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第5节《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特征、资源等基础知识;理解利用经纬网在以南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创设南极考察这一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南极地区的位置、气候特征、资源状况? 【教学难点】?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的多个区域,对区域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读图识图的能力,但对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来理解区域要素间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了某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明确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本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辅以多媒体图文资料,让学生学会读看图,能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思路。运用多样化的提问和检测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高效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运用的方法有: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小组竞答和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置 导 设 入 情 新 境 课 1、引导: “有没有同学喜欢旅游同学,那有没有同学去过极地旅游啊”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一起开启一段美妙南极之旅。 过渡:首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影片,注意捕捉南极让你心醉的瞬间。准备好了吗? 2、播放视频:南极旅游景观视频 3、揭示课题:南极地区 板书:第二节 南极地区 请同学们欣赏南极地区的视频,捕捉南极地区的特色 提问导入,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初步引导学生关注地理要素 新 感 课 受 教 真 学 知 创设情境:现将全班分为6支考察队:南极1队、南极2队…… 每队推荐一名队长,在队长的带领下分别奔赴南极地区。? 活动一:走进南极 选拔南极科考队?,看小海豹视频提示, 引导:到南极地区考察什么呢?一般来说,我们了解一个地区或者国家,是从什么方面入手的呢??(引导学生回答:地理位置、气候······?) 活动二:探奇寻宝 ? 1、位置之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特别强调:南极洲是纬度最高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方向之奇:怎样在南极地区辨别方向? 教师归纳总结方法: ①南极点以外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北极点以外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 ②南顺北逆(用地球仪演示) 3、景观之奇:南极地区的地形及地表景观 4、气候之奇:降水、气温、风速 强调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 6、中国在南极建了哪些考察站?什么时候建的?(4个科考站,注意分析建站的季节特点)? 活动三:保护极地? 观看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体同学齐读保护南极誓言 课堂小结 统计各科考队得分情况 学生分组 指定队长 领取小红旗 明确活动规则 选拔南极科考队?,观看小海豹视频 小组讨论制定南极科考目标 学生分小组汇报科考目标,最后各总结统一科考目标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3页和54页的图文资料,找出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生完成习题,感知南极的方向 读课本P55,1—3段,读柱状图分析,理解南极冰雪高原 读课本找依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5页的图文资料,找依据,思考问题: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完成简单连线题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组建小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小海豹视频实际给与学生提示,帮学生建立区域的意识和观念,学会分析区域要素 明确区域分析方法,必须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胡泊、资源等地理要素进行分析 多角度分析 制作动画链接,可以随机分析每一点 学会运用地图,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通过题目简化难点, 通过真实的地球仪旋转让同学感悟地球的方向之奇 强化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调用已学知识——影响气候的因素) 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 夯 升 实 能 基 力 础 5、南极寻宝:在南极地区你会发现哪些资源? 6、中国在南极建了哪些考察站?什么时候建的?(4个科考站,注意分析建站的季)? 注意:① 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长城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②科考时间 结合PPT素材归纳南极资源特点 请小组队员同学自主完成,并归纳总结 思考问题,结合区域特点分析 结合区域背景及文字材料获取信息。提升学生获取文字信息的能力 关注区域特色,并能理解其成因。 合 情 作 感 探 升 究 华 过渡: 南极科考除了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地理知识,生活一群可爱的生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活动三:保护极地? 观看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1266825125095-6159597155 全体同学齐读保护南极誓言 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爱护自然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使得学生情感得以升华。 回 挑 顾 战 新 自 知 我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选取3道选择题,回顾本节课基础内容,采取分小组竞猜的形式抢答 完成结束科考活动,统计各科考队得分情况,并点评个小组课堂表现 课堂内容回顾 考点: 南极地区气候特征 拓展延伸: 本节课只分析了南极地区,而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温故而知新,将课堂难点重现 小队长数小红旗 颁发科考地图 引导学生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本方法,以地理位置特征为基础概括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有效的检测本节课的效果,同时能及时反馈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设计旨在深化课堂内容,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能够从迅速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 帮同学们树立宏伟而远大的科考志向。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南极地区? (第1课时)? 活动一:走进南极 活动二:探奇寻宝 活动三:保护极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突出难点和重点,拆分了课题,只讲了极地地区中的南极地区,强化区域分析。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能够从地图、示意图、表格、文字等等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充分的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本节课框架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结构完整,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备。同时也很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树立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帮助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也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更加的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知识更有趣,让课堂更有趣,是我不断努力学习发展的方向。 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这节课还可以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完成北极地区的学习,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非常有限,应该提前让学生们搜集相关信息,拓展知识储量。通过这次的尝试,让我意识到自己视野的有限,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老师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永葆知识的力量,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健康的社会人才,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