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4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8.1.4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义和团兴起过程的表述,给予积极评价的是(???
)
A.?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B.?提出“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C.?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带有迷信色彩
D.?提出“灭洋”,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2.如果一位西方外交官在1898年来到中国,他可能会看到(???
)
①有人去上海租界拜访好友
②外国商人在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外国商船在南京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国议论纷纷。下列议论不符合史实的有(???
)
①“外国公使从此可以进驻北京”
②"工厂终于可以搬到中国去了”
③“中国人可以把大沽炮台拆了”
④“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山海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这里的“洋夷”指(???
)
A.?英国殖民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D.?八国联军
5.《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符合20世纪初中国觉醒的条件是(???

A.?《马关条约》和辛亥革命????????????????????????????????????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6.兴起于山东的义和团运动提出的爱国斗争口号是(???

A.?反清复明??????????????????????????B.?反清灭洋??????????????????????????C.?扶清灭洋??????????????????????????D.?反帝反封建
7.抄本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某抄本中有这样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几句话反映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目的的具体体现?????????????????????????????B.?黄花岗革命党的壮志豪情
C.?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性和落后性?????????????????????????????D.?维新派斗士的信心和勇气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作为战胜国,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材料中的内容源于(???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张义?????????????????????????????????????B.?李辛?????????????????????????????????????C.?王平?????????????????????????????????????D.?赵洋
10.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王老德????????????????????????????????B.?李老金????????????????????????????????C.?张老木????????????????????????????????D.?赵老刚
11.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这“最后一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12.义和团到处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但这些行为也体现了义和团运动(???

