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通过视频直播等,说明了日本的地形和河流,扩展了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自然地理特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图7.1和7.2等图文资料,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描述日本地形特征、气候特征。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结合图7.7,认识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分析原因并举例说出日本减灾措施(1-2个),通过实践学会地震时如何有效自救 【过程与方法】 1.采取活动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导。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提前利用iPad查阅相关日本。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课前导学 课前iPad推送日本微课,学生课前导学,学案自学自测 便于学生快速融入地理课堂 课中学习 环节一: 生活引领,预热课堂 每个人心中都怀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但无奈于钱包那么小,哪都去不了得现实,别担心,这节课我们就放眼世界,聚焦日本。 环节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直播一惊奇日本在哪里—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 教师多媒体展示直播视频: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日本的地形图。 教师:运用地图说明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常用“一衣带水”这个词语来形容我国与日本的位置关系,用“千岛之国”来形象地说明日本的组成 请用红笔大概描出日本海岸线轮廓,并说明特点。 以直播视频为切入点,拉近地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位置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重要因素,加上日本是学生地理学习的第一个国家,因此采用读图的方式来掌握日本的位置、组成等内容,让学生在图中分析,加强感性认识,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中除了读图还增加了描图环节,学生在描图的过程中对日本海岸线的特点会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直播二—惊奇日本的自然环境 (1)探究日本地形:研读地图,分析日本地形图: 看地形图颜色 ( 图例中的海拔高度) 探究出日本地形特点。 (2)探究日本气候: 查找资料,归纳气候,提供世界气候、亚洲气候分布图,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图。探究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3)组内交流展示。 (4)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直播三——惊奇日本多 火山地震 直播四—地震来了,你应 该怎么办? 探究 : 模拟防震,学以致用(1) 视频《3. 11 日本大地震》片段; (2) 板块学说分析日本多地震、多火山; (3) 防震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学生在教室就地躲避的情景。 本部分知识较为零散,将这几个问题放在一起处理,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一环节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并且有实际演练,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并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渗透着生命教育,强调防灾减灾很重要。 环节三: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教师总结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有“火山国”和“地震之邦”之称。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日本国民极强的应急意识和未雨绸缪的抗震减灾机制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引导画思维导图 环节四: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IPAD习题推送演练,统计错误率,并分析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教师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采取了学生乐于参与的直播方式去探究生活中的现象,通过日本直播播放,让同学感受渗透生活中的地理要素,以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教师通过问题巧妙设置活动,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