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一、单选题1.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下列能对“西学东渐”提供佐证的有(???)①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②林则徐编译了《四洲志》③鉴真东渡??????????????????????④伏尔泰缩写《中国孤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许多历史人物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下列与其他各项有明显区别的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左宗棠收复新疆???????????C.?邓世昌血战黄海???????????D.?魏源编《海国图志》3.1895年,某进步知识分子在报刊上连续发表政论文章,痛诋尊崇君主专制思想,而盛赞西方民主政治;指斥“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而人民才是国家的“真主也”。据此推知,该知识分子的观点为(???)A.?否定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B.?宣传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C.?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4.“在这些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化”。对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认识正确的是(???)A.?近代中国的命运是文化滞后所造成的??????????????????B.?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值得肯定C.?如果缺乏外部挑战中国将永远无法有变革???????????D.?战争失利是促使中国社会思想变化的催化剂5.下列最能体现“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A.?《孙子兵法》????????????B.?《坤舆万围全图》????????????C.?《大唐西域记》????????????D.?《马可·波罗行纪》6.李克强总理在参观严复故居时赞誉他“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严复译著的哪本书在当时影响最大?(???)A.?《海国图志》????????????????????B.?《物种起源》????????????????????C.?《四洲志》????????????????????D.?《天演论》7.在一些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心目中,有些西方传教士如理雅格、伟烈亚力、艾约瑟、傅兰雅、李佳白等,不只是传教士,而是传播西方文明的“西儒”——即西方学者。这反映的是(???)A.?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极度推崇西方学说???????????????B.?西方传教士对列强侵略中国起辅助作用C.?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化发展关系密切???????????????D.?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了解肤浅8.为了唤醒国人了解世界,挽救危亡,魏源于1842年写成《海国图志》,你认为下列不是魏源思想主张的是(???)A.?总结鸦片战争战败的教训,提出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点。B.?认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处,反对用“夷狄”来称呼西方文明发达国家。C.?认为中国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国已经落后于欧洲。D.?主张学习西方,开办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9.与明朝以来以往的“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鸦片战争以来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怎样进入中国的(???)A.?通过利玛窦等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传播到中国的。B.?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下,被迫汇入工业文明的。C.??是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主动引进的。D.?在明清以来手工业、商业的繁荣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工业文明的。10.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帮助国人了解世界,他组织人编译书本,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该书是指(??)A.?《坤舆万国全图》?????????????????B.?《四洲志》?????????????????C.?《海国图志》?????????????????D.?《使西纪程》11.把“虎门销烟”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两个要素综合在一起,我们想到的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左宗棠12.1840年,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第一次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沉睡的封建帝国中,一部分人开始醒来,“开眼看世界”,看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距,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使更多的中国人觉醒了。根据上面材料回答问题: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指(???)A.?林则徐?????????????????????????????????B.?魏源?????????????????????????????????C.?孙中山?????????????????????????????????D.?康有为13.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报?????????????????????????????????????B.?电影?????????????????????????????????????C.?报纸?????????????????????????????????????D.?轮船1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与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这两“步”应指(???)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C.?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D.?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15.魏源是近代以来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其思想主张对洋务派产生过影响。属于魏源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竟天择适者生存????????????C.?变者天下之公理????????????D.?师夷长技以自强16.这张读书笔记出自于(???)A.?《四洲志》?????????????????B.?《海国图志》?????????????????C.?《使西纪程》?????????????????D.?《奏定学堂章程》17.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下列历史人物的共同追求和特点有(???)①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②都想帮助国人重新认识外部世界③对国家前途命运充满忧患意识④让全体中国人突破了狭隘的世界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自鸦片战争以来,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他们开始重新认识外部世界。下列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正确的有(???)①林则徐组织编写了《使西纪程》②魏源写成《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③容闳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④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编译《四洲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19.中国近代史既是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也是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史;也是当时中国有识之士追随世界历史潮流,探索救国救民方案的历史。阅读中国近代史年代尺(部分),回答问题。(1)根据中国近代史年代尺中屈辱史的角度,请依次写出列强对应侵华战争A、B、C、D的名称;以及相应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2)面对列强的侵略,当时的中国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爱国人物(人群)及其事迹。请在对应E、F、G处填上相应人物(人群)。(3)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有识之士前赴后继,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案,请注明H(魏源)、I(地主阶级洋务派)、J(资产阶级改良派)对应的救国主张与方案。(4)上述H、I、J所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有什么共同之处?20.?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历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睁眼看世界]资料一:陈旭麓先生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体现警悟的先觉者。”——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走出国门看世界]资料二: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铸造成为一个新式国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仿洋改制看世界]资料三:维新变法期间,通过仿洋改制,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阅读资料一,发生在1840年的外患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失败产生了哪些“警悟的先觉者”?(2)资料二中,为什么洋务运动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铸造成为一个新式国家”?(3)资料三中的“仿洋改制”是指学习西方的什么政治体制?根据资料三,说说该运动失败的原因。(4)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经历的三个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共同启示?21.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无论是爱国官兵,还是广大劳动人民都奋勇反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材料二:舰远致被鱼雷击中沉没时,……坠落海中,其随从刘忠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按犬首入水,自己亦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1)材料中的“本大臣”是谁?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这一历史事件是什么?列举英国为此发动的战争中的两位民族英雄的姓名?(2)材料中提到的民族英雄是谁?他牺牲于这次海战中,这次海战的名称是什么?列举近代史上,两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农民运动?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15,16世纪左右新航路开辟后)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林则徐编译《四洲志》促进了中国对于世界的认识,体现了“西学东渐”。鉴真东渡是中日之间的交流,伏尔泰缩写《中国孤儿》是“东学西渐”的体现。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学东渐的识记。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重要历史人物及贡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左宗棠和邓世昌均是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而魏源是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不是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重要历史人物及贡献的识记。3.【答案】C【解析】题干中指斥“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而人民才是国家的“真主也”是严复的言论,严复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C项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符合题干知识分子的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严复的思想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4.【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说明伴随着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传播到了中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D项战争失利是促使中国社会思想变化的催化剂认识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5.