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二战后初期,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铁幕演说”的发表 D.“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2. 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西欧实施的哪一政策( ) A.罗斯福新政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经济全球化 3. 1946年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由此看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遏制苏联 B.进攻苏联 C.称霸世界 D.避免战争 4.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5.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经济的最主要特征是( ) ①信息化 ②全球化 ③多极化 ④军事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6.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为此,1967年欧洲人采取的措施是( ) A.接受美国援助 B.加入WTO C.成立欧共体 D.建立欧洲联盟 7. 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C.20世纪末,欧盟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D.21世纪初,美国经济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 8. “经互会”成立后,主要机构的负责人均由苏联人来担任,会议工作语言也是俄语。这些成员国在经济政治体制方面采取( ) A.资本主义制度 B.民主制度 C.苏联模式 D.西欧模式 9. 赫鲁晓夫推行改革,对苏联模式发起了冲击。能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包括:赫鲁晓夫( ) ①推行农产品收购制 ②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③倡导“政治多元化” ④加速发展军事科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党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11. 苏联解体的标志是( ) A.《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B.苏联“八一九”事件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2. 二战后非洲殖民体系走向瓦解,非洲各国纷纷独立。其中按独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埃及 ②纳米比亚 ③客麦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13. 下列属于拉丁美洲人民捍卫民族主权斗争成果的是( ) A.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B.印巴分治 C.纳米比亚独立 D.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4. 1947年,被迫承认印度独立,结束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15. 下列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来源于犹太人建立国家的矛盾 B.世界大国插手该问题使之复杂化 C.在多次武装冲突中,以色列占据了优势 D.联合国的“分治”决议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材料二 美国总统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材料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2)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是什么? (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丁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由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自《世界史》 材料三 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单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里,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教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分析它们失败的共同原因。 (2)依据材料1、2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 (3)二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哪些特点?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肯 罗斯福 杜鲁门 材料二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1)林肯为解决黑奴制的存废问题,颁布了什么文献?黑奴制的废除是美国历史上哪一次战争的重要成果? (2)罗斯福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他的对策是什么?该对策有何突出特点? (3)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这些纲领和政策是何时出台的?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4)美国为配合“冷战”在经济、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5)美国的“冷战”政策导致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怎样的变化?冷战对峙局面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ACC 6-10CACAD 11-15ACAAD 二、非选择题 16. (1)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长,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但又不得不重视日益强大的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 (2)出台“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汁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逐渐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局面。 17. (1)拿破仑帝国和法西斯德国都曾企图独霸欧洲。 失败原因:对外发动战争,损害欧洲各国人民利益;引起欧洲广泛反抗:都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之上,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民族意识;以英国为首的政治、军事同盟力量的强大和反对。(答对其中一点就给分) (2)欧共体成立的原因: 欧洲实力削弱;苏联的威胁严重;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加强。(答对其中一点就给分) 目的:加强联系,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3)特征:由经济联合逐步到政治统一。特点: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18. (1)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战争: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 (2)对策:新政;特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3)杜鲁门主义;时间:1947年3月;意义: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冷战正式开始。 (4)经济:提出马歇尔计划;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变化: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