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8.1.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单选题
1.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
)?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日本强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天津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为追悼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英雄(
)???????????
A.?林则徐?????????????????????????????????B.?李宗仁?????????????????????????????????C.?魏源?????????????????????????????????D.?邓世昌
4.“千古艰难唯一死,他的自杀堪称甲午战争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材料中的“他”是(
)???????????
A.?聂士成????????????????????????????????B.?关天培????????????????????????????????C.?丁汝昌????????????????????????????????D.?邓世昌
5.以蒋渭水为代表的台湾知识精英强烈反对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教育和文化管理层面的控制。与这种抗争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6.《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承认鸦贸易合法化??????????????????????????????????????????????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7.19世纪末,列强以朝鲜为跳板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行径:“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选项为(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9.读图《时局图》,它反映了(

A.?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B.?洋务运动开展的近代工业建设情况
C.?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状况????????????????????????????????????D.?清末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10.阅读下表,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方
12
191
2234
5艘沉没
约1200
日方
12
272
3566
5艘重伤
约600
A.?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B.?此战导致《马关条约》的签订
C.?此战使清政府首都被占领????????????????????????????????????D.?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11.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等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这一现状,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发动新一轮战争抢夺地盘????????????????????????????????????B.?积极争取在华设厂的权利
C.?支持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D.?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12.《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3.时间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从商品倾销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直接投资兴办工厂,修建铁路????????
②大量倾销棉纺织品
③向清政府提供贷款
??????????????????④夺取土地开发、矿产开采权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4.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
--统一--
分离的过程,下列与这一过程对应历史事件的分别是(???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浙江被划为哪国的势力范围(???
)
A.?法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16.2018年9月15日,考古队员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的一艘沉船上发现距海床面以下5米处的舰舷外壁悬挂着木质髹(xiū)金“經遠”舰名字牌(如图所示),由此确证沉舰即为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经远舰”下列与“甲午海战”有关的是(??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致远舰?
④黄海海战
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7.《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符合20世纪初中国觉醒的条件是(?

A.?《马关条约》和辛亥革命????????????????????????????????????B.?光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8.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③百年荣辱人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94年11月,正是平壤战败和黄海海战失败后,孙中山等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朝的主张,第一次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开始。维新思想家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
——摘自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1)材料中的“黄海海战失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哪场战争?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国别
“租借地”
“势力范围”
俄国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威海卫
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一部分
日本
福建
(1)该情境出现在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2)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影响?
(3)情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时局”?
21.材料一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1)就它们的英雄业绩拟写解说词
(2)针对中国19世纪末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3)他们的英雄事迹体现怎样的精神?在今天和平年代,你认为学习这种精神的最好行动是什么?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与甲午中日战争无关,故含有①的ABD不合题意;
?邓世昌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属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甲午战争”是解题的关键,用排除法解答。
2.【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故B符合题意;
?《天津条约》规定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故A不符合题意;
?《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与日本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首祸诸臣”,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是答题的关键。
3.【答案】
D
【解析】A.林则徐,不符合题意;
?B.李宗仁,不符合题意;
?C.魏源,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之后光绪帝写下了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的挽联来纪念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答案】
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
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在1895年的威海卫之战中,李鸿章避战保船,日本水陆进攻,北洋舰队腹背受敌,丁汝昌自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威海卫战役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甲午中日战争中平壤战役(左宝贵)、黄海战役(邓世昌)、辽东战役(徐邦道)、威海卫战役(邓世昌)中英勇牺牲的中国将领即可作答。
5.【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蒋渭水为代表的台湾知识精英强烈反对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教育文化管理层面的控制。这种抗争出现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才收回了台湾。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甲午中日战争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解和识记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6.【答案】
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承认鸦贸易合法化是《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内容;
增开天津为商埠是《北京条约》的内容;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因此: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知识。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即可作答。
7.【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发动了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列强以朝鲜为跳板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要求具备识记的能力。
8.【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能体现出“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题干中的“
一半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
”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9.【答案】
A
【解析】
根据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反映的历史内容是列强在中国划分各自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大致过程、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0.【答案】
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黄海战役后北洋水师大部分战舰都完好无损,说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因此: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材料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
D
【解析】A.
发动新一轮战争抢夺地盘
,不符合题意;
?B.
