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森林古猿 D.猕猴 2.下列有关人的生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 B.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 C.胎儿通过自身的呼吸系统从母体获得氧气 D.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 3.与“女大十八变”有直接关系的器官和物质是( ) A.卵巢和雌性激素 B.子宫和月经 C.子宫和雌性激素 D.卵巢和月经 4.以下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征的是( ) A.身高突增 B.近视高发 C.性器官迅速发育 D.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5.在消化道内,下列各项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 ①脂肪 ②葡萄糖 ③淀粉 ④蛋白质 ⑤氨基酸 ⑥维生素 ⑦无机盐 ⑧麦芽糖 A.②③⑥⑦ B.①③④⑤ C.②⑤⑥⑧ D.②⑤⑥⑦ 6.对于如图的叙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肝脏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胃能产生消化蛋白质的酶 C.【③】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7.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 A.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B.小 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C.小肠长约5~6米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8.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X表示淀粉,曲线Z表示脂肪 B.器官A能初步消化淀粉 C.曲线Y表示蛋白质,在C处被消化成氨基酸 D.器官E能够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9.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A.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 B.缺铁容易导致贫血 C.缺维生素A易患皮肤干燥、夜盲症 D.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神经炎 10.周末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米饭、大闸蟹、红烧甲鱼、炸猪排、鲫鱼汤。从膳食均衡角度思考,应适当增加的食物是( ) A.牛肉 B.羊肉 C.鸡肉 D.青菜 11.引起“支气管炎”的病菌,由外界进入发病部位的“旅程”是( )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D.鼻、喉、咽、支气管、气管 12.下列对呼吸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道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空气的作用 B.喉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C.呼吸道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可温暖血液 D.呼吸道以骨或软骨做支架,可以保持空气的畅通 13.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进出肺 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胸廓容积缩小时,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从肺排出 14.如图为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a的发生,是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的结果 B.气体c代表氧气,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 C.过程a、b是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的 D.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 15.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B.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C.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16.小刚同学在探究血液的成分时,将新鲜的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个试管内,在A、D两试管内加入了抗凝剂,B、C不做任何处理,静置较长一段时间后,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7.静脉血与动脉血相比,主要不同之处是( ) A.含营养物质较少 B.含代谢终产物较多 C.含氧较少 D.在静脉中 18.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人体血液循环问题,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有两条完全独立的途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B.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有四个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C.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场所是毛细血管 D.动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19.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血管①中血液流速相对较快 B.血管②是静脉血管,管壁最薄 C.用湿纱布包裹小鱼以免其乱蹦 D.该实验应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20.如图中,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曲线ac段表示吸气,胸廓扩大 B.图甲曲线ce段表示呼气肺内气压增大 C.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D.图甲曲线de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A位置 二、综合题 21.(16分)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婷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青春美少女(如图所示),请根据人类的生殖回答问题: (1)睾丸能够产生[A] ,并能分泌 。 (2)受精作用发生在 ,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胚泡植入 标志着怀孕,胚胎通过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3)进入青春期后,婷婷体内会出现每月一次子宫内膜出血的生理现象是 ,这与[ ]分泌的 有关。 22.(14分)如图为直接参与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活动的部分器官系统关系图。A﹣D代表系统,1﹣3代表生理过程。请仔细观察、分析后,回答问题: (1)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吸氧和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流入心脏的 。 (2)图中A系统进行①过程时呼吸肌处于 状态;氧气通过C系统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作用下分解,这个过程主要在细胞的 中进行。 (3)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气体成分 增加, 减少。 (4)图乙中B系统由 和消化腺组成。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其中 (填消化液的名称)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酶。 三、实验探究题 23.(10分)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组别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块 ① 适量馒头碎屑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② 温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5滴 (注: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 (1)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 。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是 号试管。 (2)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 号和 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如表实验方案中的①②两处进行补充完善:① ② 。 (4)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森林古猿 D.猕猴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C。 2.下列有关人的生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 B.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 C.胎儿通过自身的呼吸系统从母体获得氧气 D.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 【分析】胚胎发育过程:精子→输卵管(与卵子相会,结合)→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分裂、分化,发育成胚胎→8周后,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40周后,胎儿成熟,分娩。 胎儿生活在子宫的羊水中。 【解答】解: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将各种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因此,胎儿通过脐带和乳腺从母体获得营养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选:C。 3.与“女大十八变”有直接关系的器官和物质是( ) A.卵巢和雌性激素 B.子宫和月经 C.子宫和雌性激素 D.卵巢和月经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解答】解: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有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是卵巢和雌性激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 故选:A。 4.以下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征的是( ) A.身高突增 B.近视高发 C.性器官迅速发育 D.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解答】解: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最显著的特点,A正确。 B、近视高发不是青春期的特点,B错误。 C、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C正确。 D、青春期的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D正确。 故选:B。 5.在消化道内,下列各项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 ①脂肪 ②葡萄糖 ③淀粉 ④蛋白质 ⑤氨基酸 ⑥维生素 ⑦无机盐 ⑧麦芽糖 A.②③⑥⑦ B.①③④⑤ C.②⑤⑥⑧ D.