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印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分析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能利用图表总结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的成因以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难点) 3.学会利用地图分析水稻、小麦的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 4.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要顺应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评价设计 目标1 90%的学生能利用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地图分析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目标2 85%的学生能在观看视频和利用图表后总结出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的成因以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目标3 80%的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地图分析水稻、小麦的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目标4 80%的学生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目标5 95%的学生能理解人类活动要顺应自然规律,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综合评价 80%的学生能够完成基础试题评价,70%的学生能够完成提升性试题评价。 二、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环 节 图片展示漫画:西游日记,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第三节 印度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唐僧师徒的脚步去印度走一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目 标 呈 现 屏幕展示:出示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阅读学习目标,注意重难点,并圈画关键字。在学习目标中找出关键字。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 探 究 学 习 过渡:学习每个国家和地区,首先要知道在哪里,我们借助世界地图来分析印度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提问: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地理位置? 图片展示: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亚洲地理分区图。 图片展示:印度的邻国 过渡:图片展示地形图。教师:在确定取经路线之前,悟空曾提议这样走最近。“同学们,悟空建议合理吗?说明理由? 学生读图分析并交流: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跨热带、亚热带 在课本图中圈画重要的海域。 海陆位置:需要从陆地和海洋两个方面。 读图,按照方位说出印度有哪些邻国。一位同学下来指图交流。 通过读图,让学生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以i国家的地理位置、邻国。 利用西游日记为主线,贯穿于每个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地理知识解释。 (二)循取经路线,探索地形特征 1、教师板图:印度轮廓图 探 究 学 习 究 学 习 2、提问: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地形特征?(地形分布特点和地势特点) 3、图片展示:玄奘取经路线。请你帮玄奘设计一下取经路线,并说明理由 过渡:我们跟着师徒四人继续往前走,走在大街上八戒说“师傅,这里的女子穿的衣服真好看,她们一年到头这么穿,不嫌冷么?”为什么? 同桌合作:读课本33页图7.34,在图中圈画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并分析印度的地形特征。 请一名同学在图中写出印度主要的地形区;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写。 (2)学生指图交流:印度的地形特征。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形图分析一个国家的地形特征。 (三)赏穿衣特色,探索气候特征 1、(1)图片展示:亚洲气候图, (2)图片展示: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图 2、提问:为什么印度的降水差异这么大? 视频展示:旱季、雨季的成因 小结:印度的降水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图片展示水灾。 师徒四人走着走着遇到了这样的景象,没探 究 学 习 究 学 习 法往前走了。这是发生了什么灾害?水灾 图片展示:受灾的数据. 视频展示:水旱灾害。 4、出示表格,请同学们A-F是西南季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将A~F填入下列表中 A.来得早 B.来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风力弱 F.风力强 过渡:师徒四人走在大街上,八戒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他说:师傅,俺老猪饿了,这个饼闻起来真香,能不能讨个尝尝? 找出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 。 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找出旱季、雨季的时间。 小组合作:读图7.38、7.39分析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的成因,完成学案表格。 学生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通过视频了解问水旱灾害会带来哪些危害?以及形成原因。 归类选择水灾、旱灾的原因。完成学案第3题。 小结: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不稳定。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旱季、雨季的成因,对学生来说是难点,限于学生的基础,不阐明具体的原因,先通过微视频向学生说明现象,然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表格对比分析,降低了难度。 通过文字展示近几年受灾的数据,让学生认识印度的水旱灾害频繁。 通过水灾和旱灾的视频,认识水旱灾害带来的危害以及形成原因。为后面的粮食生产做铺垫。 图片展示:恰巴提、印度飞饼、手抓饭。 印度的主食是米饭和面食,因此可以推测印度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哪些? (1)图片展示: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 (2)图片展示:“印度地形图、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师小结:根据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种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板书:因地制宜 找出主要的水稻小麦的主要分布区。 小组合作:结合图7.42、7.34,指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对照图7.42和7.43,分析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水稻1000毫米以上,小麦1000毫米以下。 生交流后小结:与地形、降水有关 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小 结 升 华 根据自然条件种植选择适合其生长的农作物,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是顺应自然规律,只有做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A 学生交流本堂课的收获,说出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位置 气候 地形 自然环境 因地制宜 农业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