A.?带有封建迷信色彩????????B.?盲目排斥外洋事务????????C.?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D.?领导者的腐朽堕落
1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黄海大战????????????????????????B.?旅顺大屠杀????????????????????????C.?廊坊阻击战????????????????????????D.?威海卫战役
14.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5.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
②轻视阶段(1840—1905)……
④赞赏阶段(1937—1945)……
⑥敌对时期(1949—▲)。
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下列哪一次侵华战争(???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通过这一歌谣,可以分析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反帝爱国运动?????B.?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
17.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朝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D.?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省
18.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38克一两的白银在1887年值1.2块鹰洋,但在15年之后却失去了其近一半的比值。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战争赔款剧增????????????C.?鸦片走私严重????????????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二、材料分析题
19.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事件成为历史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英]韦尔斯《世界
史纲》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这是片方圆不到一平方英里的区域,离紫禁城不远,紧挨着北京内城的东南角。它曾是外墙高筑、戒备森严,不受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坐落着使馆、兵营、教堂、银行、邮局、医院,居住着在北京的大部分外国人。——[英]朱莉娅。博伊德《消逝在东交民巷的那些日子》
(1)材料一中的“帝国”指中国的什么朝代?
(2)有学者认为右图反映的事件是英国侵略者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第一重枷锁。结合所学,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材料三中“方圆不到一平方英里的区域”为什么会成为“国中之国"?
(4)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帝国”出现材料二、三这种局面的主观原因。
20.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法国漫画:联军要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
中国漫画《洋人的玩偶》
(1)这两幅漫画均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法国漫画中分裂中国巨人的阴谋是否得逞?请联系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中国漫画《洋人的玩偶》的理解。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国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1)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什么身份?
(2)材料一,二的主张是什么?结合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实,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3)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说明列强是如何实现这一主张的?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ABC三项都是对义和团运动的消极评价,不符合题意;
D项提出“灭洋”,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积极评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掌握义和团运动的时间、过程和性质等。
2.【答案】
A
【解析】据所学知,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守1898年不可能会看到,排除含④的选项。
A项①②③1898年的中国都可能会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3.【答案】
D
【解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项③④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
4.【答案】
D
【解析】由光绪二十七年可知当时是:1875+27-1=1901年,金四百五十兆也就是4.5亿。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赔款4.5亿两白银的是《辛丑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故“洋夷”指八国联军。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八国联军是题干材料里的“洋夷”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5.【答案】
D
【解析】《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甚为严重,到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而辛亥革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符合题干两个条件的要求。
ABC三项时间不符,题意要求的是20世纪的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符合20世纪初中国觉醒的条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20世纪中国面临的形势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识记能力。
6.【答案】
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兴起于山东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它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故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义和团口号不符,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时间、活动的地区、提出的口号。
7.【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弟子、遍地草木化成兵、仙人艺、灭洋人可以看出这些口号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要求,同时也暴露了盲目排外的局限性。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体现不出太平天国运动目的,A选项不符合题意,
黄花岗革命党的壮志豪情与材料无关,B选项不符合题意,
维新派斗士的信心和勇气与材料无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有关知识。从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同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8.【答案】
D
【解析】1901年,英、美、俄、日、法、德等川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赔款为45亿两。同时对德、奥、俄进行赔款的条约是《辛丑条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是中国屈辱性的条约,了解条约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9.【答案】
C
【解析】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1902年,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显然不对。故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教材内容,掌握《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1902年,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显然不对,以此得出结论。
10.【答案】
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北京东交民巷设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驻兵保护。所以,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与史实不符,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知识。注意《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委常考知识点。
11.【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项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选项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图,抓住题干关键词“最后一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2.【答案】
B
【解析】义和团到处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但铁道、电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义和团对它们的拆毁、砍断,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盲目排斥外洋事务的倾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3.【答案】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英国海军提督西摩尔率领的2000多名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攻的八国联军,由于在廊坊遭义和团阻击,从廊坊败回。AD项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战役;B项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所以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廊坊阻击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的史实。
14.【答案】
D
【解析】从材料“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辛丑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大沽炮台,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军把守,不准中国人居住。这符合“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的描述。而《辛丑条约》的主要影响是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BC三项都不是《辛丑条约》的主要影响,不符合题意;
D项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辛丑条约》的主要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15.【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②轻视阶段(1840—1905)”可知在这一阶段美国参与的直接侵略中国的战争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合课本所学,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项符合题意;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A项不合题意;
1856年英法两国直接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是帮凶,没有直接参加。B项不合题意;
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关知识。学生还要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16.【答案】
A
【解析】依据题干“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这是一场反帝爱国的运动,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说法不符合义和团的性质,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的重难点是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不理解题干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拿备选项与“只因鬼子闹中原”一一对照,就能找到正确选项。
17.【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内容之一,“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教材内容,掌握《辛丑条约》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辛丑条约》内容之一,“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8.【答案】
B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通过《辛丑条约》,战争赔款剧增,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所以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材料中描述的那一现象。
二、材料分析题
19.【答案】
(1)清朝。
(2)《南京
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它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901
年,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因此东交民巷这不到一平方英里的区域成为“国中之国”。
(4)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的闭塞,最终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存在盲目自大、安于现状的固有思想等。
【解析】(1)本题考查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要求准确解读材料。由“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判断,这指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读图可知,图片是鸦片战争后,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场景;联系《南京条约》的签订带来的影响说明“英国侵略者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第一重枷锁”即可。
(3)本题考查《辛丑条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坐落着使馆、兵营、教堂、银行、邮局、医院,居住着在北京的大部分外国人”可知反映的是《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的内容,联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解答“国中之国”的题意,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屈辱史出现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二、三反映的是列强侵华和晚清时期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联系晚清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实力和对外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自身的主观原因。
故答案为:(1)清朝。
(2)《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它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901
年,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因此东交民巷这不到一平方英里的区域成为“国中之国”。
(4)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的闭塞,最终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存在盲目自大、安于现状的固有思想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鸦片战争,《辛丑条约》及近代中国屈辱史出现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20.【答案】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原因: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军事指挥失当
(2)没有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使帝国主义不得不改变瓜分中国的政策。
(3)漫画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因为《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解析】(1)通过第一幅漫画,列强侵华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原因: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军事指挥失当等。
(2)第二幅漫画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3)《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故答案为:(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原因: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军事指挥失当。
(2)没有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使帝国主义不得不改变瓜分中国的政策。
(3)漫画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因为《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并要求学生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原因。本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说明能力。既要直接说明,也要通过思考迁移,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主干体系的梳理,强化思维。体现能力考核要求。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原因。
21.【答案】
(1)曾任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
(2)都主张列强不要直接控制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来侵略和瓜分中国。
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反抗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解析】(1)根据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统帅,他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中国此次所遭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因此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他写这份报告的背景是:他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遭到义和团顽强抵抗后写了这份报告。(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侵略和控制中国。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3)1901年,清政府与美、英、日、俄、德、法、意、奥等八国等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幅沉重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1)曾任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2)都主张列强不要直接控制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来侵略和瓜分中国。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反抗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3)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