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19世纪的最初十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结算大约盈余2600万元。1828—1836年,却从中国流出了3800万元。使中国国际收支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外茶叶贸易
B.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C.清政府闭关锁国
D.自然经济遭到完全破坏
2.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他率军奋起抵抗,亲自点燃火炮轰击敌人。当英军拥上炮台时,他又拔刀与敌人搏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他”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琦善
3. “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几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战争使(  )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
B.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
D.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4. 1851年1月11日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
A.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内部变乱削弱了实力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 “1851年1月,洪秀全举行了隆重的祝寿庆典,万众齐集犀牛岭,誓师起义,向清王朝宣战。”这一事件是(  )
A.定都天京 B.天京事变
C.金田起义 D.永安建制
6.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左宝贵 B.徐邦道
C.邓世昌 D.丁汝昌
7. 《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  )
A. 赔款的数额 B. 割地的面积
C. 开放的口岸 D. 开设工厂的特权
8. 孙中山在《民权主义》的演讲中说:“庚子年发生义和团,他们用大刀. 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伤亡枕藉,还是前赴后继……经此血战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材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美联军 D.联合国军
9. 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由此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功绩是(  )
A.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B.把中国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
C.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10. 下面四幅图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其中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 1876—1878年,左宗棠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开展(  )
A.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维护了西北边疆的统一
C.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D.缓解了东南海疆的威胁
12. 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
A.詹天佑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謇
13. 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果
A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
B 康. 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C 1898年6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
D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 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14.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材料表明此运动的作用是(  )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15. 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读图说史。
(1)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记载了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其罪魁祸首是谁?图三见证了他们的什么罪行?
(2)火烧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事件中,列强如此嚣张的原因是什么?
(3)圆明园被焚及文物流失海外的史实给了你什么启示?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曾国藩强调: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李鸿章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显明……实非中国所能及”,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1)19世纪60年代,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 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派别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们发起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他们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请各举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这场运动的积极影响。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 在戊戌变法夭折之际,一位维新派人士慷慨陈词:“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
(2)材料中的“贼”指谁?
(3)此人为什么会发出“无力回天”的感叹?
(4)上述材料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BBDC 6-10CDBDA 11-15BDBBA
二. 非选择题
16. (1)英法联军。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内的文物进行了大肆掠夺。
(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英法列强的侵略野心。
(3)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实现反抗外国侵略的真正胜利,就必须把国家建设得更为强大。
17. (1)运动:洋务运动。
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2)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任答一个即可)
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任答一个即可)
(3)洋务运动促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8. (1)谭嗣同。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3)因为维新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出现了戊戌政变,大肆搜捕维新派,变法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无力反抗,所以无力回天。
(4)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