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教案 7.6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一课时 中图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下册教案 7.6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一课时 中图版

资源简介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和范围及自然条件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地图、活动等方式,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体会到区位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教学重点 1.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优势的具体体现。
2.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图示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长江中下游平原》视频
设问: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中下游平原”,了解本地区显著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激趣立标 引入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和范围及自然条件的特点。
2.运用图文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的优势以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案《自主学习》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并反馈。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一:显著的区位优势
一、位置(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读课本P96图C完成任务并反馈)
1.根据自学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巫山以东,长江中下游沿岸)
2.教师据图简单介绍本地区区位位置情况;
3.根据提示简要分析本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特点;
4.教师对本地区的区位位置特点进行归纳小结:沿江、临海。
二、范围(出示地图,设问)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2.学生读图、作答;
三、探究:区位优势
设问:长江中下游平原沿江临海的位置具有哪些优越性?
1.学生自由讨论并作答;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教师重点强调“水运便利、江海联运”的优越性;
3.由“沿江、临海”的位置引出“T”字形区位形势,教师简要分析其战略意义;
4.归纳本地区主要的区位优势。
过渡:知道了本地区显著的区位优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合作交流二:优越的自然条件(学生读课本P96图C,结合活动内容完成任务并反馈)
一、气候条件
1.以武汉、南京、上海为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征。
学生据图分析气候类型,并结合自身感受(孝感)描述气候特征;
教师点拨归纳: 雨热同期、降水丰沛,具有光热充足的特点。
2.说一说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学生简要作答;
教师点拨释疑,强调位置对气候要素的影响。
二、地形条件
1.说一说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哪些小地形区?(出示空白地图)请将名称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三、水资源条件
1.请在图中找出本地区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沿岸主要的湖泊,并试着说说它们的分布情况。
学生在图中标记相关地理事物;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析图;
2.教师小结: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四、探究: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设问: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条件有什么优越性?
1.学生自由讨论;
2.教师点拨、释疑引导学生作答;
3.小结: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我国稻谷和淡水鱼的主产区,被誉为“鱼米之乡”。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及作业布置 当堂检测(见学案)
学生自主作答、反馈;
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二、课后作业
《能力训练》P70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