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一、单选题1.近代史是一部被动挨打的屈辱史。下列哪些内容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略行径()???????????A.?进攻虎门炮台??????????????????????B.?火烧圆明园??????????????????????C.?攻占威海卫??????????????????????D.?屠杀义和团2.法国作家雨果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这两个强盗是()???????????A.?英国和俄国???????????????????????B.?德国和美国???????????????????????C.?英国和法国???????????????????????D.?法国和俄国3.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个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4.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在实践中难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①《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②《资政新篇》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③积极发动和鼓舞了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④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下列各项可作为研究这一历史事件的史料使用的是()①电影《火烧圆明园》②圆明园遗址中的大水法③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大量圆明园文物④文学作品《圆明园的毁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鸦片战争后,外患接踵而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晚清时期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俄国?????????????????????????????????????B.?英国?????????????????????????????????????C.?日本?????????????????????????????????????D.?德国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方案,它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个方案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明定国是》8.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水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一页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B.?圆明园的焚毁?????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D.?联军攻陷北京后大肆劫掠9.洪秀全在金田发动武装起义的时间是()???????????A.?1840年???????????????????????????????B.?1851年???????????????????????????????C.?1856年???????????????????????????????D.?1860年10.图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从兴起走向失败的过程。从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11.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获得更多赔款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D.?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2.“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其中“煮豆燃萁”所产生的影响是()???????????A.?起义烈火,遍地燎原???????????????????????????????????????????B.?大清帝国,奄奄一息C.?太平天国,盛极而衰???????????????????????????????????????????D.?北伐西征,高潮迭起13.“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A.?近代中国封闭的大门被打开????????????????????????????????B.?阿古柏入侵新疆C.?中华文明遭到英法联军的摧残?????????????????????????????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4.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其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颇有见识”的依据是()???????????A.?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理想??????????????????????B.?主张废除私有制C.?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主张??????????????????????D.?主张按人口平分土地15.历史老师请四位同学说出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他们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洪秀全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D.?这次农民运动的结果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16.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增开天津为商埠17.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将下列条约内容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②大合众国大臣遇有要事,不论何时应准到北京暂居③……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浙江省杭州府立为通商口岸④……准将香港一岛……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18.1860年,圆明园马首铜像遭英法联军劫掠,流失海外一百余年。2019年,马首铜像归藏国家重回原属,为百余年回家之路画上完满句号。这一历程见证了(???)①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④中华民族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材料2: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1)材料1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2)归纳材料2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2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资政新篇》(1)材料一,二两个文献都出自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此文献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哪个文献的思想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引自《贼情汇纂》材料二:……上海情形实属万分危急,借师助剿一节,业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现据薛焕奏,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且法国轮船为我开炮击贼。是其真心和好……上海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为保卫……但于剿贼有裨,联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引自《筹办夷务始末》(1)根据材料一思考,作者站在怎样的立场上?请说明理由。(2)材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存在什么问题?(概括要点,不要抄袭原文)(3)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在内外政策上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与客观原因。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B正确;?进攻虎门炮台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排除A;?攻陷威海卫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C;?屠杀义和团团民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罪行,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的有关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部分学生往往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误记为八国联军犯下的。2.【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因此: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火烧圆明园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3.【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提出了鲜明的纲领,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在华势力,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无关,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开始时间、发展过程、结果、性质、影响等相关知识是答题的关键。4.【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在实践中难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资政新篇》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最终失败,这些都使这些仅仅停留于理想之中,积极发动和鼓舞了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不是其难以施行的原因,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分析题肢,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5.【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因此,“圆明园遗址中的大水法”等遗迹和“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大量圆明园文物”等遗失的文物,能够为研究这一历史事件提供史料证据。因此,②③符合题意,故C项符合题意;?电影《火烧圆明园》属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圆明园的毁灭》,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都带有很强主观性、创作性和艺术性,不能作为史料使用。因此,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或④的AB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考查史料分类的相关知识。准确区分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是答题的关键。解答此类排列组合题,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6.【答案】A【解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土地150多万平方千米,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项A符合题意;?B.英国,不符合题意;?C.日本,不符合题意;?D.德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准确记忆。7.【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脱离实际,最终未能实行。《变法通议》、《明定国是》出现在戊戌变法时期;《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主张。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难度不大,掌握《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即可作答。8.【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劫掠焚烧了我国大量文化遗存,损失不可估量。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即可作答。9.【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即可作答。10.【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起点。因此: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的历程。难度不大,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即可作答。11.【答案】D【解析】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不符合题意;?B.获得更多赔款,不符合题意;?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不符合题意;?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于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来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不要死记硬背。1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煮豆燃萁”指的是太平天国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指的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C符合题意;?“起义烈火,遍地燎原”对应的是金田起义。A错误;?诗句表现得是天平天国。B与题无关。B不符合题意;?通过西征,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鼎盛。但与煮豆燃萁的内斗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掌握转衰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3.【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给出的图片是教材原图,反映的是圆明园远瀛观和大水法的残迹,我们可以解读到的相关历史信息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火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无关,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火烧圆明园的概况、认识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14.【答案】C【解析】根据“《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结合所学知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C正确;?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理想是《天朝田亩制度》,排除A;?《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排除B;?《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经过和意义。15.【答案】B【解析】A.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洪秀全,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间是1851年,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因此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错误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C.太平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D.这次农民运动的结果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注意题干中的“不正确”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16.【答案】C【解析】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不符合题意;?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看法,按照这一原则,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属于历史结论,故选项C符合题意;?D.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增开天津为商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的概念和区别,拿它来比对备选项回答。17.【答案】B【解析】①……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出自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②大合众国大臣遇有要事,不论何时应准到北京暂居出自1844年签订的《望厦条约》;③……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浙江省杭州府立为通商口岸出自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④……准将香港一岛……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出自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B项④②③①排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这些条约签订的时间和主要内容。18.【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说法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C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二、材料分析题19.【答案】(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56太平天国运动年军事上达到全盛,同年天京事变爆发,由攻势转为守势;一直到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2)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场灾难指的是天京事变的发生。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材料认为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事变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止时间、过程和历史意义。20.【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2)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原因: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3)《资政新篇》;原因: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制定的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轩的著作,所以两个文献都出自太平天国运动。(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实现的是绝对平均主义,这种绝对的平均主义严重脱离了实际,所以无法实现。(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更符合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进步性和局限性。21.【答案】(1)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称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为“伪”“逆”“贼”。(2)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3)“借师助剿”表明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互相勾结。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上海为通商要地,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影响较大。(4)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解析】(1)根据材料一“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的信息可知,作者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因为作者称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为“伪”“逆”“贼”。(2)依据材料一“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的信息可知,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3)依据材料二“上海情形实属万分危急,借师助剿一节,业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现据薛焕奏,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且法国轮船为我开炮击贼。是其真心和好……上海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为保卫……但于剿贼有裨,联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的信息可知,“借师助剿”表明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互相勾结,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上海为通商要地,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影响较大。(4)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故答案为:(1)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称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为“伪”“逆”“贼”。(2)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3)“借师助剿”表明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互相勾结。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上海为通商要地,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影响较大。(4)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性质、经过和结果。注意农民阶级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本题难度适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