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3.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重要地位,它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其他区域作了铺垫。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分区,应做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包括黑土地、黄土地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两部分内容。为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识了解,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通过阅读、讨论教材安排的大量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依据,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能够简单地阐述,但是对于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和内部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应该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限,指出北方的地区的范围。 2.通过阅读资料、地图,能过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提高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北方地区发展旱作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北方主要农业区及其主要农产品。 2.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评价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目标1 指图描述评价 能够将地理事物放到准确的位置,并借助地理事物描述北方地区的范围。 目标2 读图分析评价 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后,读图分析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对比分析评价 通过分析齐齐哈尔、延安、石家庄的气候特征,比较区域内部气候的差异及成因,认识到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目标3 问题分析评价 能够根据自然环境的特征,认识到北方地区发展的是旱作农业,并分析出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活动探究评价 能够通过“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影响”活动,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本节课的综合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划分了哪四大地理区域?它们划分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哪个地区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我们生活的北方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入新课北方地区,并帮助学生树立区域空间尺度的意识。 回顾所学旧知识,明确新旧知识在空间尺度上的联系。 过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主席的一首诗让我们感受到北方地区的范围如此辽阔,你能借助这些地理事物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吗? 环节一: 北国风光 辽阔万里 引领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准确位置,建立北方地区与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并描述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设计意图】通过白板拖拽地理事物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学会描述区域位置的方法,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拖拽图中的地理事物到相应位置,并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 过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辽阔的北方地区就有很多特色美食 环节二: 走遍北方 寻觅佳肴 引领学生明确北方特色美食所属的地区,说出每种美食的原料,认识到特色美食和当地的农作物种类有着密切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美食,让学生了解生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会用地理的眼光去认识和欣赏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立“生活中的地理”的意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北方农作物的种类,为下个教学环节做铺垫。 拖拽图中美食到所属地区,说出美食原料和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过渡 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我们发现北方地区的农作物种类非常多,说明这里的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你能把这些农作物放到适合它们生长的地区吗? 环节三: 沃野万里 五谷丰登 1.引领学生认识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分析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借助白板拖拽功能,让学生明确农作物分布的地区,并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拖拽农作物到适合生长的地区,知道农作物的分布。 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探究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上台展示分享探究成果。 过渡:我们知道了自然环境中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但我们还发现北方地区不同的农作物,分布的地区也不大一样,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活动:北方天地,大同小异 通过活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北方地区气候的总体特征虽都受季风影响,但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形的不同,内部也存在差异。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区域特征的学习,既要关注区域的整体性,又要关注内部的差异性,学会区域特征“大同小异”的学习方法,提高区域认识能力。 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的内部差异及其原因。 过渡 北方地区的气候受季风的影响,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的生产,那么有没有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呢? 环节四: 天灾地变 因地制宜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春旱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设计意图】让学生你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两面性,学会辩证的思考问题。同时,通过应对春旱的合理措施让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读图,思考问题,并上台指图分享思考成果。 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其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只有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我们才能永久的、可持续的生存、发展下去。 环节4: 综合评价 (试题评价) 板书设计 北方地区 耕地多 肥沃 黑土地 黄土地 气候: 季风 雨热同期 棉花 甜菜 花生、大豆 小麦、玉米、谷子 土壤: 自然环境 地形:平原广 旱作农业 春旱 不利 有利 河流: 较多 灌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