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节 走进埃及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埃及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埃及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4、联系埃及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和旅游业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析图、填图,分析相关资料,认识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分布状况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 3、固化认识国家的一般方法,强化区域地理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了解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埃及的地理概况和自然环境特点,宗教、人口和城市等人文要素特点。 难点:联系自然条件特点,分析埃及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和旅游业的实例。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设计思路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归纳和梳理发现,教材“地跨两洲”和“沙漠广布”两目对应的课标是,在地图上指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埃及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埃及的种族、宗教、语言、人口和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教材“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两目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埃及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在此基础上,本着“用教材教”的理念,将本节重新整合为 “探寻自然”——“探析人文”——“探游古国”三部分,思路更清晰,主线更明朗,结构更趋于合理。同时,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努力把教材内容问题化,以任务单的形式以图导学,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制定课时导学案,收集埃及的图片、资料,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图文资料,倡导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七、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图片导入 播放歌曲《清清骆马湖》,展示家乡宿迁的三台山、骆马湖等美丽景观图片。 出示沙漠、骆驼、金字塔景观图片, 问:我们宿迁有这样的景象吗? 师:今天呀我们一起到另一番风景的国家去看看,大家想去吗? 问: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 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埃及”! 二、以图导学 活动一:探寻自然 自主读相关地图及课文,完成问题。 317552705 任务单:在图1、图2、图3中找到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分析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自然环境特点。 过渡:我们通过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认识一个国家,首先要知道它在哪里?(即知道它的地理位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 学生汇报,教师展示点拨: (依次展示图1、图2、图3,引导学生读图,说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师进一步点拨总结归纳。) 1、埃及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海陆位置:非洲东北部,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 概括:埃及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非洲国家。 转承:埃及地跨两洲,这充分说明了埃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小组讨论: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问:埃及是亚、非之间的海陆交通要冲,那么其“咽喉”是哪里? “咽喉”——苏伊士运河 名称 沟通的海洋 联结的大洋 两侧的大洲 苏伊士运河 播放关于“新苏伊士运河”的视频。 过渡:知道了埃及的地理位置,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埃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埃及的自然环境特征 引导学生读图得出:埃及沙漠面积占90%以上,平原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大部分属于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 概括:沙漠广布,炎热干燥的自然环境 师:埃及沙漠广布,而我们的家乡宿迁却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并有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和江苏省第四大淡水湖的骆马湖,但有时也会出现干旱情况。 献计献策: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水资源做些什么? 节约水资源,一水多用;不乱扔垃圾,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涵养水源;…… 中考链接:题目见课件 过渡:我们探寻了埃及的自然地理,那埃及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何呢? 活动二:探析人文 自主读相关地图及课文,完成问题。 11176079375 任务单:从图4、图5、图6中分析埃及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分析埃及发展工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 师问:通过自主学习,你感受到了埃及的哪些人文要素呢? 学生汇报,教师展示点拨: (依次展示图4、图5、图6,引导学生读图,说出埃及的人口、城市、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师进一步点拨总结归纳。) 1、城市、人口 据图4、图5分析埃及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分布在哪里? 尼罗河下游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开罗——埃及的首都,非洲最大的城市 师引:从埃及的地理位置可知,埃及是非洲北部的国家,那么大家应该还记得北非通行什么语言?信奉什么宗教?属于什么人种? 2、宗教、语言、人种 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 白色人种 出示图片点拨宗教、语言、人种特点。 过渡: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那埃及的经济主要有哪些呢? 3、 经济 埃及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石油工业和长绒棉生产地位突出。 转承:除了工业和农业,埃及的经济还有哪些呢? 旅游业发达,是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活动三:探游古国 自主读下图及相关课文,完成问题。 1062990-1774825 任务单:从 图7 中找到埃及著名的名胜古迹,并分析其分布特点,选择旅游适宜乘坐的交通工具。 学生汇报,教师展示点拨: 展示图7 ,读图完成: 埃及的名胜古迹主要有哪些?分布有什么特征?游览适宜乘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 过渡:埃及的名胜古迹、农业区、人口和城市都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可见,尼罗河真是埃及的“生命之河”。 小组讨论:尼罗河对于埃及人民的生活以及经济 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提供了唯一的地表水源;淤积了肥沃的土壤;提供了对外联系的交通要道;留下了富有特色旅游资源。——所以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三、课堂总结 1、快乐游记 长绒棉,金字塔, 亚非交界一国家; 苏伊士运河境内过,旅游风光人人夸; 世界最长尼罗河, 三角洲上产粮棉; 首都开罗是古都, 历史长达六千年。 2、精打细算 请为埃及算一算,它有哪些大型的经济收入? 3、挑战自我(题目见课件) 四、情感升华 心得分享:世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够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查阅埃及及尼罗河的相关资料,出一期“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手抄报,向大家介绍你对埃及的深入了解。 六、板书板图设计 1.板书(见上师生小结) 7867652406652.板图 听歌曲,看图片 回答 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相关地图和课文,完成学案上问题 汇报学习成果,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小组讨论,归纳概括 据图完成表格 观看视频 归纳总结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 畅所欲言,谈保护家乡水资源的措施 阅读相关地图和课文,完成学案上问题 汇报学习成果 总结概括埃及的人文地理要素特点 读图和相关课文,完成问题 汇报学习成果,总结归纳 小组讨论 小结知识,落实重点 综合归纳 倾听,思考,提升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借学生熟悉的歌曲拉近师生距离,以对比鲜明的图片视觉激发学生求知欲,简洁高效,导入新课。 采用读图分析、问题引领、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的学习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汇报展示所学知识,培养语言表达、倾听、判断能力,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升素质。 小组讨论,突破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分析图文资料,提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增强学生正确的的环境观。 与图对话,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图文互换的能力 固化区域地理中国家的一般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学会学习,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凸显主体地位。 展示古代文化的魅力,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总结回顾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有梯度的基础训练,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地理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提纲挈领 增强学科特性和教学的直观性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