②⑤⑥⑦ 【分析】人体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吸收;而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不经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解答】解:人体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吸收;而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不经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淀粉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脂肪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所以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成分是②葡萄糖、⑤氨基酸、⑥维生素、⑦无机盐。 故选:D。 6.对于如图的叙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肝脏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胃能产生消化蛋白质的酶 C.【③】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分析】图示为消化系统模式图,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胰腺、④小肠,据此解答。 【解答】解:A、①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A错误; B、②胃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B正确; C、③胰腺,能够分泌胰液,含有消化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的多种消化酶,C正确; D、④小肠,长度长,含有多种消化液,具有皱襞和绒毛等特点,使小肠成为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A。 7.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 A.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B.小 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C.小肠长约5~6米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分析】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解答】解:A、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有利于消化,与吸收无关;符合题意;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有利于增大吸收面积;不符合题意; C、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有利于吸收和消化;不符合题意; D、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X表示淀粉,曲线Z表示脂肪 B.器官A能初步消化淀粉 C.曲线Y表示蛋白质,在C处被消化成氨基酸 D.器官E能够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分析】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图示中,A、B、C、D、E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纵坐标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解答即可。 【解答】解:A、曲线X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Z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A正确; B、A是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B正确; C、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此物质应为蛋白质,在D小肠处被消化成氨基酸,C错误; D、器官E是大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D正确。 故选:C。 9.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A.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 B.缺铁容易导致贫血 C.缺维生素A易患皮肤干燥、夜盲症 D.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神经炎 【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解答】解:A、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正确。 B、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正确。 C、人体如果缺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等,正确。 D、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维生素B1易患神经炎,错误。 故选:D。 10.周末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米饭、大闸蟹、红烧甲鱼、炸猪排、鲫鱼汤。从膳食均衡角度思考,应适当增加的食物是( ) A.牛肉 B.羊肉 C.鸡肉 D.青菜 【分析】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营养合理的饮食,应该是每日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每日的早、中、晚餐能量比例合理,并按时进餐,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解答】解:该晚餐中的米饭主要提供糖类,大闸蟹、红烧甲鱼、炸猪排、鲫鱼汤主要提供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该食谱中缺少蔬菜水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还应增加的食物是蔬菜水果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引起“支气管炎”的病菌,由外界进入发病部位的“旅程”是( )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D.鼻、喉、咽、支气管、气管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解答】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由细菌、病毒引起的肺炎,其致病的微生物到肺部的正确“旅程”是: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就是肺炎,因此选项B正确。 故选:C。 12.下列对呼吸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道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空气的作用 B.喉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C.呼吸道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可温暖血液 D.呼吸道以骨或软骨做支架,可以保持空气的畅通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解答】解:A、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空气的作用,正确; B、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错误; C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正确。 故选:B。 13.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进出肺 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胸廓容积缩小时,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从肺排出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解答】解:AB、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在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富有弹性,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B正确; C、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使血液由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肺泡内的氧所减少,C错误; D、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气体从肺内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D正确; 故选:C。 14.如图为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a的发生,是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的结果 B.气体c代表氧气,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 C.过程a、b是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的 D.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 【分析】人体的呼吸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步骤。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经过肺泡中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含量增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含量减少,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A、过程a呼气的发生,是肋间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的结果,A错误。 B、肺泡中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气,B错误。 C、过程a表示呼气,过程b表示吸气,a和b是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的,C正确。 D、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少,D错误。 故选:C。 15.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B.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C.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分析】我国提倡义务献血,献血能挽救他人是生命,对自身也有益,解答时可以从无偿献血的原则、意义、要求、输血等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A、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A正确; B、正常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B正确; C、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C正确; D、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D错误。 故选:D。 16.小刚同学在探究血液的成分时,将新鲜的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个试管内,在A、D两试管内加入了抗凝剂,B、C不做任何处理,静置较长一段时间后,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此题考查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有关知识点。