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明朝和清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 A.朱元璋和努尔哈赤 B.朱元璋和皇太极 C.忽必烈和努尔哈赤 D.忽必烈和皇太极 2. 明太祖的下列措施中,旨在加强思想控制的是( ) ①设三司 ②八股取士 ③颁行《大明律》 ④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 下图中的人物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统一了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是( ) A.朱棣 B.朱元璋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代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立了台湾府,你知道设立的时间是( ) A.1661年 B.1662年 C.1683年 D.1684年 5. 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驱逐了殖民势力 C.增进了中外友好交往 D.巩固了清朝海防 6.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 C.驻藏大臣 D.西藏自治区 7.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 A.花生 B.向日葵 C.马铃薯 D.粟 8. 清朝中期,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当时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是( ) A.湖广地区 B.太湖流域 C.关中地区 D.成都平原 9. 史书记载:清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毕集于燕”。这说明“燕”( ) A.商品经济活跃 B.农业生产发展 C.手工业发达 D.百姓富裕 10. 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1.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这一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者怎样的政治思想( )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 D.天人感应 12. 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到到顶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 ) ①《牡丹亭》 ②《桃花扇》 ③《红楼梦》 ④《长生殿》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 中国古代某部书中附有120多幅插图,包含有《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作咸》(制盐)、《陶埏》(陶瓷)、《杀青》(造纸)、《佳兵》(兵器)等18篇。这部书应是( ) A.《天工开物》 B.《徐霞客游记》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4.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机构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 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一中的“进士”、材料二中的“八股”分别始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3)“八股”的危害有哪些? 17.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这部医药学巨著的作者是谁?这部巨著有着怎样的地位? (2)图二中这部科技著作的作者是谁?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国外享有怎样的赞誉? (3)上述两部巨著有哪些相同之处? 18.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现选取部分史实,对此作一简要梳理。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 材料三 材料四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中的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曾经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请问他是谁? (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在位时曾对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在位时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什么举措?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 (5)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有什么共同目的? (6)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CCA 6-10CDAAD 11-15BBADD 二、非选择题 16.(1)科举制度。隋朝。便于统治者吸收和笼络人才。 (2)隋炀帝、明太祖。 (3)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17.(1)李时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都成书于明朝;都是总结性著作;后来都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等。 18.(1)韩非。 (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八股取士。 (4)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思想。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6)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统治不择手段,加强思想控制;思想必须解放,禁锢思想,就会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等。(只要围绕“思想”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