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课件 讲课人 5.2.2 学习目标 01 进步思潮的背景 (了解) 02 进步思潮的表现 03 明清时期世俗文化的表现 (了解) (掌握) 相关史实 四大名著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先后顺序)这四部巨著。 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1.明清进步思潮 背景 元朝疆域范围 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1.明清进步思潮 表现 黄宗羲对高度强化的皇权进行深刻的批判 ①黄宗羲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②黄宗羲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主张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明太祖朱元璋 1.明清进步思潮 表现 “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挑战 ①明朝中后期,商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社会地位也在逐渐提高 ②晚明时期,伴随商业化程度的日渐加深,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 2.世俗文化 小说 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 (1)发展:明清时期的文化领域里,小说异军突起,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 (2)代表:明清小说中最著名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 2.世俗文化 世俗文学 世俗文学勃兴 (1)兴起:明朝中后期,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商人、机户、手工工匠、当铺老板、酒店掌柜和游民等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成为文学作品描绘的对象 (2)影响:这些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成为展现明清社会风貌的多彩画卷 2.世俗文化 服务业 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 (1)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镇的繁荣,带动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 (2)形式:以观赏戏曲为主要娱乐形式 (3)影响:使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2.世俗文化 徽班进京 2.世俗文化 徽班进京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高宗弘历祝寿,从扬州征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入京,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此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六班逐步合并成为著名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当时正是地方戏曲勃兴、花雅争胜的时期,一些新兴的地方剧种,如高腔(时称京腔)、秦腔等已先行流入北京。 2.世俗文化 服务业 京剧初步形成 (1)背景:清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的地方,出现了各种地方戏百花争艳的局面。先是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接着,湖北的汉调也传入北京 (2)形成: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 (3)特点: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发挥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展现大千世界 拓展提升 明清时期,黄宗羲等早期启蒙进步思想家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专制统治日趋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上,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思想,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拓展提升 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进入创作的成熟阶段的原因 (1)市民生活的需要。明代中叶以后,在工商业发达的江南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所以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得到长足的发展。 (2)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的繁荣和书坊的大量出现以及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市民欣赏的趣味性小说因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广泛流传。 (3)文化专制的结果。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笼络和高压的两手政策,客观上加强了小说创作的力量。 拓展提升 从“四大名著”看明清时期文化的时代特点 (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曲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2)《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成为这一时期优秀古典小说的代表。《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水浒传》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通过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们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红楼梦》通过对四大封建家族的描写,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知识助记 四大名著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著作 作者 成书时间 地位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课堂探究 1.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课堂探究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信息,结合异端思想家李贽的主张(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可以得知李贽在这句话中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反对对孔子的迷信崇拜。C项正确。 课堂探究 2.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课堂探究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人的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明清统治者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BD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 练一练 1.“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小崔同学想了解关于魏、蜀、吴之间争斗的故事,他应选读的是( B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练一练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其思想核心是( D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建立民主共和制 D.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练一练 下列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D ) A.工商业的发展和市镇的繁荣 B.书坊和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 C.适合广大平民的欣赏趣味 D.市民、农民的文化素质非常高 练一练 明清文学成就辉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三国演义》是长篇神话小说 B.《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主题 C.《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D.《红楼梦》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 谢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课件 讲课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