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俄罗斯 一、目标设置分析 1、课标要求 ①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②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 ①说出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②读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和俄罗斯地形图说出俄罗斯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临近的国家、领土范围和首都。 ③读俄罗斯地形图,找出俄罗斯主要的地形区,归纳俄罗斯的地势特点,说出主要的河流及其流向。 ④读俄罗斯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说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分析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俄罗斯气候的影响。 知识维度 地理知识学习内容 认 知 过 程 维 度 (掌 握 水 平) 认知难度:易 难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新的事实、概念、原理等) 高级技能(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或运用学习策略) 记忆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事实性知识 地理数据、名称、分布、景观、演变 目标① 目标② 目标③ 概念性知识 地理概念、地理特征、规律、成因 目标③ 目标④ 目标④ 二、教学策略设计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课之前教材安排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印度和欧洲西部等国家和地区,本节课第一课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特征。这延续了区域地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区域的方法和步骤,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俄罗斯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学好本节内容对学好其他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内容,在地理思维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及地理思维能力,并且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学习一个大洲及了解一个国家的基本思维方法,学生初步学会了在地图中判读地理位置特点,能读图说出主要的地形和河流,但是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学习思路不够清晰,对于气候的成因分析有困难。八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思维活跃,乐于参与,喜欢小组合作探究地理现象的成因。因此,本节课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以及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目标②);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和河流流向(目标③);俄罗斯的气候特点(目标④) 难点:分析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俄罗斯气候的影响(目标③)。 4、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特点,在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拟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以及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地理空间思维。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引入 播放索契冬奥会火炬传递路线新闻 介绍本节课活动形式。 索契冬奥会火炬传递从莫斯科出发经过了132座城市最后到达索契,创下了历史最长线路,甚至将火炬传递到了太空和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的湖底,达到“无法复制”的空前规模。今天我们要重走部分火炬传递路线,感受俄罗斯不一样的自然和人文风光。我们的火炬传递任务分为四个关卡,只有顺利完成每一个关卡的任务才能把火炬传递到下一站,四个关卡任务完成后我们就能成功把火炬传递到索契。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学习俄罗斯的兴趣 承转 火炬已经通过核动力破冰船成功抵达北极,准备到达莫斯科。 第一关: 地理位置 我们第一关任务是了解俄罗斯的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 一、地理位置 探究内容: 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临近的国家 教师讲解: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评价。 认识首都莫斯科 欣赏著名景点克里姆林宫、红场、圣瓦西里大教堂。在地图中找出莫斯科。 拓展: 俄罗斯的绰号北极熊,轮廓像北极熊,北极熊是勇敢、力量和智慧的象征。 火炬交接仪式 播放火炬传递到太空的视频 全班分成三大组分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 上台指图讲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拓展部分增加地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目标① 目标② 过渡 火炬到达太空后,宇航员通过卫星技术给俄罗斯拍了一张卫星地图,宇航员希望我们能介绍一下俄罗斯的地形和河流。 第二关: 地形与河流 二、地形与河流 探究内容: 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河流,说出俄罗斯的地势特点和河流的流向特点。 教师讲解: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评价。 指导读图 从颜色上看,哪种颜色占的比例最大?反映出俄罗斯的地形以什么为主?俄罗斯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70%。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山地分布在东部。从地形图中可以看出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拓展: 记忆小技巧:手掌记地形河流 介绍贝加尔湖 火炬传递仪式 播放火炬传递到贝加尔湖底视频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填图练习,上台板图并介绍俄罗斯的地形区和河流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介绍趣味记忆法,增强学习趣味性。 目标③ 过渡 火炬传递过程中,我们感受最深的应该是俄罗斯的气候,俄罗斯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第三关: 气候 三、气候 播放反映俄罗斯气候的图片。 探究内容: 读图7.49俄罗斯气候分布 1、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2、读莫斯科、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说出影响气候差异的原因。 3、结合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解释俄罗斯人饮食习惯的原因。 教师讲解: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评价。 拓展: 奥伊米亚康,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绝对最低气温达-71℃。据西班牙《家报》报道,当奥伊米亚康的渔民从冰面下把鱼打上来以后,仅需30秒,鱼就会冻上,僵硬得如同一块板子。这里的人不知道牛奶的液态是什么样子,因为商店卖的都是象牙色的一块块牛奶冰坨。气温只要降到-52℃,学校就开始停课。 火炬传递仪式 小组合作探究,结合纬度位置和地形特点解释莫斯科和雅库茨克气候差异的原因,解释俄罗斯人多吃肉少吃蔬菜的原因。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联系生活实际,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更体现了地理要素的联系性。 拓展部分增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目标④ 第四关: 习题与反馈 习题检测 火炬成功抵达索契,点燃圣火。 完成练习 通过习题评价教学效果。 总结 这节课我们以火炬传递的形式了解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特点。 由于俄罗斯纬度位置主要在50°N~80°N,地形主要有四大地形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气候寒冷,受到地形影响,雅库茨克比莫斯科气温要低,降水要少。受气候的影响,俄罗斯的河流封冻期比较长。东部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导致河流自南向北流。由此看出,自然环境中的地理要素是互相影响,相互联系着的。 强化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的观念。 板书设计 地处高纬,东西跨经度大 地理位置 三面环海,14个邻国 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 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气候 降水稀少,集中在夏季 四大地形区 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河流 自南向北流 封冻期长 教学反思: 优点: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条理清晰,板图板书清晰明了。利用火炬传递作为情境教学并且贯穿整节课,形式新颖,吸引学生。运用板图和多媒体结合教学,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以及角色扮演等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视频、图片等媒体进行教学,资源丰富,课堂趣味性强,气氛活跃,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明显。 不足: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应该进行优化,在判断经纬度位置花费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时间不够,可安排只读纬度位置突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高因而寒冷即可,经度位置可由教师指图引导学生说出以节省时间。视频也可以减少一两个,传递火炬可以不用上台,直接在台下传递等等,以节省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