封建性质 10. 1853年,率领四条蒸汽船惊醒日本“太平梦”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11. 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之一表现为( ) A.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 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12.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独立的影响 B.印度民族工业遭到破坏 C.印度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D.英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殖民统治 13. 下列发明,其最初目的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是( )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耐用电灯泡 D.坦克 14. 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使他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 )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动机的发明 C.电器的发明 D.内燃机的创设 15. 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在笔记中对这次工业革命作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发明:火车、汽车、飞机 B.特点:电力的广泛运用 C.开始:美国、德国相对领先 D.影响: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英国的历史作用很特殊,不了解它,就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年表(部分) 1688年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25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1)该年表反映了英国哪两大历史事件?简述这两大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英语被称为当代社会一种全球性的语言,毫无疑问部分地反映了美国的实力。但是,美国作为一个英语国家当然是大英帝国造成的。 ——《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2)为什么说“美国作为一个英语国家当然是大英帝国造成的”?保障美国实力迅速增长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 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中人的策论已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而国成未振,宜亟图振兴”之议……跨出中国近代化的一小步。 ——据《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整理 (3)列举英国对中国侵略的两例史实,并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侵略的双重性。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处死查理一世 图2英国议会大厦 材料二 直到15世纪,欧洲人发现了这片新大陆。从此,欧洲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一个个殖民地相继出现。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起13个殖民地。美利坚合众国的起源,正是从这13个殖民地开始的。 材料三 “我希望站在满是棉花的土地上,古老的时光难以忘怀。……迪克西的土地是我出生的地方……”这是流行于美国南方的一首歌曲。……在棉花丛中劳作的是那些从非洲贩来的黑人。 ——材料二、三摘自《大国崛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英国议会通过哪部法律文献对国王权利进行了明确制约? (2)材料二中,“发现了这片新大陆”应归功于哪位欧洲航海家? (3)材料二中,“这13个殖民地”是通过哪次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请写出这次战争的领导人。 (4)材料三中提到的“非洲的黑人”是通过哪一罪恶“贸易”被贩卖到美国南方的?后来又在哪次战争中获得了自由? (5)依据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英、美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并发展起来了。自此,欧美先进国家在这一世界性历史巨变中居于先导地位。 材料二 自从16世纪商业革命,所有各州的人民都已相互有了来往。就像我们所知道的,这个世界已经大的多了,但是我们所接触的这个世界却小的多了,近的多了。我们的眼界已经不再限于一个单独的国家或一个单独的洲,而扩大到整个地球。我们在旋转的车轮上、在快速的轮船上、在航空的飞机上旅行。曾经一度是远地的陌生人,现在已成了我们的近邻。 ——选自60多年前美国历史学家海斯等、人所著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发展过程,也是它们对广大亚、非、拉美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过程。劳动力、生产原料和市场都是殖民者的目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5——18世纪,欧美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什么事件发生后使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个世界已经大的多了”? (3)根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们所接触的世界却小得多,近的多了”的原因 。 (4)通过对15——18世纪这段历史的学习,你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DCB 6-10ACBBD 11-15ADDCA 二、非选择题 16.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后来这一制度被其他一些国家效仿。英国工业革命,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启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英国在北美建立了13块殖民地;共和制。 (3)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双重性:破坏性和建设性。(在带给中国屈辱的同时,也刺激中国向西方学习,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17. (1)《权利法案》。 (2)哥伦布。 (3)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 (4)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美国南北战争。 (5)①对外扩张、殖民扩张、殖民掠夺 ②充足的劳动力、解放劳动力 ③制度创新 ④国家独立、国家统一或政局稳定 ⑤加强联系或扩大市场等言之有理,写出任意一点即可。 18.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等形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起来)。 (2)新航路开辟。 (3)①资本主义确立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资本主经济的发展;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交通运输的革新,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的殖民扩张活动。 (4)建立资本主义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掠夺基础上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