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二战后,美苏关系由盟国走向对抗,根源是(  )
A.消灭法西斯的目标已经完成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C.互相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D.双方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 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3. 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①扶持控制西欧 
②援助欧洲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 
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几次大的变动。如图反映的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
B.轴心国与反法西斯联盟的对峙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欧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峙
5. “联邦研究与开发经费在1940年为7000万美元,1945年高达15.9亿美元。短短5年增加20多倍,史所罕见。有人认为美国到了对科研规模不加限制的地步。”材料显示了美国崛起的哪一直接因素 (  )
A.经济因素 B.教育因素
C.科技因素 D.市场因素
6. 1948—1952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4.8%。此时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  )
A.西欧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
B.杜鲁门主义的实施
C.战后世界秩序的和平稳定
D.马歇尔计划的扶持
7. 1964年,日本政府将举办东京奥运会作为国家事业,由政府投入巨资,对东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此后日本经济迅速腾飞,这种现象被称为“奥林匹克景气”。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A.政府加强经济建设的投入
B.日本人民建设热情的高涨
C.日本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
D.美国开始扶持日本的经济
8. 下图漫画说明了( )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9. 下列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 )
A.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B.赫鲁晓夫改革——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加强军事和国防建设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陷入全面危机
10. 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 )
A.人民生活水平低
B.农业生产率低下
C.工农业比例失调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1.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 )
A.美国冷战目标的实现
B.社会主义制度遭遇挫折
C.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D.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2. 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如火如荼,独立解放运动最先燃起的地区是( )
A.东非 B.西非
C.南非 D.北非
13. 2014年,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巴拿马运河迎来百年庆典。这条举世闻名的哈水道曾长期受控于(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巴拿马
14. 英国在二战后为应对印度不断高涨民族运动,被迫实施了“印巴分治”的方案,整个方案设计意图是( )
A.欺骗本国人民逃避指责
B.讨好殖民地人民防止反抗
C.忽悠世界维护国际形象
D.“分而治之”的策略需要
15. 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决定是由什么大会决定的( )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联合国大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 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概括材料一中乔治·凯南对美苏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作为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运用,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帮助恢复西欧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计划。欧洲复兴计划,一般称为马歇尔计划,计划建议通过合作和资本主义重建欧洲经济,用先发制人的方式阻止共产主义或者苏联在已经遭到破坏的欧洲国家发生影响。苏联拒绝参加,发动了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击,为它的卫星国制定了自己的计划,于1949年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建议增加苏联与东欧国家间的贸易。
——摘编自弗格森《文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苏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试比较两者的共同点。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
材料二 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地导致同美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的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象战后初期50年代那样,对西方阵营发号施令。
(1)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分析它们失败的共同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世界的政治影响怎样?
18. 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斯大林模式”在农业领域表现出的弊端是什么?
(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3)东欧剧变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ACC 6-10DADBD 11-15BDCDD
二、非选择题
16.(1)认识:苏联是美国的政治对手。
原因: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企图称霸世界,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加剧,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巨大障碍。
(2)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或者苏联对欧洲国家的影响。措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共同点:小范围内的合作或联合
(3)措施:1955年,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意味着两极格局从此形成。
17. (1)拿破仑帝国和法西斯德国都曾企图独霸欧洲。失败原因:对外发动战争,损害欧洲各国人民利益;引起欧洲广泛反抗:都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之上,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民族意识;以英国为首的政治、军事同盟力量的强大和反对。
(2)欧共体成立的原因:欧洲实力削弱;苏联的威胁严重;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加强。
(3)美国、日本与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特征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18. (1)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2)斯大林模式在战后初期对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以后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国家出现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3)性质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严重挫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