积极争取在华设厂的权利
,不符合题意;
?C.
支持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等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以A符合题意;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的百姓的负担,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表明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以BCD项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没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3.【答案】
A
【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剌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①③④都是资本输出的新变化的主要表现。②大量倾销棉纺织品属于商品输出,应排除含②的选项。
A项①③④都是资本输出的新变化的主要表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输出新变化的主要表现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14.【答案】
C
【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渡江战役后,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现在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中华民国建立与题干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①③④符合题意。
C项①③④与“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台湾与大陆关系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把历史事件和历史认识结合起来。
15.【答案】
B
【解析】A项法国强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他的势力范围,不符合题意;
B项英国强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附近岛屿,把长江流域作为他的势力范围,浙江被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符合题意;
C项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不符合题意;
D项日本把福建作为势力范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
16.【答案】
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海战主要战役是黄海海战,这次战役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抗击日军,壮烈牺牲,林则徐没有出现在黄海大战中,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要牢记。
17.【答案】
D
【解析】依据材料“二十世纪”、“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保持下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述的是1901年签署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还要这个民族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可知,材料讲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综上分析可知,能够反映20世纪初中国觉醒的条件是《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是符合20世纪初中国觉醒的条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的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理解《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的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
C
【解析】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②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反映的是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③百年荣辱人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按其发生先后排列应是②①④③。
C项②①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马关条约》、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国两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二、材料分析题
19.【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
(2)观点1: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旋律(主题)。
论述:甲午战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为救亡图存,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谋求制度变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这之后,求亡图存成为许多爱国人士不懈奋斗的基本目标。
观点2:甲午惨败强烈刺激中华民族的觉醒。
论述: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中不断反省,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努力。维新派积极推行变法,谋求制度变革;革命派则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维新和革命成为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两股主要力量,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1)由材料中的“黄海海战失败”,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对中国海军发动袭击,中国战败,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2)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观点1: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旋律(主题)。论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为救亡图存,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谋求制度变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这之后,救亡图存成为许多爱国人士不懈奋斗的基本目标。观点2:甲午惨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论述: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中不断反省,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不断努力。维新派积极推行变法,谋求制度变革;革命派则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维新和革命成为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两股主要力量,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故答案为:(1)甲午中日战争;(2)观点1: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旋律(主题)。论述:甲午战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为救亡图存,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谋求制度变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这之后,求亡图存成为许多爱国人士不懈奋斗的基本目标。观点2:甲午惨败强烈刺激中华民族的觉醒。论述: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中不断反省,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努力。维新派积极推行变法,谋求制度变革;革命派则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维新和革命成为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两股主要力量,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战争过程中,中国战败,对于中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重要的战争,本题开放性大,具有一定的难度。
20.【答案】
(1)《马关条约》。
(2)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被西方列强瓜分的时局。
【解析】(1)依据题干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2)依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依据所学可知,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故答案为:(1)《马关条约》。(2)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被西方列强瓜分的时局。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表格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表格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马关条约》的影响,把表格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3)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考查的意图是掌握《马关条约》的影响,以此确定答案。(3)本题主要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考查的意图是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相关史实,以此确定答案。
21.【答案】
(1)林则徐:民族英雄,领导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来侵略,表明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向西方学习,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邓世昌:黄海战役,抗击日本侵略,以身殉国,报效国家。
(2)中国人民不敢屈服,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斗志或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振兴中华才能屹立世界东方等。
(3)爱国主义精神;认真学习,参加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实现民族复兴。
【解析】(1)林则徐:依据所学从民族英雄,领导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来侵略以及向西方学习,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回答。邓世昌:依据所学从参加黄海战役,抗击日本侵略,以身殉国,报效国家回答。
(2)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所学从中国人民不敢屈服,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斗志或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振兴中华才能屹立世界东方等回答。
(3)依据材料图片可知是爱国主义精神;结合所学从认真学习,参加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实现民族复兴回答。
故答案为:
(1)林则徐:民族英雄,领导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来侵略,表明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向西方学习,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邓世昌:黄海战役,抗击日本侵略,以身殉国,报效国家。
(2)中国人民不敢屈服,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斗志或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振兴中华才能屹立世界东方等
(3)爱国主义精神;认真学习,参加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实现民族复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林则徐、邓世昌的英雄业绩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