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章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珠江三角洲地区”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并做出 简要评价; 2.认识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不利条件; 3.认识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4.了解珠江三角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 教学难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图文联用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出示照片)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请李若菡同学为大家读出照片中的 信息。很好,请坐。当时的中国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很好。照片为我们展示的是四十年前1978年中国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对我国产生的变化和影响,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珠江三角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章第七节《珠江三角洲》。 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初识区域) 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 自学检测:(描述区域) 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填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对应的地理事物。 问题2:请描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请同学们结合区域地理的位置分析方法,同桌3位同学讨论,共同解决。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区,亚热带 海陆位置:广东省南部沿海,东南临南海 相对位置: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地理位置,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什么的优越性?同桌3位同学继续讨论,举手回答。 时间到,我们来听听大家的讨论结果。并讲解。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区,亚热带。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利于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农业发达) 海陆位置:广东省南部沿海,东南临南海(海陆交通便利) 相对位置: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市场广阔,方便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在改革开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那么,珠三角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有哪些呢?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认识区域) 1.合作探究1: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件图片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 件。小组代表上台结合图片展示分析过程和结果。 优势:第一幅图片: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 第二幅图片: ②海陆交通便利; 第三幅图片: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低廉; 第四幅图片: ④侨乡众多,吸引外资; 第五幅图片: ⑤国家的优惠政策。 由此五张图片,我们看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那有没有不利条件呢?课件出示我国煤炭、石油、铁矿分布图。 不利条件:能源、矿产资源缺乏。 如何解决?修建核电站,着重发展轻工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发展。那么,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促进作用呢? 2.合作探究2: 问题:结合图片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片进行讨论。 小组代表上台结合图片展示分析过程和结果。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 ②促进了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由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原因: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丧失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优惠等) ③农业生产类型的转变,由商品粮和热带水果生产转变为出口创汇农业类型。(原因:因耕地面积不断减小,使粮食总产量下降,人口数不断增加,富余粮食少,难以继续发展商品粮。所以,珠三角现在以出口农产品并为国家赚取外汇为主。) 珠三角地区的在改革开放后依靠优势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 经济飞速的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3.互动探究3:(实例拓展) 问题:阅读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为什么会出现“用工荒”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内迁的现象?小组讨论解决。 出现问题的原因:①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 ②丧失了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优势 ③地形上受南岭的阻挡,经济腹地小。 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措施:改变工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智力密集型产业。 当堂检测:(迎接中招,巩固区域) 针对本节课知识,当堂检测巩固。 练一练:完成课件上的真题。 课堂小结: 珠江三角洲地区借助优势的区位、政策、侨乡等因素,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飞速发展,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调整农业工业类型,最终成为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通过这节课的认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七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的最后一节,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我国实行 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地区之一,本节课的重点为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因经济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在分析的过程中加入图片,结合图片让学生分析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不利条件,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学生分析过程整体较好,知道图文结合分析,但回答不够积极踊跃,语言不够严谨精炼,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规范学生地理语言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八、板书设计: 珠江三角洲地区 位置 概况 纬度位置 描述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地理位置重要性 经济 外向型经济 对区域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