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习目标 1.了解经济互助委员会含义 2.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3.了解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背景与过程 基础知识 一、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东欧国家按照苏联模式发展经济。 二、赫鲁晓夫改革 (1)内容: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2)影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改革工业管理体制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三、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2)影响:苏联经济- -度发展较快,综合国力达到顶峰,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重工业产品可以与美国抗衡,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四、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后,又进行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放弃了社会主义。(2)影响: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五、东欧剧变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进行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概况:东欧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六、苏联解体 (1)“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 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但很快失败。 (2)解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 (3)影响:苏联的解体,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但这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课堂检测 1.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对此,邓小平说过:“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不属于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B.?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C.?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D.?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下表的内容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史实 结论 ①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③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④苏联解体 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课后习题 1.学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课,某同学做了如下简要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 B.?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发达,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政局混乱,苏联解体 D.?苏联解体: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2.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同名应是(??? ) A.?沙皇俄同??????????????????B.?俄罗斯????????????????C.?苏维埃俄国???????????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改革共同的特点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水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戈尔巴乔夫改革??????????????????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列宁新经济政策 5.“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问彻底倒塌了。”材料中“红色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是(??? ) A.?戈尔马乔夫的改革??????????B.?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C.?八一九事件??????????D.?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6.下列有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苏联进行政治改革? ②苏联进行经济改革? ③八一九事件? ④苏联解体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7.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8.“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的这个国家的最终结局是(??? ) A.?经济日益强大??????????????????B.?国家走向解体??????????????????C.?社会政局安定??????????????????D.?各种矛盾缓和 5.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习目标 1.了解经济互助委员会含义 2.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3.了解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背景与过程 基础知识 一、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东欧国家按照苏联模式发展经济。 二、赫鲁晓夫改革 (1)内容: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2)影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改革工业管理体制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三、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2)影响:苏联经济- -度发展较快,综合国力达到顶峰,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重工业产品可以与美国抗衡,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四、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后,又进行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放弃了社会主义。(2)影响: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五、东欧剧变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进行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概况:东欧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六、苏联解体 (1)“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 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但很快失败。 (2)解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 (3)影响:苏联的解体,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但这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课堂检测 1.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对此,邓小平说过:“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不属于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B.?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C.?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D.?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内部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A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不是东欧剧变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下表的内容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史实 结论 ①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③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④苏联解体 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答案】 A 【解析】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并没有形成多极化格局,而是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之下,所以④不一致,排除掉含有④的选项。? A项①③史实与结论一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课后习题 1.学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课,某同学做了如下简要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 B.?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发达,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政局混乱,苏联解体 D.?苏联解体: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答案】 C 【解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1991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 A项赫鲁晓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不符合题意; 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发达,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使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不符合题意; 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政局混乱,苏联解体正确,符合题意; D项苏联解体: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错误,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受彻底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挫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的改革。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2.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同名应是(??? ) A.?沙皇俄同??????????????????B.?俄罗斯????????????????C.?苏维埃俄国???????????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答案】 B 【解析】据所学知,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联总统的职位,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解体后新成立的俄罗斯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沙皇俄国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中就被推翻了,苏俄是十月革命之后至1922年苏联成立之前所用的国名,1992年苏联解体后的新国名应是俄罗斯。 A项沙皇俄国是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名称,不符合题意; B项俄罗斯应是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符合题意; C项苏维埃俄国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名称,不符合题意; D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1922年—1991年的名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的解体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俄国(苏联)历史上国名的变化。 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改革共同的特点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从从长期而言其改革都没有实现苏联经济的最终快速好转,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二者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即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所以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事实,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④说法错误。 D项①②③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同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同特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即斯大林模式阶段、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改革阶段及戈尔巴乔夫改革阶段。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带来了苏联解体的巨大遗憾。 4.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水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戈尔巴乔夫改革??????????????????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列宁新经济政策 【答案】 A 【解析】据“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判断,他评论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是题干评说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评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 5.“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问彻底倒塌了。”材料中“红色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是(??? ) A.?戈尔马乔夫的改革??????????B.?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C.?八一九事件??????????D.?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答案】 D 【解析】据题干“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苏联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苏联的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A项戈尔马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题,不符合题意; D项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是材料中“红色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解体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6.下列有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苏联进行政治改革? ②苏联进行经济改革? ③八一九事件? ④苏联解体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转台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遭到失败,这就是“八一九事件”。这次事件以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由此分析可知,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 D项②①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要求准确识记苏联的相关史实。 7.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 D 【解析】根据“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济上,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在政治上,提出“人道的社会主义”、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但改革没有受到预期的效果。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D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题干材料反映的苏联解体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的话语为依托,考查苏联解体。需要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 8.“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的这个国家的最终结局是(??? ) A.?经济日益强大??????????????????B.?国家走向解体??????????????????C.?社会政局安定??????????????????D.?各种矛盾缓和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他摆弄这个国家——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一直到剥光为止”可知,这是指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1991年底,苏联解体。B项国家走向解体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终结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的解体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