【答案】B【解析】《坤舆万国全图》(GreatUniversalGeographicMap)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作者为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坤舆万国全图》与我们今天的世界地图已经很接近了,并且考虑到中国人的接受度,把中国尽量放在了世界中间。该图对于中国地理的描绘是极其详尽的,李之藻增补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超出对于其他国家的描绘,对于中国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详细标注,地图还描绘了中国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黄河、长江,详细表现了其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发拉底、尼罗河、伏尔加河、印度河都出现在图中。最能体现“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坤舆万国全图》。B项《坤舆万围全图》最能体现“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西学东渐”文化交流特征为依托,考查《坤舆万国全图》的相关知识。?6.【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故D项正确;《海国图志》是魏源编著的一步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著作,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严复的相关事迹。解题关键是对严复译著《天演论》的掌握。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有些西方传教士如理雅格、伟烈亚力、艾约瑟、傅兰雅、李佳白等,不只是传教士,而是传播西方文明的“西儒”——即西方学者”可知,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化发展关系密切,与ABD无关。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魏源是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认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处,反对用“夷狄”来称呼西方文明发达国家。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A项总结鸦片战争战败的教训,提出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点不是魏源的思想主张,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魏源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魏源的思想主张。准确识记是魏源的思想主张。9.【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东渐不是主要依靠传教士传播西方知识,也不是不要依靠先进中国人主动引进的,更不是中华文明发展自然过渡的,而是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传播到中国的。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下,被迫汇入工业文明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相关知识。知道近代“西学东渐”在中国的表现。10.【答案】B【解析】回顾已学可知,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后,为严厉打击鸦片走私行为,采取了收缴鸦片、缉拿烟贩、并虎门销烟的措施,彰显了高贵的民族气节;为有效地抵御英国侵略,林则徐多渠道收集国外信息,了解英国概况,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促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他因此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等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B项《四洲志》是林则徐组织人编译的,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英雄林则徐。11.【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期组织翻译外国书报,购买外国船只和大炮,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符合题意。李鸿章、左宗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派的代表人物。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同时,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等,使广东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施夷长技的第一步,所以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毒品给人的危害巨大,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开始,它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同时,林则徐的看眼看世界也在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我们青少年应该做到,远离毒品,珍惜生命,该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注意。1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可以看,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可以判断出这是电影,故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社会生活变化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近代电影出现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1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体西用“与进而自由、平等、博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器物,使清朝富强起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是“中体西用”;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民主,反对专制,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中体西用’与进而自由、平等、博爱”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联想到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主张。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目睹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为此,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选A。16.【答案】B【解析】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ACD三项和题干读书笔记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海国图志》是题干读书笔记的出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海国图志》的识记能力。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17.【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历史人物都对国家前途命运充满忧患意识,都想帮助国人重新认识外部世界,②③说法正确。C项②③是题干历史人物的共同追求和特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寻求救国道路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8.【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可知,林则徐编写《四洲志》,魏源编写《海国图志》,郭嵩焘写下《使西纪程》等向西方学习技术。②③正确,①④错误。C项②③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要求学生识记基础史实。二、材料分析题19.【答案】(1)A: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D: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E:关天培或三元里人民,F:邓世昌,G:义和团。(3)H:师夷长技以制夷。I:不改变封建体制,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器物。维护清朝统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J:君主立宪制。(4)向西方学习;目的救国救民(或挽救民族危亡);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进步(近代化)。【解析】(1)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关天培在广东虎门的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在广州三元里的抗英斗争;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军;义和团团民在河北廊坊进行廊坊阻击战,抗击八国联军侵略。(3)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在书中他阐述了其救国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国人的侵略。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科学军事技术,从而维护清朝封建统治。19世纪90年代,康梁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4)魏源、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所代表的先进中国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救国救民;客观上都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进步。故答案为:(1)A: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D: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E:关天培或三元里人民,F:邓世昌,G:义和团。(3)H:师夷长技以制夷。I:不改变封建体制,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器物。维护清朝统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J:君主立宪制。(4)向西方学习;目的救国救民(或挽救民族危亡);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进步(近代化)。【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史实。?20.【答案】(1)鸦片战争。林则徐、魏源等。(2)从材料可见洋务运动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镇压国内反抗,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3)君主立宪制。没有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只照搬国外经验。(4)要结合国情,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等。【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魏源等人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第一步,开始向西方学习。(2)根据资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的权位”可见,洋务运动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镇压国内反抗,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3)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结合国情,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等。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林则徐、魏源等。(2)从材料可见洋务运动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镇压国内反抗,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3)君主立宪制。没有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只照搬国外经验。(4)要结合国情,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1.【答案】(1)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林则徐.(2)邓世昌;黄海大战;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的“本大臣”指林则徐,这句话反映了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和勇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在这一战争中关天培、林则徐都是民族英雄。(2)本题考查的是甲午战争的知识。根据材料二“舰远致被鱼雷击中沉没时,…坠落海中”可知这是反映的甲午战争中的黄海大战,这一战役中邓世昌英勇牺牲。为了反对外来侵略的农民运动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故答案为:(1)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林则徐。(2)邓世昌;黄海大战;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和甲午战争的知识。掌握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