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 官亲. 长随. 书办. 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出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纪律涣散 2. 如图是对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概括。该条约的签订( ) A.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使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使西方列强将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 D.标志着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3. “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________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横线中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4.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地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政府。可是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 自取灭亡的偏师。”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 A.阶级局限性 B.人心的向背 C.军队的士气 D.战略战术 5.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这一主张( ) 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实现了农产品绝对平均分配 C.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D.有利于调动农民斗争积极性 6.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7. 甲午战争后,日本商人在杭州开设工厂的法律依据是(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南京条约》 8. 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侵略者攻进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9. 《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10. 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三年多时间里,就使外轮损失1 300多万两白银;1877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被招商局兼并。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地位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1. 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出版机构 D.新式学堂 12. 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此人是( ) A.张謇 B.荣敬宗 C.荣德生 D.范旭东 13. 《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 ) A.严复 B.邓世昌 C.梁启超 D.康有为 14. 1895年,上海有多达三十份报纸和杂志,1897年,天津刊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学报》等,这些报纸. 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下列选项中,属于“为推动改革而鼓呼”的是(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5. 如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近代前期,中华大地遭列强入侵,狼烟四起,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让我们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探究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连环“话”抗争】 材料一 (1)上面两幅连环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个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连环画承载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历史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信件. 日记“载”侵华】 材料二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维克多?雨果 材料三 1900年1月20日的日记里,瓦德西记载:“很遗憾那么多珍贵物品被以最粗鲁的方式对待,都被毁掉了……很幸运德军没有参与官方的抢劫行动。因为在天津之战中我们只有300人参加,而且事后根本没有进城。而北京,德军是在抢劫结束之后很久才到达的……在国内如果人们想象这场战争是为传播基督教文明和生活方式的话,他们肯定要感到幻灭了。自从三十年战争和路易十四时代的劫掠以来,还没有像这样的。” (2)雨果的信和瓦德西的日记里分别记载了列强发动的哪次侵华战争的史实?两则材料共同揭露了列强侵华的哪一罪行? 【漫画“聚”条约】 材料四 注:绷带上的字为: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伊犁条约…… (3)以上漫画绷带中“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共同涉及哪一对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大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4)通过以上活动与探究,你有什么感悟与认识? 17. 阅读材料: 李鸿章曾说:中国的文官制度比西方的好,只是军事武器不如他们。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后来,李鸿章在给别人的信中又说:西方国家国土面积均不过千里或数百里,可是每年国家收入都以百万计,主要是收取煤铁. 五金之矿. 铁路. 电报. 人口等税收。中国如果……以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 请回答: (1)材料中李鸿章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改变中国“以贫对富,以弱对强”的局面,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采取了什么措施? (2)你认为这些措施能使中国摆脱被侵略的命运吗?为什么? (3)你对洋务派所发起的洋务运动作怎样的评价?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康有为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内容表达了康有为的什么观点?代表了哪个阶层的思想? (2)康有为的这种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3)为了实践这种思想,在“祖宗之法”没有变之前,康有为做了哪些工作? (4)“祖宗之法”变了以后,康有为的遭遇如何?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ADDD 6-10BBBDD 11-15BADAB 二. 非选择题 16.(1)农民阶级。 作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罪行:抢劫破坏。 (3)赔款问题。 影响:《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弱国无外交”;列强侵华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17. (1)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措施:创办军事工业,建立近代海军;为求富创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等。 (2)不能。因为其目的只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王朝统治,背离了历史发展趋势,在内容上只是学习西方经济军事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3)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8. (1)“法”要为国家现实利益服务,现在祖宗之法已经不合时宜了,维新变法是使国家摆脱危难的惟一出路;民族资产阶级; (2)在寻找使国家摆脱被侵略. 压迫的办法时,了解到日本和俄国变法成功的事例,而受到启发,逐步形成; (3)组织“公车上书”. 创办《万国公报》和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并多次上书努力说服光绪皇帝支持变法; (4)变法很快就失败了,康有为成了被清政府追捕的人,被迫逃亡海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