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第四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学设计 课题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 2.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分布特点; 3.认识本区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记住本区主要高原、盆地、沙漠、河流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地理分布图、气候景观图的阅读分析,培养运用地理图像获取知识、记忆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干旱和荒漠化产生的原因,理解本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形成正确的地区差异观点和因地制宜观点。 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讲授、讨论、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等。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课 题 展示几组动物图片: 1.这些动物主要生活在哪种气候类型区内? 2.这种气候类型在哪个大洲面积最大?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1.热带草原气候。 2.非洲。 通过问题引出本节的课题----撒哈拉以南非洲。 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位 置 范 围 1.范围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内容,找到并指出“撒哈拉沙漠”、“马达加斯加岛”等,概括本区的大致范围。 2.位置(海陆位置与纬度位置)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内容,概括本区的海陆位置特点和纬度位置特点(在图中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 3.了解好望角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内容,了解好望角。 4.人种 观察图中人物的体貌特征,回答本区主要的人种类型。 5.主要国家 根据图中内容,指出本区主要的国家。 学生分析图示后指出并回答: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般指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大陆,以及附近的马达加斯加岛等岛屿。 学生答: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西临大西洋及其边缘海几内亚湾,东临印度洋,东北临红海。 指出并回答纬度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跨南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 学生回答:非洲大陆 西南端的好望角,地处 印度洋与大西洋 的交汇处,连接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多条航线在此交汇,交通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黑色人种聚居地。 指出苏丹,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非等。 通过读图,学生能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人种,主要国家等,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最终学生可以了解“热带大陆”和“黑非洲”的由来。 二、 热 带 气 候 与 热 带 自 然 景 观 三、 高 原 为 主 的 地 形 (这部分内容由同学们讨论完成) 1.分布特点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第45页图E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说出本区主要的气候类型,试概括这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2.气候特点 :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这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3.景观特点 “看图说话”根据图E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总结本区的景观特点。播放非洲动物大迁徙的视频,感受热带草原的干季与湿季带来的影响。并根据图片及文字总结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观察图中的颜色,以什么颜色为主(黄色还是绿色)?对照(左下角)陆高表判断本区的海拔高度范围。 2.根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以及“非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观察本区在东西方向上的地势倾斜状况: 3.根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以及“非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观察本区在东西方向上的地势倾斜状况: 4.在图中指出三高原一山地,并读出其海拔。 5.总结本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并处理课本44页思考题:对比刚果河与尼罗河的流向和注入海洋的异同。 1.学生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地区: 10°S~10°N之间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纬度较高的地区和东非高原地区。 2.学生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但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形成干季与湿季。地势较高的高原山地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比较明显。 3. 由于热量和水分自赤道地区向南、北递减,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大体以赤道 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1.学生答:1000~2000米 2.学生答:东高西低 3.学生答:南高北低 4.指出并读出:乞力马扎罗山:5985米。(阅读了解乞力马扎罗山,并回答思考题) 5. 通过分析,本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起伏较和缓。东部和南部地势较高,海拔1000~2000米。并得出“高原大陆” 的称号。 这部分内容由同学们讨论完成。通过同学们看图指图析图,达到动眼动手动脑的三维结合,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在小组合作探讨中解决疑惑。 通过读地形图,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能根据本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对比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流向及注入海洋的异同。另外,通过同学们看图指图析图,达到动眼动手动脑的三维结合,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学生可以了解“高原大陆”的由来。 课 堂 练 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填空题 选择题 3.填图题 核对答案,做错的同学注意查漏补缺。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