主要是能够区分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和没加抗凝剂的血液的不同。 【解答】解:当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淡黄色的液体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当没有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就会出现凝固现象,周围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清,凝结的部分为血块。 故选:A。 17.静脉血与动脉血相比,主要不同之处是( ) A.含营养物质较少 B.含代谢终产物较多 C.含氧较少 D.在静脉中 【分析】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主要区别是含氧量的多少和颜色的差别,与在什么血管中流动无关. 【解答】解:动脉血是指含氧量高,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量低,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颜色暗红的血液。因此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是氧含量高低。静脉血含氧较少,动脉血含氧较多。 故选:C。 18.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人体血液循环问题,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有两条完全独立的途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B.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有四个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C.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场所是毛细血管 D.动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分析】血液循环模式图: 图中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解答】解:A、血液循环有两条,即体循环和肺循环,二者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A错误; B、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B错误; C、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C正确; D、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不一定是动脉血,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静脉中流动的血液不一定是静脉血,如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D错误。 故选:C。 19.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血管①中血液流速相对较快 B.血管②是静脉血管,管壁最薄 C.用湿纱布包裹小鱼以免其乱蹦 D.该实验应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解答】解:A、①是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小动脉,血流速度最快,A正确; B、②是毛细血管,管壁最薄,B错误; C、湿纱布是为了保持鱼体湿润,保证鱼的呼吸,C错误; 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同时血液的颜色稍深,光线稍显弱,低倍镜镜头上的孔较大,通过的光线多,因此此实验适合用低倍镜,D错误。 故选:A。 20.如图中,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曲线ac段表示吸气,胸廓扩大 B.图甲曲线ce段表示呼气肺内气压增大 C.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D.图甲曲线de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A位置 【分析】(1)曲线bd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 (2)膈肌从A到B时,吸气;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A甲状态;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B状态 【解答】解:A、图甲曲线ab段时,是吸气结束的瞬间,胸廓扩大,A错误; B、图甲曲线bd段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表示呼气,de段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表示吸气,B错误; C、图甲曲线ab段时,是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收缩下降,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C正确; D、图甲曲线de段时,表示吸气,膈肌由A到B变化,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21.(16分)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婷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青春美少女(如图所示),请根据人类的生殖回答问题: (1)睾丸能够产生[A] 精子 ,并能分泌 雄性激素 。 (2)受精作用发生在 输卵管 ,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胚泡植入 子宫内膜 标志着怀孕,胚胎通过 胎盘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3)进入青春期后,婷婷体内会出现每月一次子宫内膜出血的生理现象是 月经 ,这与[ ]分泌的 雌性激素 有关。 【分析】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怀孕的部位是子宫内膜,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图中A精子、B卵巢、C胚泡、D受精、E儿童,1羊水、2胎儿、3子宫、4胎盘、5脐带。 【解答】解:(1)睾丸能够产生A精子,并能分泌雄性激素。 (2)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人的生命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并逐步的分化,形成胚泡缓慢移入子宫中,埋入子宫内膜,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在子宫内发育,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3)女性的B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月经是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每月一次的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 故答案为: (1)精子;雄性激素 (2)输卵管;子宫内膜;胎盘 (3)月经;B;雌性激素 22.(14分)如图为直接参与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活动的部分器官系统关系图。A﹣D代表系统,1﹣3代表生理过程。请仔细观察、分析后,回答问题: (1)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吸氧和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流入心脏的 右心房 。 (2)图中A系统进行①过程时呼吸肌处于 收缩 状态;氧气通过C系统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作用下分解,这个过程主要在细胞的 线粒体 中进行。 (3)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气体成分 氧气 增加, 二氧化碳 减少。 (4)图乙中B系统由 消化道 和消化腺组成。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其中 肠液和胰液 (填消化液的名称)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酶。 【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程,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答】解:(1)心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静脉注射青霉素,青霉素首先通过体循环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2)根据图示可知:①表示氧气入肺的吸气过程;人体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氧气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氧气通过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在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成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3)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气体成分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4)根据图示可知:B表示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肠液和胰液的消化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 故答案为: (1)右心房 (2)收缩;线粒体 (3)氧气;二氧化碳 (4)消化道;肠液和胰液 三、实验探究题 23.(10分)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组别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块 ① 适量馒头碎屑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② 温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5滴 (注: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 (1)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 有无唾液 。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是 2 号试管。 (2)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 1 号和 3 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如表实验方案中的①②两处进行补充完善:① 适量馒头碎屑 ② 2mL唾液 。 (4)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 【解答】解:(1)1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其它条件相同,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遵循变量唯一原则,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因此①适量馒头碎屑,②2mL唾液。 (4)1号、4号和5号试管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相同,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证明淀粉已被分解。4号5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证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通过对比可知,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故答案为:(1)有无唾液;2 (2)1;3 (3)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 (4)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